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材料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情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效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而情感、自信心、習慣的培養、方法的領會都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建立,在對作品審美愉悅的感悟和遷移運用中獲得。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策略;興趣;作業
語言文字是學生思想的家園。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學語文,在思想的家園中汲取營養,讓語言與精神和諧共生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以興趣為平臺,讓學生愛上語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了解學情,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提高,樹立學習自信心。語文新課標要求,對于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教師要進行多元評價,不能只以分數論“英雄”。對于優等生,我要求他們在扎實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把學習重心向課外閱讀和習作上傾斜,重點培養他們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并定期與他們進行讀書心得交流,展示他們的優秀習作,幫助他們向刊物投稿,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一些“學困生”,我重點指導他們在基礎知識上多下功夫,指導他們把字寫正確、規范;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能從文本中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等,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作業布置要科學合理,要凸顯人性化,能突出學習重點,絕不能布置一些機械重復的作業,讓學生對作業“望而生畏”,要讓學生愉快地完成作業。如,在鞏固生字詞的作業設計上,我要求學生從字詞的音、形、義等方面去理解感悟,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機械地重復書寫多少遍。
3.課堂教學突出重點,簡單明了,讓學生學得輕松;課堂語言規范,充滿風趣,讓學生深受感染;以人為本,采取“小先生”制,“學講”等先進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學進去,講出來”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享受學語文的快樂。
二、教給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審美中喜歡上語文
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在審美愉悅中,能“舉一反三”,漸漸喜歡上語文。我經常有目的或針對性地設置了這樣的導讀模式:
1.搜集資料,了解文本的背景。我經常布置學生去查閱資料,了解作家、作品的時代背景等,為進一步閱讀做好鋪墊,形成閱讀期待。如,在教學《廬山的云霧》一課時,讓學生搜集有關廬山風景的資料。可以是介紹廬山的古詩詞,也可以是介紹廬山優美風景的圖片等;在教學杜甫的《絕句》時,讓學生搜集杜甫的生平簡介以及他的其他代表作品,讓學生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豐富積累,了解杜甫作品的風格特點以及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2.以課題為切入點進行質疑、猜測作者的寫作思路及課文的內容。如,在教學《夜晚的實驗》一課時,讓學生質疑:誰做實驗?為什在夜晚做實驗?實驗什么?結果怎樣?有什么意義?長時間這樣練習,就會使學生的寫作邏輯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3.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概括課文內容,了解作者寫作的邏輯思路,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及生活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學生就會對課文“成竹在胸”,知道課文是“寫什么”的,對進一步閱讀產生期待。如,在教學《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一課時,在通讀課文之后,我讓學生讀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指出易寫錯、讀錯的字詞,在反復地讀和交流討論中學生就會牢固地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要求學生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回眸、喜怒無常、敬畏、望洋興嘆、匱乏、低廉”等詞語的意思,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通過字形、工具書、上下文等渠道靈活地理解、運用這些詞語,提升語言應用能力;指導學生結合文章的結構特點,抓重點段、中心句、過渡句,簡潔概括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4.合作探究,在精讀感悟中咀嚼語言文字的美,內化語言結構,形成語感。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切己體察,感悟語言文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知道“為什么這樣寫?”體會文本語言和精神的和諧共生。如,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學生感悟到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然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為什么說愛如茉莉?說說生活中哪些細節也深深地感動了你?
通過以上閱讀訓練,學生大體建構了有效的閱讀模式,知道了讀什么,怎樣讀。閱讀就有了效果,對閱讀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遷移運用,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對語文“流連忘返”
于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是語文學習的五大法寶。其中“運用”是語文學習的最終歸宿。在語文學習中,要指導學生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內化文本言語結構,進行正確有效的表達,這也是個體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可以讓學生說說詞語的表達效果;可以讓學生仿照基本的句式,學寫一段話;可遷移文本結構寫一篇作文等。如,在教學《煙臺的海》一文后,讓學生遷移課文按季節描寫的寫作方法,介紹學校的景色特點。學生在練習寫的過程中,外化了言語表達,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學生的作品在得到大家的贊嘆后,怎能不產生成就感呢,怎能不喜歡學習語文呢。當然,引領學生愉快學習語文的策略還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和學生密切合作,用心靈去詮釋語文的內涵,為語文學習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愉快學語文當做終生的享受。
參考文獻:
[1]于永正.于永正與五重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4.
[2]吳立貴.語文教學參考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