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為適應科技日益更新,競爭日趨激烈的21世紀的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即將成為社會的“擎天柱”。積極的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招已迫在眉睫,中學數學教學也必在其列,實現數學教學的創新,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觀念的更新是創新的基礎
(一)從建立深厚的師生情感人手。“親其師而信其道”,在教學中,要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只有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喜愛的情感,才可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情感。
(二)從培養學生的興趣、激勵學生主動求知的愿望人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學習《垂直》時,你可以利用投影打出一組奧運十米跳水圖,讓學生在欣賞世界冠軍田亮的精彩表演的同時,出示問題:為什么田亮會成為世界冠軍?學生的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你爭我吵,會出現重重答案。在這時,你不要急于約束學生的猜想能力,而是在高潮迭起之時,巧妙地回轉,切人正題。
(三)從培養學生善問的習慣人手。激發學生自尋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學問就是學中求問,學會求問,對于學生各式各樣的問,教師不要急于答復,更不要隨意打斷,要給學生以點撥,讓學生走自我解決、思考、分析之路,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拓寬思路,激活創新意識
數學作業批改中的評語,不僅要注意學生解題的正誤,而且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適當給予啟發,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開發潛能,激活創新意識。如解“?圖書室買了一批書本,買童話書用去88.76元,比買連環畫的錢多用了15.54元,比買連環畫與百科全書所用的錢總數少4.72元。買百科全書用了多少錢?
一般解法都是88.76+4.72-(88.76-15.54).而有一個同學除了這種解法還寫了另一種解法:15.54+4.72。我在這道題邊上打了大大的“☆”,并寫道:“解得巧。真聰明!”肯定其獨特見解。
有的題可用多種解法。比如,甲乙兩個修路隊,甲修路1200米,30天可以完成,乙修路1500米,30天可以完成,甲隊每天比乙隊每天少修路多少米?
通常學生采用的解法都是:1500/30-1200/30,但是它還有(1500-1200)/30也是不錯的解法。如果學生只采用了一種時,我就在旁邊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這樣的評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敢于大膽地去想去做,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知道解數學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批改學生的作業還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我是這樣做的,對于作業做得又對又好的學生,除了打上“☆”外,還加上各種評語展開競賽?。如“你真棒!”“好極了!”“very good!”每次全班還評出一個字寫的好,作業正確率高,解題最有創意的學生,打上“A+!”對于這些陌生而新鮮的評語,學生充滿了興趣,自然使得其學習數學的優勢得到順勢遷移。有的學生經常由于粗心而出錯,我總是首先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點,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和細心交朋友!”“你的字寫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你很聰明,如果字再寫得好一點,那就更好了!”這樣,一方面不打擊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糾正不良傾向,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我一般不責罵質量特別差的作業本,相反,我總是盡量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一定能行!”“你的進步很大,老師知道只要你認真去做,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老師為你的進步感到萬分高興,希望你努力更上一層樓。
三、課堂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一)數學教師語言的創新是素質教育的載體。優美、系統、簡明的數學語言的運用,能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形式,能簡明清晰地表達出數學語言的本質含義。如:a≥O可以表示為a大于等于0,a為非負數,還可以表示為a至少等于。等多種含義,如能經常巧妙運用數學語言及符號,就一定能實現語、號通話,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
力的創新。
(二)數學教學的內容可以結合所處的環境和時代特色。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培養,教學內容要符合時代特色和環境特點。如在學完《幾何》后,你可以出這樣一題,學校要綠化、硬化和美化樓前的環境,請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為學校提供一個設計圖案,既能反映學校的發展規劃,又能省財省力。不拘泥于書本教學,集思廣益,可激活學生的興趣,又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數學教學的手段可以打破必用投影、小黑板、多媒體等模式,在不受條件、環境限制的情況下,勇于開創輔助數學教學的各種手段。如在講課中,可以運用課本和學習工具,可以觀察教室的桌、凳、墻及周圍的實物,還可以運用課前的準備材料,動手拼、拆,在演示、實驗、猜想中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數學教學,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的想象力。
(四)數學教學應重視社會實踐和融入社會實踐的題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去嘗試,去類推,去參與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分析問題的途徑。如《自制紙盒》既便于學生感知平行的含義,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操作能力,又培養學生聯系實際,以達到學為所用目的。如《2002年中考數學模擬卷》中的運水泥,怎樣最省運費;種植梨樹、葡萄樹、核桃樹,如何使總產值最高等題型,都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這樣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數學教學的方法需要創新。觀察、實驗、猜想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方法,通過觀察實驗提出新問題。再猜想和假設,最后再通過推理加以證明假設和猜想,這便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
(六)課堂練習的設置要有創新。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每位教師都應克服題海戰術和小而偏的訓練,而應加大可操作性、實用性的練習,實現由知識點的積累到全面的訓練,由表面現象深入到題意本質規律的訓練,必要之時,再對練習結果加以分析、評價,這樣就能在培養技能的同時實現整體的優化提高,數學的思維境界得到了升華。
總之,數學教學的創新離不開觀念的更新,離不開課堂教學的創新,設法調動學生好奇、求索、好勝、獨創、發散的學習品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才是數學課的精髓。
【作者簡介】
陳良紅(1987、12—),女,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