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園園



摘 要:近幾年,“翻轉課堂”成為教育和社會各界熱切關注和探討的話題。對于“翻轉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存在各種不同的聲音和態(tài)度。“翻轉課堂”能否開展,與教育密切相關的兩個群體——教師和家長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通過調查對比分析這兩個群體對“翻轉課堂”的態(tài)度和相關訴求,并提出一些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翻轉課堂;態(tài)度;調查;分析
一、引言
“翻轉課堂”是什么?“課堂”也能“翻轉”?
起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是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師分發(fā)的數(shù)字材料(音視頻、電子教材等)自主學習課程,再在課堂上參與同伴和教師的互動活動(釋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其策略是“先學后教”,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把“教”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
為探索基于電子書包的教學應用實踐策略,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中山市火炬開發(fā)區(qū)香暉園小學選取四年級兩個班,實踐應用小學數(shù)學“翻轉課堂”,并申報了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規(guī)劃課題《基于“電子書包”的小學數(shù)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已于2014年獲得立項并開題。
當前,國內的“翻轉課堂”開展時間不長,社會各界對“翻轉課堂”還存在一定的疑慮,實施過程中也將伴隨許多不同的見解。
二、調查說明
1.調查目的
了解教師和家長對“翻轉課堂”的了解程度、看法以及相關訴求,為香暉園小學乃至中山市“翻轉課堂”的研究提供依據(jù)和建議,也為其他地區(qū)的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2.調查組織情況
調查時間:2014年12月1日~16日
調查對象:中山市在校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家長(含兩個“翻轉課堂”實驗班家長)。
問卷形式:網(wǎng)絡匿名問卷。
調查方法:在中山市的若干個教師群(涵蓋不同學科和鎮(zhèn)區(qū))、香暉園小學各班級家長群中發(fā)放問卷,隨機自愿填寫,通過對問卷的設計,能成功提交的即為有效問卷。
3.主要調查內容
對“翻轉課堂”態(tài)度調查的主要內容
三、調查結果對比分析
1.調查樣本分析
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家長篇”208份,“教師篇”213份。
教師調查樣本中高中教師占16%,初中教師占19.7%,小學教師占64.3%。學科分布情況:數(shù)學44%、語文36%、英語12%、其他學科8%。
2.家長和教師對“翻轉課堂”的了解情況
被調查教師中知道“翻轉課堂”的占90.14%,其中有28.64%已經(jīng)開始實施。家長中不知道的占77.88%,知道的只占22.12%。另外,有59.13%的家長表示還不知道“微課”的概念。
3.家長和教師對“翻轉課堂”的接受度
家長們的教育理念開放,對學校開展“翻轉課堂”的實驗也給予了高度的信任。而影響教師是否實施“翻轉課堂”的因素顯然有很多,但綜合前兩項也有79.06%的支持率。
4.家長和教師對“翻轉課堂”優(yōu)勢的理解
“翻轉課堂”的特點之一是學生在課前先學習“微課”,至于這一點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認為“非常有利”和“比較有利”的家長比例相加達到了88.47%。對于“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給出了較多正面積極的評價。
5.家長和教師對“翻轉課堂”存在的顧慮
教師認為開展“翻轉課堂”存在的困難前五位依次是:教學資源不足;學生沒有網(wǎng)絡學習空間;教師不具備相關技術和翻轉課堂教學能力;老師觀念上不接受,覺得負擔太重;家長不理解、不支持。認為家長不理解不支持的占比達23%,這與家長的高支持率相比有較大偏差。家長對學生的視力和自控能力擔心最多,占比分別達到62.98%和60.1%,其次是有無學習效果。教師和家長對于“翻轉課堂”是否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擔心的比率較低。
6.家長的支持預期和教師的訴求
教師當前最需要相關培訓和技術支持,說明大多數(shù)老師當前不具備開展翻轉課堂的能力和條件,但也顯示了他們對這一新教學模式較高的學習熱情。對于“翻轉課堂”的開展,大多數(shù)家長表明了支持的態(tài)度,但有家長表示存在客觀困難。
7.家長和教師的其他問題和建議
有24位教師提交了個人意見,主要有三類:肯定與支持;提出需要的支持,如,軟硬件、培訓等;其中三位持謹慎和觀望態(tài)度——擔心增加備課量、建議不要盲目跟風、認為“翻轉課堂”能否長期實行及其作用有待觀察。
家長提交的23條意見也分三類:肯定與支持;提出需求,如,老師的相關指導、保護學生視力等;其中有兩個比較犀利的質疑和反對聲,值得注意。
例如,28號問卷提出:(1)在校由老師在課堂上講解都不能聽懂的情況下,這種教學模式是否可行?(2)能否在課件上再深入些,主要是引發(fā)一些思考?(3)這種教學是否會給學生養(yǎng)成上課不再專心的習慣?
另有一位家長認為會增加老師、孩子、家長的負擔。
四、調查結論與啟示
1.家長與教師之間信息不對稱
作為專業(yè)人員,教師對教育新信息、新理念和新技術的了解必然比家長多,但如果沒有及時對家長進行宣傳和相關培訓,家長就無法配合,難以形成教育合力,推進教學實驗。要開展“翻轉課堂”實驗,教師需要先對家長講解相關概念,培訓一些基礎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定期向家長發(fā)送一些教育類資訊,使家長的教育觀念跟上教育發(fā)展的步伐。
2.“翻轉課堂”的開展有良好的民意基礎
教師和家長都對“翻轉課堂”表現(xiàn)出了較大興趣,認同“翻轉課堂”具備的優(yōu)勢,說明他們不再單純依賴于目前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模式,教育觀念和對新生事物的態(tài)度較為開放,有勇于嘗試的精神,也間接反映出他們可能產(chǎn)生了創(chuàng)新和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的需要。
支持開展“翻轉課堂”的家長達到了96.15%,稱能督促孩子學習微課和相信孩子能自覺學習的達到82.69%,愿意嘗試“翻轉課堂”的教師達到了80%以上。這個結果令人振奮,是進行“翻轉課堂”實驗的良好基礎,但支持度能否維持和增加,取決于“翻轉課堂”能否真正減輕師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必須落到實處,用事實說話,用效果證明。
3.當前存在的困難與建議
教師認為困難主要有:教學資源不足;學生沒有網(wǎng)絡學習空間;教師不具備相關技術和翻轉課堂教學能力;老師觀念難轉變,負擔太重;家長不理解不支持這五個方面。
第一個問題反映出一線教師對我國教育信息資源建設情況不夠了解,也折射出與“翻轉課堂”相適應的資源推廣力度不夠,資源利用率不高的現(xiàn)狀。長久以來,國家一直都高度重視教育資源的建設,自2000年5月教育部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發(fā)布《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試行)以來,國內不少教育軟件公司紛紛推出各類資源庫平臺產(chǎn)品,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也開展了大量數(shù)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方面的研究,初具一定成效,形成了各類海量的資源庫。近幾年,隨著“翻轉課堂”和“微課”興起,從國家到地方都積極投入網(wǎng)絡學習空間和微課的資源建設,一批優(yōu)秀的平臺,如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國資源微課網(wǎng)、粵教云、中山微課網(wǎng)等,有很多資源可供選擇,并在持續(xù)豐富中。
作為一線教師,需增強利用網(wǎng)絡資源的意識,主動搜索和了解好的教學資源平臺,在利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再根據(jù)自身需要制作部分數(shù)字資源,也可跟他人資源共享,減輕制作負擔。同時,教師也可靈活處理“翻轉課堂”與“微課”的關系,視情況不必每節(jié)課都用到微課,可讓學生先通過導學案自學教材,完成針對性練習,再組織課堂活動,同樣符合“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的本質。至于網(wǎng)絡學習空間,教師既可以利用已開發(fā)的軟件,如云平臺等,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QQ、微信、論壇等學習和交流。
當然,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和指導,加強基礎教育學科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了解教師和學生的需要,不光重視硬件配備,更要重視教育資源的甄選、推廣和配備,最終達到軟件資源建設與教學應用并重的理想狀態(tài)。
其次,教師認為自身不具備相關技術和翻轉課堂教學能力;以及教學觀念難轉變,負擔太重,前一個是能力問題,后一個是意識問題。
教師需認識到教育信息化是全球趨勢,通過教育信息化實現(xiàn)教育均衡發(fā)展,促進教育現(xiàn)代化,追求高質量教育是國家戰(zhàn)略,因此,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跟得上時代的教育觀念。利用網(wǎng)絡資源,可減輕教師備課的負擔,提高備課質量;利用題庫和評改系統(tǒng),可自動批改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課堂創(chuàng)新探究活動的設計上。學生則可以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fā)展。當我們以豐富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和靈活的學習方式為后盾時,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學習將會越來越輕松愉快。
第三,對于教師認為家長不理解不支持這一項,前面的調查顯示其實教師低估了家長的支持度,可能是在教育工作中長期感受家長的不配合而形成的固有印象,家校之間應多溝通,消除隔膜。
至于家長關注的焦點問題則分別是學生的視力是否會受影響、學生面對網(wǎng)絡的自控能力和學習效果如何。
針對上述問題,首先,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視力保健,做好眼保健操,家校配合管理學生用眼衛(wèi)生,并監(jiān)測學生的視力數(shù)據(jù);其次,通過技術手段和日常管理,使學生健康、合理地使用網(wǎng)絡,逐步形成良好的網(wǎng)絡學習習慣和自控能力;再次,在“翻轉課堂”的教學研究中,教師要收集和對比數(shù)據(jù),真實記錄和反映教學效果,包括對學生的學習體驗問卷調查、學生學習質量和能力的評估等。
4.少數(shù)家長的反對意見值得注意
少數(shù)家長的質疑有值得深思的地方。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初始應用階段有反對的聲音很正常,但既然最初它是因為教學的實際需要而產(chǎn)生的,就應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土壤。2012年6月,美國教育咨詢公司Classroom Window發(fā)布了一項調查報告,揭示了翻轉課堂的應用價值,報告顯示:88%的受訪教師表示翻轉課堂提高了他們的職業(yè)滿意度;67%的受訪教師表示學生標準化考試成績得到提高;80%的受訪教師聲稱他們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得到改善;99%的受訪教師表示下一年將繼續(xù)采用翻轉課堂模式。
歷史經(jīng)驗表明,照搬國外的做法在中國可能會水土不服,但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在“電子書包”應用和“翻轉課堂”實踐方面的經(jīng)驗,傾聽好的建議,再根據(jù)實際情況改進,讓存疑者看到教育工作者對待教育的誠意和真實的教學效果。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繼續(xù)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學習方式與教育模式變革,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是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趨勢,也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據(jù)本文呈現(xiàn)的兩份問卷結果,我們應對“翻轉課堂”抱有信心,并以對教育、對學生負責任的態(tài)度,客觀、扎實地進行實踐研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與模式,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10):118-120.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211):46-51.
[3]李廣文.搭建優(yōu)質“用戶體驗”的智能化數(shù)字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3(227):40-42.
[4]林君芬,趙建華,鄭蘭楨.電子書包:探索個性化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信息技術,2013(22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