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迪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摘要】為提升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效率,為學校發展提供充實的經費基礎。在分析本院傳統財務預算管理中的不足之處后,以這些弊端為改進依據,提出了設置經費專項機構、采用平衡預算法以及實行精細化預算機制的改革和完善措施。從改革效果來看,新措施的實施,優化了學校的資源配置,并提升了財務預算管理的效率,為學校后續預算管理的進一步改革提供了有利支持。
【關鍵詞】財務預算管理 專項機構 平衡預算 精細化預算 改革
一、引言
高校財務工作,是確保學校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正常運行的重要物質支撐。由此可見,良好的高校財務預算管理,有利于學校優化辦學資源、合理配置有限資本以及充分發揮資本的最大效用。所以,對高校財務預算管理進行研究,是具有實用價值的課題。
近年來,國內眾多高校在財務預算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在管理機制上也由傳統的重核算、輕預算模式,轉變為多元化財務管理。例如,文獻[1]采用了數據分析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探索了高校在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財務狀況的變化規律。然而,各個高校由于在所處地域、學校屬性、專業分布特點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自身的財務狀況和預算管理特點也并不相同,所以優秀的管理模式僅能提供參考,需要結合高校自身的財務狀況來制定。綜上所述,在對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下文統稱:本院)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財務預算改革思路,以達到優化預算的目的。
二、財務預算管理問題分析
以本院為研究對象,結合2012~2015年的財務預算情況,進行分析。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本院的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3個方面:預算管理機制的缺乏、增量與算法、預算執行力不強。
預算管理機制的缺乏。雖然每年財務部均會對學校的教學、科研、調研等使用經費進行一定的預算,但卻缺乏相應的責任監督體系。在后續的執行過程中,財務部門的主要工作僅僅局限在審計、算賬、報賬等內容。如此一來,作為學校資金的管理者,缺乏對各部門在教學、科研等經費活動的預判,不利于下一年準確預算的制定。預算管理機制的缺乏,已經不能夠與學校的快速發展現狀相適應。
增量預算法。學校在2012-2015年的財務預算編制方法,還是以增量預算法為主,即根據去年的總經費支出情況,再結合第二年的一些變量因素為根據,擬定下一年的財務預算。該方法是一種基于大框架的整體預算法則,考慮未來經費使用的實際情況較少,所以不利于合理財務預算的編制預算執行力不強。通常情況下,財務部門對學校的經費支出有一個總量的控制,即確保各系、部門的年度經費支出不超過總的撥款。這樣一來,預算的執行過程基本上是重視經費的數量控制,而經費的實際活動中,分配比例如何均無從得知,那么這經費支出所取得的實際效果也無法保證。
三、財務預算管理改革措施的提出結合上述本院在財務預算中的問題分析,在2016年的財務預算管理中,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革完善措施,改革措施框架。
(一)經費專項機構的設置
針對預算管理機制缺乏的問題。在財務部門設置經費專項小組,職責主要為:①與各系、部門進行溝通,在制定來年預算時,要求各系、經費使用部門以書面報告形式提交來年的科研、教學、比賽計劃,專項小組將所有的數據進行匯總,以此為依據制定來年經費預算;②明確經費活動中的責任監督機制,即每筆經費的預算,必須按照實際的項目來使用,杜絕用途變化的情況。
(二)平衡預算法
平衡預算法,是指在經費的預算中,力求實現:在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確保各部門經費充裕,同時兼顧學校的發展。該原則的實施中,首先讓各院系、部門根自身的特點擬定出年度經費預算計劃,然后,財務部門匯總全校的預算計劃,并根據學校的財務狀況進行調整,制定出合理的平衡預算,并在此過程中,制定出各部門相應的經費控制方案,避免超支或結余過多的情況,確保收支平衡。
(三)精細化預算
精細化預算,是指在學校的經費預算中,從管理、科研、教學到經費申報、執行、監督等所有環節,均有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以單一的科研項目經費為例,在經費的活動中,改變過去僅控制經費總數的方式,而是制定出詳細的使用措施,比如先將該筆經費劃分為實驗費、設備費、調研費、差旅費等類型,然后按照各類型的重要程度,將對各類型設置不同的比例,同時,財務部門劃分明確的責任分工,完善過程監控機制,確保經費活動中,每一個類型的經費使用按照計劃進行。
四、改革效果追蹤
按照上述改革措施,本院財務部門制定了相應的規定。并于2016年進行了為期1年的試運行。為追蹤改革效果,本文隨機選擇了本院5個系進行問卷調查。問題包括:①今年的經費活動中,是否實現了收支平衡?②經費預算是否確保了科研、教學、比賽等工作的正常進行?③經費活動的效果如何?④你對新的預算管理改革措施是否滿意?調查結果,80%的調查對象均較好地實現了收支平衡;各項經費活動在保證學校正常工作的運行方面,效果更加明顯,高達100%;4個調查對象認為改革預算管理機制后,經費活動的效果較好;對新的預算改革措施滿意度達到了80%。由此可知,在對本院的預算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后,針對性地提出改革完善措施并通過1年的試運行驗證,學校的財政預算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即上述措施的提出是行之有效的。
五、結論
本院傳統的財務預算工作中,存在著管理機制缺乏、預算方法老化以及執行力不強這3個主要問題。本文從經費轉向機構的設置、平衡預算法的采用以及精細化預算這3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從為期1年的試運行以及調查效果來看,改革后的財務預算措施,提升了預算管理的效率,實現了既定目標。與此同時,試運行還存在少數部分收支平衡未實現的問題,因此,未來將繼續深化改進措施,讓本院的財務預算工作更加優化。
參考文獻:
[1]牛明媚.基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財務運作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2]周艷秋,閆啟盈. 改革高校預算編制和管理模式淺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
[3]李慈強. 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及其構建[J].法商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