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
【摘 要】美術課程作為初級中學人文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對陶冶初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完善中學生個性發展,進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同時結合實踐工作經驗回顧,為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果,作出以下幾點芻議,希望能為當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改提供幾點理論參考。
【關鍵詞】美術教學;創新能力;審美情趣;初中生
前言
美術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初中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影響人的思想、情感、意志、興趣、愛好乃至影響人的整個精神世界,從各方面陶冶人的性情,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素養,在以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新型復合人才為目的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提高質量,就成為每一位美術教師認真思考的課題。
一、用優秀作品激發初中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初中生對美術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美術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美術作品可以激起初中生的創造或表現欲望。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秀的美術作品,擴大初中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展示自己所創作的作品,因為你的作品值得學生去學習和借鑒,初中生才會崇拜你,進而會接受作品的熏陶和感染,為讓更多作品會打動初中生,激勵他們自覺地樂學,為更多喜愛美術的同學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每學期還應多組織書、畫展,評出校內的小畫家、小書法家,適當給予獎勵。通過這些活動的有效開展初中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就會更加濃厚了。
二、要尊重初中生的審美差異
初中美術教育的對象是初中生,他們是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為此,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這在口頭上說說容易,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卻十分不易。它要求美術教師無論是在備課、上課、指導、評價等環節中,都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根據自己的審美喜好影響甚至干涉學生獨特的審美習慣。備課時,注意適應不同學生的審美喜好,準備欣賞的藝術作品時,應盡量多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但又風格迥異的作品。上課時,切忌講解用語絕對化的傾向,如要對某家某派的作品分析,指出其優劣所在,讓初中生在認識時或學習時能有所選擇。指導初中生練習實踐時,應該以初中生的感受出發去引導初中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允許學生自由選擇他所表現的對象。在評價學生作品時,首先應該肯定每位初中生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優點,然后指出其在表現手法上的不足,引導初中生分析并客觀評價自己的作品。最后還應鼓勵初中生勇于用作品表達自己對物體的審美感受。
三、培養初中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證明,讓初中生在美術課堂中動手操作,不僅能使他們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通過動手操作獲得個性化的體驗,提高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動手能力不是教會的,需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接受、體驗、領會、感悟等一系列潛移默化的心理發展過程去培養,去提高。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在教學中,要盡可能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地動手操作和體驗。例如“仿制櫻桃”一課,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櫻桃的造型特征,再引導其仿制櫻桃,并激發其創作靈感,把握其他水果的仿制方法。學生能夠成功地仿制出草莓、橘子、香蕉等。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較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美術創造能力。
四、培養初中生的審美情趣
中國近代美學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可以說,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而當前條件下,新課程的實施也給美術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其課程標準與教材,都明確地傳達了一種美術教學的全新理念。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美術教師可以重點講解一些美術名作的誕生過程, 介紹部分美術大師的著名觀點和藝術原則,也可以介紹教師自己或同行的藝術經歷及其作品。通過這種具體作品的欣賞與評價,讓初中生接觸到更多的美的形式,并能在不斷的審美評價中提升自己對美的感覺與敏銳度;同時,也可以進行一些美術講座和觀看幻燈片、美術作品展,借助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將專業期刊和報紙上的優秀作品有選擇的向初中生展示與講解,讓初中生在邊聽邊看中欣賞美、感受美,從而產生追求美的沖動和愿望,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審美情趣,提高美學素養。
五、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鼓勵初中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深入學科內涵,理解“授人以魚,不授人以漁”的道理,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主動參與,在肯定共性的同時注重個性化培養。美術課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現性、多樣性和個性化。教師應把學生的創造力盡可能地激發出來,支持他們的想法和對事物的理解及表現,適當地指導初中生的繪畫技巧,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在美術教學中因材施教,對待不同個性的初中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注意保護初中生獨特的個性,并給予學生發揮個性的自由。按教師的要求統一做是創新活動之大忌。為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使初中生的探究性學習有展開的空間,就應改變灌輸教材中的局面,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六、教學評價方法要多樣化
然而長期以來,中學美術教學評價功能單一,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其次,由于評價方法單一,過分注重量化評價,忽視質性評價,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地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得不到發揮。這些弊端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也嚴重削弱了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如果我們再不重視美術教學評價方面的改革,就會妨礙美術課堂教學的收效,也制約了美術教學的獨特功能。實踐中,筆者試用以下三個標準來衡量:一是看這種評價方法是否有助于促進初中生的發展;二是看這種評價方法能否有助于美術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三是看這種評價方法能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施操作,效果甚好。總之,堅持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
【參考文獻】
[1]安永鳳.淺談美術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實踐研究,2012.4
[2]鐘海穎.對美術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的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6
[3]劉夢良.中學美術發展性教學評價淺探[J].教育導刊,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