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風
(南寧市體育管理培訓中心,廣西 南寧 533000)
改善體質狀況的重要前提是體育參與程度的改變。我國出臺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等倡導標語和近年來高校推行的體育俱樂部式體育課程改革,均旨在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體質和健康水平。高校不僅涵蓋了各學科專業(yè)的專、本、碩及博四個學歷,也囊括了不同地市區(qū)域的生源學生,這為分析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方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工具。本文從人口學視角入手,立足于體育參與方式的研究,試圖分析年級、性別、所學專業(yè)、月生活費、家庭獨生子女以及學生生源地等人口學特征對其參與鍛煉行為影響的研究,為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路徑的研究,提出相關有效干預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以駐桂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據各高校的地區(qū)分布、經濟發(fā)展情況和校內體育活動開展情況劃分,選取了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師范學院、百色學院、玉林師范學院和欽州學院7所院校的本科學生做問卷調查。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CNKI)分別以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方式、人口學特征作為關鍵詞搜索近年來相關文獻研究,篩選其中核心期刊二十余篇進行研讀,為本研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從體育參與和人口學角度出發(fā),設計切合本項目的調查問卷,其中內容涵蓋兩方面,體育鍛煉參與方式的基本情況和年級、性別及所學專業(yè)等人口學特征。問卷一共發(fā)放1400份,其中回收1326份,有效問卷1283份,有效率91.6%。問卷采用網絡問卷的形式,制定并審閱完畢后,通過調查學校的學生會或聲譽較高的社團有償代發(fā)。在問卷調查結束兩周后,通過再測法檢驗信度,相關系數達到0.837,可信度較高。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對回收的問卷數據進行統(tǒng)計,通過SPSS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各特征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情況的統(tǒng)計描述及相關分析。
對大學生調查的結果顯示,約有13.7%不參加鍛煉,87.3%參加鍛煉,形式分為兩種,即課程必修中的體育課的形式和課外鍛煉的形式。除體育課外,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一方面以校內運動會、單項目運動比賽、社團活動及院系班級舉辦的體育活動及朋友組織和自發(fā)的課余鍛煉為主,另一方面,由于校內體育資源有限,例如近年來在大學中興起的輪滑、臺球、高爾夫等項目,學校短時間內無法滿足學生學習,一些學生開始到校外參加。把以上提出的各種體育參與方式,總結歸類為四種:團體組織、體育競賽、玩伴組織和個體參與。
2.2.1 年級特征分析
由表1看出,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參與方式有較大變化的是團體組織,從62.5%銳減到26.6%,玩伴組織的方式變動幅度不大,而體育競賽和個體參與的方式各有略降低和提高的情況。放眼大學四個年級課程和活動分布情況,多數課程和活動被安排在了一年級和二年級,團體組織方式的體育活動和運動會、單運動項目競賽多被放置在了低年級,用以激發(fā)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隨著年級升高,閑暇時間空閑出來,個體的鍛煉需求不斷增加,開始選擇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
表1 年級特征分析
2.2.2 性別特征分析
不同性別在鍛煉內容選擇上存在差異,同樣在參與方式選擇上也存在差異。如表2,從鍛煉方式的選擇上來看,男女在選擇參與方式時更為傾向團體組織和玩伴組織,而從玩伴組織形式到個體參與形式看,男生個體參與比例占玩伴組織比例的60.5%,女生則占30.9%,這說明相比較男生,女生更喜歡與同伴一起參與鍛煉。另一方面,男生在四種參與方式的選擇上相比較女生分布均勻,且參加體育競賽的比例較大。有研究發(fā)現,與這樣的情況息息相關的是女性的觀念,包括角色的身份、期望和自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參與鍛煉方式的選擇。
表2 性別特征分析
2.2.3 專業(yè)特征分析
將文科、理科、藝術(音、美、舞專業(yè))和體育作為學生專業(yè)劃分的依據,基本囊括了所有專業(yè)。從表3中可以明顯看出,文科、理科和藝術類學生在四種參與方式的選擇上基本保持了均勻一致,而體育專業(yè)學生各參與方式均高于其他三類學生,說明這類學生體育鍛煉意識、體育競爭意識和合作觀念較強。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學知識也會對學生體育鍛煉產生影響,文科、理科和藝術類學生所攻讀的專業(yè),在一定程度上沒有更多時間了解和參與體育,這也成為造成兩部分學生差異的原因。
表3 專業(yè)特征分析
2.2.4 月生活費特征分析
參與體育運動的形式無非兩種,借助體育器材完成和不依賴器材,那么在現今體育項目中,大多數體育內容都是依賴器材完成,例如,球類項目中需要的框、網、球、拍、桿等,其他項目中需要的運動裝備,例如專業(yè)運動鞋、護具、服裝等,都是產生體育消費的重要方式。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也就成為了影響學生體育鍛煉參與方式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表4可以看出,隨著月生活費的增加,體育競賽和個體參與兩種方式與其成正比,團體組織的方式會逐漸降低,玩伴組織方式基本保持不變。從問卷中分析得出,伴隨著月生活費的增加,體育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成為每月開支的一個重要支出途徑。
表4 月生活費特征分析
2.2.5 獨生子女特征分析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現今雖將獨生子女政策修改為“二孩”政策,但大學校園中獨生子女與非獨比例接近1:1,所以獨生子女特征對體育參與方式的選擇也產生一定影響。據表5中數據顯示,兩者在體育競賽和個體參與兩種方式上成反比,這表明非獨生子女更善于選擇社交型體育活動。
表5 獨生子女特征分析
廣西高校大學生體育參與方式的選擇受年級、性別、所學專業(yè)、月生活費及“單獨”子女等人口學因素影響。隨著年級的增長,個體參與的方式與團體組織的方式成反比。性別差異對學生鍛煉方式選擇上影響較大,男生參加競賽比例高,女生選擇集體型體育鍛煉方式的比例多于男生。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參與方式較全面。月生活費作為學生的生活開支來源,在1400元以下時對學生體育鍛煉參與方式的選擇影響不明顯。獨生子女在體育競賽和個體參與兩種方式上成反比。
體育鍛煉參與方式的選擇應倡導多樣化,重視專業(yè)、性別造成的差異,組織多種類型體育活動,積極引導非體育專業(yè)和女生參加不同形式的體育鍛煉。同時,還要完善運動場地類型,開展時下流行且難度較小的運動項目,開發(fā)學生課余活動的方式,豐富學生體育生活。
[1] 關進國,呂爭榮.蕪湖市城市居民體育參與現狀人口學特征分析與對策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2] 高亮,王莉華.基于人口學因素的老年人體育活動行為特征[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6).
[3] 常生,吳健.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家庭因素調查與分析[J].體育學刊,2008(3).
[4] 汪現義.廣西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現狀與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7(5).
[5] 劉霞.我國幼兒教師的人口學特征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7(1).
[6] 陸杰華,郭冉.2015:中國人口學研究回顧和述評[J].北京社會科學,2016(6) .
[7] 余銓業(yè).廣州市居民不同人口學因素與鍛煉等生活方式關系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
[8] 李培慶,楊友洪.廣西高校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8).
[9] 劉軍,常生.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研究現狀及方法學分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6 (6).
[10] 常生,吳健.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家庭因素調查與分析[J].體育學刊,2008(3).
[11] 馬海燕.廣西大學生健康體適能現狀與體育鍛煉行為分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5).
[12] 黎明澤.大學生就業(yè)難現象的人口學視角探析[J].青年探索,2007(5).
[13] 侯建強,黃毅.以社團為載體提高大學生體育參與的有效途徑[J].體育科學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