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從顛倒歌的起源、語言特點、與現實的關系來認識顛倒歌自身“荒誕式幽默”的特點。并從“荒誕式幽默”與“天真”邂逅的必然性,分析顛倒歌與兒童的關系以及給孩子們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顛倒歌;荒誕式幽默;兒童;天真
“一個老頭七十七,娶個老婆八十一,生個兒子九十九,得個孫子一百一”、“公雞下蛋了,母雞來報曉。兔子吃狼啦,老虎要吃草?!边@些故意把事物本來的面目顛倒過來敘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諷刺意味的兒歌,被稱為顛倒歌。它具有的荒誕式幽默和兒童本性里的天真,本質是相通的。
一、荒誕式幽默的經典——顛倒歌
顛倒歌,通過上下、左右、前后跟原有、應有的位置相反,通過時間、空間等的結構錯亂,形成了荒誕不經的邏輯關系,卻蘊涵著幽默諷刺特質和深長的意味,又具有非比尋常的趣味性和愉悅性。
(一)顛倒歌的起源和發展
顛倒歌的起源,沒有明確的記載。在《漢民謠》、清代《江南情歌》、《紅樓夢》中都出現過。它流行廣泛,是人們喜聞樂唱的歌謠,并以口口相傳為主要的流傳途徑。顛倒歌的發展,沒有經歷太多的變革,但又帶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不同時代的顛倒歌內容上、所反映的思想上都有所不同。
(二)顛倒歌的語言特色
語言樸實,淺顯易懂,生活化、口語化和通俗化是主要特點。顛倒歌是我國民歌的主要內容,是中華民族民間口頭文學遺產。它以口頭創作和流傳的方式存在和發展,運用正反對比、比喻及夸張等手法,將語言的恣意排列,形成荒誕的語境,說出紛繁復雜的世象,充滿著鄉土氣息和方言趣味。
句式靈活,節奏活潑,韻律優美是明顯特征。它不象詩詞歌賦講究工整對仗,也不需要有嚴格的音律限制。卻念起來朗朗上口,方便朗誦記憶。
分布地域廣闊,地方特色明顯。如山東地區流傳的一首顛倒歌“太陽出西落了個東,胡蘿卜發芽長了一根蔥。天上無云下大雨,樹梢不動刮大風,滾油鍋里魚打浪,高山頂上把船撐。它的節奏形式具有山東快書的特點。
二、荒誕式幽默邂逅天真
顛倒歌的“荒誕”其實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兒童眼中的世界五光十色,而現實卻并非他們都能理解。而顛倒歌,恰恰給兒童營造了一個無限的想象空間,給他們帶來滑稽、詼諧的感覺,于是它的“荒誕式幽默”邂逅孩童的“天真”,是一種必然,而且會碰撞出絢爛的火花。
(一)童謠式顛倒歌的特點
這里所說的“童謠式顛倒歌”,特指比較適合兒童欣賞和閱讀的顛倒歌。這類顛倒歌偏向童趣、生動、活潑,更適宜兒童認知。
(二)顛倒歌與兒童的關系
在古代,讀書認字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利,兒童讀物非常匱乏。顛倒歌滿足了兒童對文化的需求,發揮了教育兒童正確認識世界、陪伴兒童成長的作用。
二十世紀后,兒童文學發展迅速。顛倒歌作為一種民俗文學,漸漸地被“主流”沖淡,遠離了孩子的生活。這種疏離,不是顛倒歌主觀的原因造成,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下產生的一種現象。
(三)顛倒歌對幼兒的影響
首先,顛倒歌以短小的形式,單一淺顯的內容,瑯瑯上口的韻律特點,更容易被兒童接受,對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有特別意義。尤其在幫助兒童掌握音律音節方面,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時還能開拓兒童的思維,加深認知。
其次,顛倒歌使兒童在對錯誤的糾正中加深對正確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在辨錯糾錯的過程中樹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獲得感情的宣泄和滿足心理的平衡和補償。顛倒歌需要兒童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來分析判斷,并從中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這是一種溫故知新的游戲運動。在這過程中,兒童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主動的,積極完成的。這既符合兒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征、欣賞趣味和感情需要,又符合學齡前兒童啟蒙教育的規律和要求。
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將顛倒歌的積極方面發揮出來??梢詮囊韵聝蓚€方面著手:
1.引導孩子正確地學習和欣賞顛倒歌。對于顛倒歌所羅列的悖逆常理、有違常規、不合邏輯、荒誕不經的現象,啟發孩子們從表面的“非”找到本來的“是”,學會通過“是”——“非”——“是”的思維運動過程,把顛倒的東西重新顛倒回到真實,從而獲得知識、能力和快樂。
2.鼓勵孩子積極創編顛倒歌。我們鼓勵兒童把能想象到的一切都編進顛倒歌里,引導他們選取有趣的、健康的內容進行編創。學齡前兒童的語言還處于發展時期,自由駕馭語言的能力并不強。顛倒歌的創編,不一定限于用語言來表現,可以用多種形式來進行。
根據學齡前兒童成長的特點,我們知道孩子們的語言還處于發展時期,自由駕馭語言的能力并不強。曾經有孩子畫了一副畫,小鳥去河里游泳了,而烏龜卻長著一雙小翅膀在天空中飛呀飛,一個孩子用頭走路,而一只小狗倒是象模象樣地背著個小書包,乍一看,多不合乎邏輯啊,但這就是孩子們最童真的內心世界,充滿著奇特的、無拘無束的想象,這本身就是一首“顛倒歌”!如此想來,顛倒歌的荒誕式幽默和孩子的天真,簡直就是如出一轍。顛倒歌走進孩子的世界,應該算是從天真中來,回天真中去了。
【參考文獻】
[1]虞永平.文化、民間藝術與幼兒園課程[J].學前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何仕銀.中國民間口頭文學奇葩——《顛倒歌》.《神州民俗》期刊,2005(5)
[3]高建紅.淺談民間童謠的選擇和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
【作者簡介】
葉珍(1983.11-),女,籍貫:浙江麗水,學歷:大學本科,職務或職稱:年級組長、班主任,幼教高級,研究方向:幼兒核心經驗之語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