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熙 楊乙元
(六盤水師范學院體育系, 貴州 六盤水 553004)
全民健身是指全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體人民增強力量、柔韌性,增加耐力,提高協調、身體各部分的控制能力,從而使人民身體強健。《全民健身計劃》的提出旨在全面提高國民體質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倡導全民做到每天參加一次以上的體育健身活動,學會兩種以上健身方法,每年進行一次體質測定。自從2009年起,定每年的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現階段國民對于體育鍛煉和健身意識還未普遍化稱為人們自覺行為的現實情況,如何有效地組織和管理體育活動促使這一工作向大眾化、社會化發展,已成為當前擺在我們面前急需研究的課題[1]。
通過調查水城縣城區居民健身運動的發展現狀可以從中找出影響水城縣城區居民參與健身運動的因素,并根據實際情況為當地居民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為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提高全民身體健康水平提供合理的依據。
1.1 研究對象
水城縣城區參與健身運動的400名居民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從中國知網和貴州數字圖書館查閱有關全民健身運動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分析的相關文獻資料作為理論參考。
1.2.2 問卷調查法
對水城縣城區居民做調查問卷。隨機抽取水城縣城區400人,發放問卷400份。發放對象為水城縣居民;回收有效問卷396份,有效回收率為99.0%。
1.2.3 數理統計法
對所有回收問卷調查表所獲得的數據進行調查統計和體育統計方法運用數據Excel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2.1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健身的目的
表1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健身的目的統計表(n=396)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目的從表1可以看出:居民以提高身體素質,讓更自己年輕、以休閑娛樂為主要目的。說明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居民逐漸從體育參與體驗中慢慢的感受到身體機能與身體素質的改善,以及參與到體育運動中讓運動給他們帶來美好的心情。但是參與體育運動中交友能力的人數只有80人,比例為20.2%,說明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體育鍛煉的交際能力的態度還有需要加強。
2.2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與健身運動項目的選擇
表2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與健身運動項目的選擇統計表(n=396)
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由表2可以看出: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籃球占30.3%、廣場舞占13.38%;太極占17.6%,散步占7.57%。籃球是青少年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它可以提高人體靈敏性、反應性和對抗性等,籃球比賽促進青少年興趣和隊伍的團結。廣場舞是一種群眾性的文藝活動,是中老年人最受歡迎的項目,它具有簡單易學、有益健康、運動量不大的特征被眾多居民選擇。太極拳具有姿勢優美、動作柔和、并不受時間和季節的限制的優點,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防治疾病而倍受居民的喜愛。散步以其簡單、適用、身體不直接對抗、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都比較適合的。而乒乓球好處可以治療假性近視,提高注意力,提升反應速度,提高身體協調性,說明主要的問題是居民不太喜歡這種技術含量較高的小球運動。
2.3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
表3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情況表(n=396)每次鍛煉的時間(單位:min)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情況,由表3的結果顯示:居民每次鍛煉的時間在 20-30分鐘的人數有 250人,占總人數的63.1%;鍛煉時間在31-60分鐘的居民占總人數的 25.25%。上述結果反映了水城縣居民體育人口比較樂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比較長,提高身體素質。
2.4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頻率,由表4可以得出:本次調查中每周鍛煉0次以上的居民占7.57%都不曾參加活動,每周鍛煉1—2次比例占多數,由此可見水城縣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還是較樂觀的。但是鍛煉頻率在3次以上的卻只占12.6%,說明存在的問題是:水城縣目前的經濟相對不發達,運動設備方面的不足,還有就是居民還未養成每天堅持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表4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統計表(n=396)每周鍛煉的頻率(次數)
2.5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健身活動場所情況
表5 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健身活動場所情況表(n=396)
從表5調查的結果來看,居民選擇的鍛煉地點大多數喜歡在公園、廣場、學校。在公園、廣場附近的居民參與健身運動的人數有160人,占總人占數的40.4%,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場所都是免費向居民開放,可以進行一些基本的運動,地方比較寬,而且離人們居住的地方比較近。在體育館進行健身運動的只有24人,比例為6.06%,說明存在的問題是集中、大型的體育場館并沒有成為全民健身的主要場所。
表6 影響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統計表(n=396)
影響水城縣城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從表 6可以看出:沒有堅持鍛煉的人數有100人,占總人數的25.2%,說明的主要問題是居民對參與體育活動沒有堅持的決心。有一部分居民認為是工作原因、健身場所受限制的人數也分別有98人和89人,所占總人數比例分別為24.7%和22.47%,所占比例也很大。現在工作原因缺乏鍛煉很嚴重,都說身體是本錢,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才會加倍努力工作。建議居民堅持鍛煉,使身體抵抗力增強,抵御各種疾病。
3.1 主觀因素
影響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因素,通過表 6可以看出:居民對體育鍛煉沒有堅定的意志力,大部分人認為健身運動浪費時間浪費力氣,很難做到每天堅持運動好習慣。家庭收入的因素,家庭收入低的居民,不能夠去健身房參加鍛煉。
3.2 客觀因素
3.2.1 水城縣城區居民工作忙的原因,沒有時間參與體育鍛煉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與現代社會發展有很大的關系,工作節奏快、各方面壓力大有關,人們都在想怎么樣努力去生活,對每天鍛煉的都覺得是老年人做的事情,與年輕人不相關。
3.2.2 活動場所有限、設備缺乏,滿足不了城區全民健身需求
健身場所主要集中在居民的住房附近,如小區的花園或附近的廣場、公園。例如離體育中心比較遠。體育中心的體育場館多用于進行競技比賽,未能充分考慮一般百姓從事體育活動的需要, 人們大多數為旁觀者,參與者往往是少數人,因此造成體育比賽場地多, 利用率低;居民居住區為大眾提供體育健身活動的場地和器材有限不能滿足每個人健身運動,大大地阻礙了全民健身鍛煉的發展。
3.2.3 體育組織機構缺乏,體育指導員偏少。
根據水城縣人口普查統計顯示,水城縣人口約86萬人,從理論比例上來講需要配置5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然而現在水城縣城區的只有8個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完全達不到標準。同時水城縣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多數年齡比較大,多為退休人員,專業文化水平較低。
4.1 水城縣城區居民的健身運動意識在逐漸提高,居民對體育健身運動越來越重視,居民參加體育鍛煉是以增強自身體質、娛樂身心、促使自己更年輕為主要的態度。
4.2 水城縣城區居民選擇健身的運動項目以籃球球、跳廣場舞、打太極和散步為主,每次鍛煉的時間范圍在20—30分鐘,每周鍛煉的頻率主要是1—2次。
4.3 影響水城縣城區居民參與健身運動的主要因素是居民自身鍛煉意志力不夠。客觀因素有活動場所有限、設備缺乏,滿足不了居民的健身需求;居民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參與體育鍛煉。
[1]胡伯林.桂林市民全民健身活動的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J].廣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22(2):93-94.
[2]陳琦,鄧樹勛,曾紅輝,等.廣州市民參與全民健身運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1997,17(5):12.
[3]駱秉權.對北京市全民健身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北京師范學院學報,1997,7(4):23-24.
[4]劉大勇.青島市全民體育健身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
[5]屈杰.我國少數民族貧困區農村體育人口的發展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貧困區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