尤祎
小庭是我班的隨班就讀生,她跟學校里其他隨班就讀的孩子不一樣,她既不能連續性地寫字,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師或父母的話,她是重度弱智。
記得一年級時讓我跟她家長聯系最多的事是小便在褲子上,因為她不會脫褲子。現在她二年級了,長大懂事點了,會脫褲子了,不要擔心小便在褲子上,但是其他的事情不斷。如:在廁所玩洗手液,摘盆景的葉子等,只要老師或媽媽批評她,她就邊哭邊說:“我錯了。”但是過幾天還是會玩,因為她不懂得這個行為是不對的,只有媽媽在家警告過、教訓過她才不會犯。還由于她知道自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所以她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只要有人罵她或打她,她都會毫不客氣地予以還擊,而且還是每天都要還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跟其他孩子都約法三章,不要去招惹她,欺負她,有事及時跟我說,所以現在班里跟她有關的“暴力事件”幾乎沒有了。大家跟她基本能和平相處。
小庭跟其他孩子的成長速度相比是脫節很大的,但是我看見了她在學習上的進步。小庭在書寫和理解上有很大的障礙,但是她的模仿能力還是可以的,因此她最喜歡上的就是音樂課,但是在我的英語課上,只要是開火車讀單詞、唱英語歌曲,你總能聽到她的聲音。一年級時,她總會自覺地到我這里來,說;“老師,我可以讀書么?”我說:“可以。”就能看見她認真地指讀著英語書上的單詞、句子和歌曲。讀音還蠻標準的,歌曲也不走音。每次我都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她。同學們也給予熱烈地掌聲。但是隨著課文內容的加深,到了二年級上,她一次都沒主動要求讀書,有時我問她:“小庭,今天來讀書么?”“老師,我不會。”聽到這句話,我也就不勉強了,與此同時,由于上課要練習的對話內容難了,也沒有孩子愿意跟她成為伙伴,所以經常看見她走出座位去關注其他孩子,就這樣到了本學期,我調整了座位,無意間發現她上課特別認真聽講,除了開火車模仿說她能跟說,好幾次都舉手要求說一個4-5句的小語段,雖然中間很多都是同桌或我提醒的,但是她還是很用心地說完,班里的其他孩子都用贊許的目光注視著她,都在為她鼓勁,最后給予熱烈地掌聲。我也不忘送上一個表揚的圖章。就這樣不斷地良性循環,最近,大家都說她不隨便走出座位,能安靜地自己看書,自己寫字,我時常看著她在想:如果她能快點懂道理、快點學會思考……那有多好呀!
后記
我知道小庭有這樣的進步跟我們老師耐心地教育和她媽媽不放棄的行為有關。回憶了一下,每次小庭有突發事件,她媽媽都是立刻到學校,耐心、平靜地聽老師敘述事情的經過,然后很謙遜地替小庭承認錯誤,不管是對方欺負了她還是她欺負了別人,從不強詞奪理,當著小庭的面都是批評她的不是,在家里她也根據我們老師給的要求從不降低,一遍遍地讓她練習,不厭其煩。有時我們讓她不要練了,她媽媽卻說:“沒事,讓她多做做,總好的。”我有時在班級群里要求孩子們為班級布置出力,每次交的作品中總有小庭媽媽制作的。從她媽媽的行動,我感覺到學校教育一定要贏得家長的支持,這樣教育好任何孩子才是事倍功半。
孩子需要關愛,但太多的愛與關注可能適得其反,甚至“軟化”孩子的生命力。孩子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是從吃藥、打針開始的。看著孩子恐懼的表情,不妨抱緊他并坦誠相告。讓孩子直面挫折和困難,端正面對失敗、痛苦的態度,孩子才能學會自控,培養健全人格,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甘地夫人法則。困難面前實話實說。小庭的媽媽就是懂這種教育方法的好家長,所以那顆不起眼的“小草”在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