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孫達國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其專業發展之路是由一個教學的實踐者向一個學術的研究者升華的過程。我個人認為,在這個過程中,“磨”性是教師專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特質。“磨”是研究,“磨”是把握,“磨”也是深化。教師具體該“磨”些什么?
一、教師要“磨”教學用具
這里的“教學用具”范圍可以大至新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參考書、多媒體課件;小范圍至粉筆字、主題圖、三角板等這些輔助教具學具。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這些不是每個教師在備課環節必做的一件事嗎,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而我要強調的是“磨”字,以教材為例,來說說曾發生在我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小故事。
2016年4月,我校與學區內另外兩所學校開展合作聯校教研活動,我作為本校數學教師到他校試講六年級數學“比例的基本性質”一課。由于工作時間關系,并未提前過去與該班學生進行互動,教學設計便按我所教班級的情況做了預設。公開教學那天,參與教研的同行有四十多人,上課時我稍有緊張,課堂語速較快,但還是盡量呈現了一堂完整的課,課堂氣氛也比較愉悅和諧。后面是評課環節大家習慣性地“只栽花不挑刺”。其實在同行的評價中我更愿意聽到指正我不足的聲音,因為那是一條促使我快速成長的捷徑。有一位前輩周老師在評課中提到我不應將“化簡后”說成“化簡比后”(數學的嚴謹性),課件設計的復習內容也并沒有為后面的探究內容做很好的過渡和鋪墊。此時我如醍醐灌頂,發現自己從未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們所借助的每一個教學用具都對教學效果的呈現起著直接或間接的作用,而其作用的大小完全取決于教師的解讀、研究、把握、設計、利用能力?!澳昴隁q歲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對教學用具的利用也是同樣的道理。雖是相同的教學內容,但理解的角度、挖掘的深度不同,都會將其進行再次創造,而效果的優劣取決于研磨。
二、教師要“磨”師生關系
威信是維系師生關系最牢靠的鎖鏈,教師的魅力在于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淀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風度、修養、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敬畏與追求。教育的目的是為孩子創造美好的未來,即孩子的未來既能順應社會又能心智健全,精神充實。
我任教的三年級有一個男生,個頭雖小,但身手敏捷,運動細胞發達,每次勞動都特別積極主動,和同學關系融洽。讓老師頭疼的是學習能力弱,還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多次被其他家長和學生反映,因與家長溝通無效,所以班主任也偶爾會對其放任自流。其他學生由于從眾心理,一看老師有明顯的喜惡表現,便漸漸將其孤立起來。我認為每一個不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是由其成長環境塑造的。經了解,這個小男生在他未滿月時父母離異,體弱多病,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爸爸常年在外務工,今年有重組家庭的打算,但并未將孩子考慮在內。這樣的家庭環境怎么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于是在課堂上,我特意將更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給他,并在他答對時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也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的優點。慢慢地,他不完成作業的次數變少了,計算的正確率提高了,其他同學也愿意和他親近了。
當我們真正去感受一個孩子的處境,了解一個孩子的需要,才能成為孩子學會把握自己追求幸福權利的守望者。教育從來不是立竿見影的簡單勞動,雖然我們可能看不到現在的不放棄對孩子的未來會產生什么影響,但堅持去做,終有光輝。
三、教師要“磨”新人新意
年年教學同一個年級,或一輪循環過后我們經常會走入慣性誤區:去年怎么教,今年還怎么教。長此以往總會覺得工作只是不斷地、機械地重復的過程,對教學工作失去了興趣,逐漸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潭。“新人”是指教師個體不要放棄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無論工作多久,把自己置于一個“無知”的位置,用全新的視角去發掘那些看似粗淺知識所蘊藏的深層內容。“新意”就是指不拘泥于形式、套路,能創造性地利用一切教學資源。所有的創新都是嘗試錯誤、彌補缺憾的結果。只有不斷去反思、去嘗試,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四、教師要“磨”個人修養
一名好老師自站在講臺的一刻起,展現在學生面前的不僅僅是知識、課堂的組織程序,還有精神氣質。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每一個亮相,每一個細微的神態,每一句話語,其背后神妙的東西,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決定了學生一堂課的學習效果。
2015年11月,我有幸參加了由全國著名小學數學名家武維民老師牽頭的送課觀摩活動。她簡樸的穿著,淡雅的妝容,平和的語氣,無一不吸引著我,更別說那些可愛的孩子們了。古詩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終身學習是教師能更好地勝任現在的工作的唯一途徑。讀書、旅行、看報、聽講座、網絡研修,在讓我們對新信息、新觀念、新思想、新知識、新方法保持敏銳的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精、氣、神”。學問的通達和人情的練達也會讓人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
專業能力便是教師手中的一把劍,只有從教學用具、師生關系、新人新意、個人修養四個方面著手打磨,才能在亮劍時光芒四射,技驚四座。
參考文獻:
[1]陳立.數學教師教學中應具備的能力[J].社會科學,2015(7).
[2]侯增義.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新世紀中國教育發展論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