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進婷
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快速發展極大的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增長,使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引起了社會對農村金融的廣泛關注。但當前的農村金融存在著農村金融機構政策性不強,功能重疊、農村保險體系發展落后、農村金融產品缺乏創新、農村金融監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準確定位金融機構功能、加強政策性金融服務、積極探索農業保險市場,建立健全農業保險體系、加大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完善農村金融環境、建立健全金融監督體系等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問題;對策
農村金融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我國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農村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村金融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本文就針對農村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關的對策研究,使農村金融可以又好又快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增長。
1 農村金融的現狀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在農村金融服務中的快速推進,金融服務的信息收集、業務成本、產品創新日漸產生影響。銀行業的電子化替代率接近90%,全國農信社的替代率上升到60%,手機銀行、互聯網銀行、電話銀行業務迅速普及,有效的改善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促進了農村金融的發展。
此外,由于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農戶生產經營方式的轉型,農戶拓展非農經營的融資服務需求逐年增加。據相關部門統計,從2010年到2015年,農戶貸款中消費貸款所占比重上升了10個百分點,非農經營貸款所占比重則上升7個百分點。但農業生產貸款所占比重則從73.3%下降到55.8%。各地積極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機制,農信社小額信貸技術、新型合作金融組織、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等涉農金融機構向基層轉移。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全國1400多家鄉鎮銀行涉農貸款戶均46萬元,同比減少7萬元,涉農貸款占村鎮銀行貸款比重為93%,這些表明了鄉鎮銀行業務與目標客戶逐步向農村轉移,省級農信社涉農貸款覆蓋面正在不斷提升。
2 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金融機構政策性不強,功能重疊。
農村金融沒有使農戶、農企和農村真正的結合在一起,隨著農村信用社的改革,信用社逐漸開始向商業化轉移,使農村資金慢慢脫離農村,不支持農村的小額貸款,阻礙了農村小型企業的發展。新型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定位模糊、管理機制不健全、安全隱患多、抗風險能力弱。由于農村金融機構政策性的缺乏,導致農村商業金融功能重疊,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不能有效的發揮自身的作用。中國農業銀行本來屬于我國農村政策性的金融機構,發揮完善金融市場的作用,可近年來為了發展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中國農業銀行開展了商業性的業務,使商業性業務不斷擴大,導致政策性的功能日益萎縮,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
2.2 農村保險體系發展落后,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
我國農業受自然影響較大,而且我國是農業大國,多年來農業自然災害頻發,給我國的農業帶來嚴重的損失,急需農業保險的支持,但農村保險體系發展落后,為保證我國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國家必須制定有效的農業保險體系。通過農業保險,降低自然災害對我國農業的影響,確保農民的利益不受到損害,減少農業損失,保持農業生產的穩定運行。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也不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可是依然存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依然存在較大的打擊。
2.3 農村金融產品缺乏創新
我國農村金融存在多樣性、層次性和地域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農村金融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要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以適應農村金融的發展。農村金融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農民和農村企業,他們對金融的需求額度較小且相對分散,缺乏可抵押的物品,可傳統的農村貸款業務單一條件苛刻,無法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真正需求,而且大多數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創新意識,也無法進行產品的創新。
2.4 農村金融監管體系不健全,存在漏洞。
我國農村金融機構資產收益不足,存在不良貸款的現象。在資金方面也存在著不足,貸款利息是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是因為管理的不當和缺失,導致有些貸款收不回來變成死賬和壞賬,讓農村金融機構難以正常運行。政府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方法過于簡單和單一,也沒有相應法律作為有效的支撐,導致金融機構秩序混亂,管理困難。而且金融機構又是以利潤為主,無法考慮農民的需求,對農民的貸款也逐年降低。這些問題導致了民間金融的活躍并伴隨著高利貸等違法現象的發生。
3 解決農村金融存在問題的對策
3.1 準確定位金融機構功能,加強政策性金融服務。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正處于初級階段,市場化程度低,農業抗風險能力弱,市場配置的效果不明顯,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要想推進農村金融功能的準確定位,必須要加強政策性的金融服務,進行政策性的金融機構商業化改革,建立有效的銀行制度,充分發揮資本在農村經濟發揮的作用,控制財務風險,保證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對金融機構進行正確的功能劃分,重新定位,確保農業資金的投入,完善金融服務,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保護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
3.2 積極探索農業保險市場,建立健全農業保險體系。
我國農業保險機制剛剛起步,建立健全農業保險體系對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有重要的意義。農業保險不僅能夠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而且還能保證農民收入的可持續增加,促進農村新型合作組織的發展。由于農業存在較高的風險,很多商業保險不愿意進入農村金融這一領域,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加快農業保險事業的建立,政府必須加大財政投入并采取政治手段,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擴大保險覆蓋率,對風險進行有效的分散,積極引導農民進行參保,加大投保范圍,增加保險的宣傳力度,從而提高整個農村金融市場的效率。
3.3 加大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
農村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對農村金融機構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要想讓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只能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滿足現代農業的消費需求和生產需求,構成農村需求的金融主體。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社在農村金融中的作用,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降低貸款門檻,新增信貸產品。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以資金雄厚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為依托,創新推出新型的貸款模式。在農村企業中創建新型的貸款抵押機制,加大貸款力度,對于特色農業要根據其自身的發展特點推出相應的信貸產品。
3.4 完善農村金融環境,建立健全金融監督體系。
我國在對金融機構監管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金融監督機制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也沒有建立起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條款,整體金融環境不規范。國家應該通過法律的形式,對監督體系進行探索和研究,根據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把金融監管作為發展金融工作的重點,規范金融市場的經濟行為,正確的作好市場評估,壓重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做好貸款調查,完善貸款審查,把握好金融運行中的各個環節,降低風險,及時化解矛盾,維護農村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加強立法可以使金融機構依法運行,從而適應農村金融的發展需要,改善金融環境的狀況。
參考文獻
[1]葛陽琴.農村金融發展困境[J].中國農村金融,2014(03):19-21.
[2]王剛.中國農村金融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2013(02):31-36.
[3]何廣文.深入化解農村金融服務困境[J].中國金融,2012(05):15-21.
[4]張肈智.農村金融需求的新問題與新思-以咸寧市為例[J].武漢金融,2014(02):18-20.
作者單位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河北省秦皇島市 0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