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芮希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低碳旅游業發展在當前有著迫切的意義與要求,但是在目前條件下存在著諸多不足和缺點,有著相當大的提升空間,本文通過低碳旅游實質分析,針對當前低碳旅游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提出旅游業發展的可行之策。
【關鍵詞】低碳經濟內涵 問題與意義 措施途徑
一、低碳經濟旅游實質內涵
2016年9月中國正式加入《巴黎氣候協定》,這意味著新時期綠色低碳發展又進入新的階段,氣候問題也將進一步得到關注與解決。低碳經濟這一觀念提出是人類解決氣候問題的一次重要突破,這將會造就新階段治理格局與理念的革新,作為一種發展形態,也作為一種新發展模式,低碳經濟在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找兩者之間依存的平衡點,探尋一條新型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此基礎上,中國正處于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服務業進行過渡,旅游服務業也正在蓬勃發展,大有成為新時期服務業主導支柱性產業之勢,發展新型低碳經濟旅游業也是順應時勢的舉措。
旅游業在給我們帶來經濟收益與利益之時,同樣也是影響氣候環境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聯合國現有的氣候變化框架下,低碳旅游被賦予了新的重要使命——應對新時期氣候變化的新型發展戰略。由此可見,低碳旅游已經提上到戰略角度上進行探討,具有了更深層次、更長遠的現實意義。
低碳經濟旅游包括從宏觀、微觀角度出發,發展一種低能源使用消耗、低污染排放水平的新型旅游新模式。在前期充分規劃能源、資源利用模式、消費引導機制以及劃定生態文明政策底線。過程中充分并合理使用低碳處理設備,通過有效控制管理,完成旅游過程中新型能源處理模式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保護自然生態文明環境景觀,促成人與自然友好型旅游產業結構。后期完善低碳旅游水平評估,確保低碳旅游政策的具體落實,及時處理改正過程中的問題,正確處理資源效益與環境保護,切實轉變低碳旅游理念,綠水青山同樣可以成為經濟中的金山銀山。
二、實施低碳旅游的必要性與意義
當前我國低碳經濟研究與應用模式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并有著相當大的提升空間。首先是生態文明理念的缺乏,改革開發以來,主抓經濟建設,經濟水平的的確確帶來了大幅度的躍升,而在這種粗獷的發展模式中,盲目開發利用資源,不注重環保理念,缺少合理規劃與總體把握下,造成了許多環境問題,旅游產業形勢同樣嚴峻,自然景區過渡開發,人為商業化嚴重破壞了景區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其次,缺乏相關理論研究的指導,未形成合理的資源環境運用策略、低碳經營治理模式。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氣候條件不一,各地的人文環境同樣差異并存。在旅游產業崛起的過程中,各地盲目借鑒優勢先行標榜,未做充分的理論研究,不顧特色差異,旅游特色景觀一體化趨勢明顯存在。在這種低層次理論依據依托下發展,旅游產業正在逐漸喪失其魅力與吸引力。
旅游產業的低碳化發展是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關鍵所在,旅游業以其獨到的自然優勢,更能夠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它同樣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生態文明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與保證,針對當前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環境治理形勢也愈發嚴峻,黨和國家同樣對低碳旅游產業頗為重視,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來確保低碳經濟發展的歷史使命。
三、基于低碳經濟旅游業發展的策略與途徑
(一)劃定旅游生態紅線,加大處理力度,落實政策法規
政府作為低碳經濟旅游業宏觀調控的管理者與倡導者,必須嚴格并科學的制定低碳環保的政策與制度,劃定新時期旅游產業的生態紅線,高度重視低碳旅游政策法規的決策意義,依據當時當地生態環境的區域承載能力,考慮經濟發展要求,進行合理規劃與評定,并充分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在必要的條件下制定生態文明法律規章,加強宏觀管理能力,懲治違規現象,并積極引導企業、政府協調運轉,避免盲目追求經濟效率效益,保證低碳旅游持續健康發展,調整旅游經濟發展的結構,促進低碳經濟旅游合理轉型,為低碳經濟帶來不竭動力,確保生態問題不加劇,環境治理有保障,判定處罰有依據。
(二)構建合理有序的旅游產業分布層次
針對粗獷的發展模式中盲目開發利用資源、喪失其魅力與吸引力等問題,新時期旅游產業有必要再一次進行結構布局調整,充分利用當地旅游自然資源、環境優勢、人文景觀、歷史風俗等等方面,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在保護生態文明低碳發展的前提下,充分將傳統文化、地域風情融入當地的自然景觀,從戰略高度把握低碳旅游業進程,培育新型旅游產業,尤其是要構建科學的低碳旅游分布格局,實現各方面、全方位的經營模式,注意旅游的層次結構,確保低端、中端、高端服務旅游業有序前行,使沿海、內陸、山川特色充分展現,加強國內外景觀區域聯系,將新時期低碳旅游產業轉變為一體化但卻各有特色的新型產業。以新型低碳旅游業為中心,協調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從單個的旅游運營轉變成為經濟聯動型產業體系,使其他經濟產業同旅游經濟協同發展。
(三)宣傳低碳旅游理念,提高全民生態文明素質水平
低碳理念作為一種深層次的內在精神引領,在新條件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政府、社會應當推崇低碳旅游理念,倡導全民低碳綠色旅游消費。運用現代傳播媒體,宣傳、教育、引導民眾,講解當前綠色低碳旅游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加強環保意識,努力使社會養成低碳旅游消費的新風氣,這是從無形中促進低碳經濟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全民生態文明的素質水平最終還是會落實到具體個人行動當中,政府社會給予的外在引導力或者約束力都會遜色于個人內在的控制力,所以說在低碳旅游業實施當中,個人才是推動理念行動轉變的中堅力量,務必要擁有自省力與自控力,全民活動,凝結個人的行動意識,養成低碳旅游的正確價值觀。
四、總結
低碳經濟下的旅游業的必要迫切性已經不言而喻,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同樣不能急于求成,新模式機制的實現需要時間、經驗、條件等多方面的積累,并且新模式機制并非從一而終,要依據時間、空間的變化及時調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旅游產業與低碳經濟結合,培育新型旅游事業,完成低碳藍圖。
參考文獻:
[1]馬馳,丁俊慧.基于低碳經濟的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9.
[2]侯文亮.低碳旅游及碳減排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0.
[3]杜麗麗.我國旅游業的低碳發展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4]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