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玉丹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上海 200444)
【摘要】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已成為現階段企業的熱點話題,因為歷史成本計量已不能滿足實際工作計量的需求,尤其是金融產品的計量方面,歷史成本計量已顯得無能為力,而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得益于其無較大的局限性,保全企業資本充足率,滿足企業配比原則等優點使得它深受歡迎。本文擬就公允價值會計在金融產品計量時的應用現狀,著重分析公允價值會計對整個金融行業風險計量的影響,提出了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模式會造成銀行資產負債率變動幅度變小, 資本充足率降低,利潤的波動加劇等后果,在認真分析產生這些后果的原因后,提出了解決以上問題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公允價值 金融產品 公允價值計量金融產品的利弊
公允價值會計已經變成我國金融行業金融產品計量普遍采取的一種計量模式,因為采用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首先,公允價值會計有助于提高金融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由于公允價值會計將衍生工具的計量納入表內核算,及時反應市場的價格變動和風險信息,使得會計信息不僅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狀況,還透露出了市場風險的信號,這無疑提高了金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同時,使得市場信息及時被傳遞到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手中,使得決策者能使用合理有效的估值程序對金融資產進行公允價值進行評估。其次,公允價值會計發展有助于加強金融監管?。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不健全,利率和匯率市場化程度不夠高,公允價值的取得有一定的難度,此外,金融市場的順周期效應,使得與金融市場起伏波動捆綁的會計核算會受到影響,于是,金融產品公允價值會計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有待解決。本文以商業銀行為例研究公允價值會計對財務報表,資本充足率,企業利潤的影響,以此揭示公允價值運用中仍殘留的問題,提出了優化市場環境,修改運用“資本充足率”實施條件,建立完整和系統的公允價值估價程序,增加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內容,等完善意見。
一、金融企業公允價值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公允價值會計會加劇整個金融行業計量風險縱觀金融行業,金融企業公允價值會計存在很多問題。金融企業運用公允價值會計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值變化情況,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雖然從宏觀層面看,公允價值計量對金融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未帶來實質性影響,其主要原因:一:我國金融產品品種單一,匯率和利率市場化程度不夠高;二:我國的公允價值會計應用較為謹慎,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從微觀層面看,公允價值變動對個別上市銀行的財務報表和股東權益波動產生較大影響。
(二)公允價值會計會降低銀行會計信息質量以中國銀行為例,分析公允價值會計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公允價值會計使得銀行資產負債率變動幅度變小。衍生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納入表內核算,使期末資產能夠真實反映商業銀行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帶來的經濟利益,但是也是由于衍生金融資產和負債使得使得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相對歷史成本計量有了較大的波動。但是一旦使用公允價值計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又會連年初于較穩定的水平。資產負債率=流動負債/流動資產。2014年資產負債率=14,092,998,000,000/15,105,367,000,000=0.9329;2013年資產負債率=12,912,822,000,000/13,874,299,000,000=0.9307通過比較2014和2013的數據,說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后,資產負債率出于較穩定水平,變動幅度減小,這將無法真實反映銀行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變動情況,不利于決策者做出合理的判斷。公允價值會計會降低銀行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12.5倍的市場風險資本)
核心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核心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12.5倍的市場風險資本)由于衍生工具納入表內核算,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風險加權資產的數值會增大,因而會降低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公允價值會計會加劇銀行利潤的波動。在當股票價格波動較小或市場穩定時,對于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融資產在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均不會影響當期損益。在歷史成本模式計量下無法反映出股價的波動,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下,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資本公積,從而反映出股票的價值在股價大跌時,對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當累積金額較大時計入當期損益科目,進而影響企業利潤波動。
二、金融企業公允價值會計的完善建議針對公允價值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我們提出了優化市場環境的策略,針對資本充足率的波動,我們提出了修改資本充足率的應用條件,同時為了避免人為操縱利潤,我們提出了建立完整和系統的公允價值估價程序,增加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內容等一系列建議。
(一)優化市場環境優化市場環境,將擴大銀行的資產負債率的變動幅度,使得資產負債率等真實的反應市場的變動,有利于決策者做出合理的判斷。
公允價值的計量的首要問題在于公允價值的取得受到種種質疑,公允價值計量的市場環境是一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國的市場環境還處在發展期,缺少活躍的市場,金融產品的報價等信息不能如實反映,導致公允價值無法真正落實,而市場環境的改變是完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最佳途徑。因此,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正在逐步改善公允價值計量的市場環境。相信隨著這一系列的改變,公允價值的計量的可靠性會隨之逐步提高。
(二)增加公允價值信息披露的內容
增加公允價值信息披露,主要是為了降低公允價值會計對減少由于損益變動對銀行利潤波動的影響。
引入風險披露增加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披露則會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好的的認識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采用較繁瑣的估價方法時,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應當按照層次詳細披露公允價值對當期損益的影響,同時,還要引入風險披露。根據金融創新的發展,對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進行了調查,以確定是否滿足現實的需要。盡管在復雜多變的金融市場上,金融工具的創新速度提升很快,但金融工具的計量在操作上仍然存在較大困難,給會計信息的判斷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因此,對公允價值的合理理解及價值的計量,仍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此同時,我們應當完善財務報告披露體系,同時采用多種計價方式來減少公允價值波動帶來的損失。企業財務主管應提供不同計量模式下對企業財務狀況的不同影響的比較數據,以此來消除極端市場情況下公允價值計量對財務報告的不利影響。
(三)建立完整和系統的公允價值估價程序建立完整和系統的公允價值估價程序,有利于對企業的現金流量做出正確的預測。在報告主體不存在誤導動機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估價技術不夠完善以及進行估價時相關經驗能力不足都會導致公允價值無法合理的評估。而在報告主體存在誤導動機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根據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的性質和內容,提供符合企業監管規定的真實數據,建立一套合適的公允價值估價體系。企業管理人員有必要將公允價值估計的結果與市場現性價格進行比較,以此來評鑒公允價值評估體系的有效性。
(四)修改運用“資本充足率”實施條件修改運用“資本充足率”的實施條件是指監管部門應將資本充足率的計算范圍做一些的調整,例如改變加權風險資產的計算方式。在金融衍生工具納入表內核算后,加權風險資本會相應的改變。因此,我們應基于現有數據和會計信息下,做出合理權重和轉換方式的調整,使資本計算的結果更符合現行市場的情況。
參考文獻:
[1]劉翼鵬.關于我國商業銀行引進公允價值計量的思考[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
[2]周婕崢.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相關問題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2005.
[3]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E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4]劉明康.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