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梅
摘 要:采用新穎的方式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是保證有效教學的基礎,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要讓學生能夠追隨社會發展的腳步,教師在教學時要時刻注重對其能力的培養。學習數學是學生邏輯性與抽象性思維形成的主要途徑,那么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主要提出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教學的幾種方法,希望可以為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還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優化教學策略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根本前提。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心理情緒會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教師要以此為出發點設計教學的內容與方式,從而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保證。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不竭動力,對于年齡低、經驗少的小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為其創設出一定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情緒,為其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常見的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創設問題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創設故事情境等,下面我就以故事情境的創設為例簡單介紹一下。
例如,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節的內容時,我就先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熊大和熊二在森林里玩耍,不小心掉入了光頭強的陷阱里,光頭強給熊大和熊二出了兩道數學題,①39+45=?②76-58=?并說只有熊大和熊二都答對才能放了它們。但是它們倆都沒有學習過數學,也不知道應該怎么計算,看著這奇奇怪怪的數學題,它們犯了難。”故事講到這里,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他們不禁為熊大和熊二擔心,我便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想幫助熊大和熊二嗎?那就要先幫助它們計算出這兩個問題喔!”學生都點了點頭,面對不曾學習過的內容,他們表現出了更高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于是在濃厚而熱烈的學習氛圍中開展了本節課的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的故事情境的創設,學生不僅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還感受到助人為樂的自豪感與榮譽感,有助于學生良好素養的養成。
二、合作探究,提高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伴隨著新課程改革而提出來的課堂教學的三種基本形式,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教學渠道。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思考與探索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討論,使其在思維的發散中逐漸提高自身的能力,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節的內容時,我就先為學生出示了一道題,并讓他們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來思考探究。例如,每套書有12本,李老師買了14套這樣的書,那么李老師一共買了多少本書?學生在討論時都十分積極,根據所列出的算式12×14=,他們都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想法。①14可以看成是7×2,那么12×7=84,84×2=168。②14可以看成是10+4,那么12×10=120,12×4=48,120+48=168。在計算出了正確答案后,我便引導學生通過列豎式計算的方式來求解。通過對題目的分析,在討論中學生便逐漸地找到了計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總結反思,溫故知新
在課堂教學中,總結與反思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我總結,既要總結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問題,以便及時得到解答。在反思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進行,學生主要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果,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對不足的地方及時地提出相應的改變策略;教師則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各個教學環節的設置、學生的參與互動情況等,以便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使教師可以更好地制定接下來的教學計劃。
另外,教師在上課時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復習,在上課一開始帶領學生復習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或者是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聯系十分緊密的內容,從而讓學生將這些數學知識形成一個整體的框架,使其可以溫故知新,真正地掌握這些內容;在課堂教學要結束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本節課所講的內容進行串聯,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與整體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使其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有機的融合,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課堂教學,從而在確保高效教學的基礎上,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為學生今后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代紅梅.先進理念與行為創新缺一不可: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學習(上),2015(4).
[2]楊潔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3]譚德祥.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