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濟林
(中共重慶市南川區委黨校 重慶 408400)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它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隨著公眾民主法制意識的提高,人民對政府的要求也在提高。雖然政府在公開透明、依法行政、打擊腐敗、功能轉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但與公眾的要求和期望仍有較大距離,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刻不容緩。對如何進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文本提出如下幾點思考意見。
【關鍵詞】公信力
一、推行政務公開,?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政府有義務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將政務信息公布于眾,使政府成為透明的信息中心,使公民更加充分地了解政府的運作和功能。在信息手段發達的今天,種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只會使政府公信力下降,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空間。?特別是在重大事件面前更不能欺騙隱瞞,要從根本上摒棄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和報喜不報憂的官場習氣。
政府的政務公開主要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公開政府的重大決策。使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熟知政府決策的過程和內容;二是公開法律法規。通過政府網站、政府公報等多種方式擴大傳播范圍,加大普及力度。三是公開行政標準。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職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四是公開辦事程序、辦事手續、辦事條件、辦事機構和辦事時限,減少辦事環節,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五是公開辦事結果,及時公開、反饋具體行政結果。通過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二、完善監督機制, 提升政府行為的約束力
首先,完善行政機關監督制度。合理劃分內部各級政府機關的監督權限,明確各級機構的監督職責,排除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提高監督效率。各級人大通過視察、審議、質詢政府工作來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同時賦予監察、審計部門更為獨立的監督權,對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廉潔程度進行監督監察,及時處理和糾正行政不作為、濫用職權、執法不公、以權謀私等行為。
其次要加強信訪舉報工作,完善舉報制度。可以通過建立領導信箱、電話熱線、匿名舉報等措施完善群眾信訪舉報體系,健全保護和保密制度、舉報獎勵反饋機制等制度和機制保證言路暢通,舉報有門,保護舉報者的合法權限,使舉報者免受打擊報復,維護正義。
三、擴大公民參與,提升政府科學行政的能力
公共政策是政府提供給社會的最重要的公共產品。這就要求公共政策必須科學合理并且能夠廣泛代表公眾利益,只有公眾廣泛地參與到公共政策制訂和執行的過程中,才能保證公共政策符合公眾利益,實現公眾對公共政策的信任。為此,要建立健全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公開化和民主化的參與機制,通過拓寬人民群眾參與決策的渠道,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對公共政策的理解與支持。
社會公共事務的治理需要盡可能地把利益不同的各方力量納入決策過程,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和科學程度,保證公共決策的質量。政府、企業與民間組織之間制度化的協商與合作不僅能夠激發公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能夠通過民間組織來有效地整合社會力量,在公共危機的處理和公共事務的管理中增強公民-政府的互信,增加公民對公共政策的理解,從而維持較高的政府誠信度。
四、加強公務員隊伍管理,提升政府的廉潔自律
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公務員隊伍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徑,因為公務員隊伍是各項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具體實施者。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要求,加強對公務員隊伍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健全有效的監督獎懲機制、問責機制。加強對公務員的行政監督,加大對公務員的反腐倡廉培訓,建立健全反腐敗體系。
要推行公共服務承諾制,建立政府信用評價機制,實施連續性的政府信用民意調查,將誠信記錄作為公務員考核、任免的依據。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應該改進會風、文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及時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對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嚴重損害政府形象的貪官污吏,堅決予以嚴懲,努力建設一支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塑造良好的人民政府形象。
五、履行公共職能,提升政府工作的服務水平
各級政府及領導干部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思想意識。加快實現政府職能重心由統治和社會管理向社會服務的轉變,做到政府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信守對公眾的承諾。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加大公共服務的數量及質量。
積極構建官民互動的制度平臺,賦予民眾以憲法意義上的話語權、監督權和結社權,形成政府與民眾之間良性的動態博弈平衡,確保政府公權力朝向服務公共利益而非謀私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是保障民眾自由和權利的需要,而且還是制約政府濫權的需要。這樣的體制設臵是維護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制度基礎。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官民之間相互寬容、彼此尊重的良好氣氛,才能創建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和諧社會。
六、堅持依法辦事,提升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
政府講不講誠信,有沒有公信力,一條重要標準就是看政府能不能嚴格執法,依法辦事。各級政府及部門必須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要圍繞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全面實施依法行政綱要,繼續加強行政立法,強化政府法律責任機制,加強信用法規建設,加大失信懲罰力度,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在我國的具體條件下,依法行政就是強調政府及其公務人員必須依法管理社會,治理國家。各級政府及其公務人員要摒棄那種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權代法的錯誤觀念并在行為上依法行政,自覺地樹立法制觀念,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對因違反決策程序和決策失誤給國家和群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必須追究部門主要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理念和制度的建立,是政府對公眾的公開承諾。取信于民,重塑和提升政府公信力,要防止制度虛置。說到就要做到,承諾必須要兌現,不能以漂亮的理念和公開的制度程序弄虛作假、蒙騙公眾。人民滿意不滿意,是判斷政府工作的唯一標準。因此,重塑和提升政府公信力,歸根到底是要塑造人民做主的政府、人民滿意的政府、經得起人民問責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