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
摘要:制藥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全面預算管理的支撐,企業戰略的實現將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基本條件,能夠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等,同時還可加強生產成本的控制。但是,制藥企業在實行全面預算管理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為此,文章對制藥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進行了闡述,并研究了制藥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
關鍵詞:制藥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應用;考核體制
生物醫藥行業為我國民生中的重要產業之一,一直具有市場集中度偏低、技術水平及生產管水平偏低的特點。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制藥企業處于動態的環境之中,而且不確定因素之多,經營管理風險危機四伏,作為管理者及領導者,需對市場進行科學的預測,進而實現全面的管理,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
一、制藥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在制藥行業的發展中的影響也更為深遠,制藥企業若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壯大,就必須對企業進行響應的改革,以此在企業規模、產品質量及價格上獲得較大的競爭優勢。一方面,社會分工愈加細化,在專業的技術領域,各制藥企業的優勢更有不同;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集團化成為主要的趨勢,有的企業擁有多個子公司,如何在各部門與子公司間進行資源分配,能夠使企業的整體利益最大化,成為管理者進行管理時的首要問題,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一)有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隨著國外大型制藥企業或是組織進入我國醫藥市場,對我國制藥企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一部分企業通過兼并及收購的形式,想憑借規模優勢或是技術優勢來維持競爭力,但因為各種因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反而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負擔。形成這種局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制藥企業自身目標及方向不明確,擴張具有盲目性,提升了市場風險,使企業的管理水平下降,經濟收益達不到預期數額,甚至是直接倒閉。
(二)提升制藥企業的管理水平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項科學的、系統的、復雜的管理活動,涵蓋了制藥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不僅是對集團公司而言,還包括下屬子公司、各部門及各崗位。實行全面預算管理要求企業管理水平能夠與之相匹配,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水平需要進行相應的提升。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資金的收入及支出,結合預算、協調、考核及控制的共同作用,賦予企業新鮮活力,使個體追求的目標更高,提升企業內部的創造性及積極性。企業依據自身情況,并與市場環境相結合,制度出可行性高的考核體系,對企業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三)提升制藥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能力
相較于一般的企業來說,制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前期的投資較大,例如:新技術的研發、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或是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等,故此,醫藥企業長期投資的特點為:數額大、回收期限長及風險大。為了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必須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藥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要以經濟收益為核心,對收益及風險、投資額與投資回報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將企業經濟收益最大化。同時對制藥企業的資金流量及流向進行控制,以此降低企業財務風險,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
二、全面預算管理的職能
(一)預測職能
預算將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經濟預測編制作為基礎。企業進行預算編制前,需通過運用科學統計及數據分析法,對供、產、銷各環節中不可控的各項變量的變動進行合理預測,對預測對象的規律進行掌握,使預測與實際情況高度吻合。故此,企業運用制定預算,可以對外部經濟環境及其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進行預判,進而促進有利變化的發生及不利變化的削減,以此帶來企業更長久的發展。
(二)協調職能
企業各個部門間的信息傳遞過程也是預算的制定過程。此過程能夠加強各部門、各部門與管理層間的溝通能力,使企業能夠做到高度的協調統一。預算的合理決定了各部門間的利益關系分配的合理性,有利于內部矛盾的消除,對企業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企業資源達到最優,通過預算分析能夠使企業的經濟收益最大化。
(三)控制職能
預算的實行則要求全部部門及員工將預算作為基準,進而開展相應的活動,此種控制為事前控制,能有效避免企業各部門間不協調、互相推諉的情況發生,進而對企業的運作效率有所保障。
(四)績效考核職能
企業管理體系中,績效考核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企業制定的預算指標能夠作為各部門、員工工作情況的考核標準,對具體的工作情況與預算標準進行對比,進而作為企業考核、激勵及獎勵員工的依據。
三、全面預算的內容體系及編制方法
就內容層面而言,全面預算通常包括四大類,分別是:經營預算、資本支出預算、籌資預算及財務預算。這四大類預算有著內在聯系,互相影響,互相依賴,進而形成完整的系統。經營預算、資本支出預算及統籌預算僅對某一方面的業務情況進行具體的反映,所以統稱為預算;財務預算又稱之為總預算,為各項業務預算結果的綜合展示。在總預算中,分預算以貨幣形式集中體現,同時也是總預算編制的基礎。
(一)內容體系
1. 經營預算
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直接關聯的經營業務預算就是經營預算也稱為業務預算或者是年度經營計劃。其包括成本控制計劃、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材料采購及消耗預算、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多個內容。
2. 資本支出預算
未來一段時間選擇及評價長期資本投資活動的有關原則及方法步驟的預算規劃就是資本支出預算。對全年建設資金來源及支出進行反映,企業規模、市場需求、資金承載能力作為參考依據,對全年建設投資的時間、規模、資金等進行確定。通常情況下,資本支出所指的是固定資產的購置、擴充、更新或是新產品研發等生產性投資。
3. 籌資預算
預算期內,將企業資金需求決策資料、期初借款余額以及利率編制作為基礎,企業需要借入相應的長短期貸款、原有借款本息的預算就是籌資預算,是籌措資金、方式及成本等方面問題解決的有效辦法。
4. 財務預算
企業未來一定預算期內預計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反映,同時反映現金收支等價值指標的各預算統稱為財務預算,其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現金流量表等多項內容。
(二)編制方法
1. 固定管預算及彈性預算
對未來一段時間內固定不變的業務水平,編制時不考慮預算期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業務變量的一種預算稱之為固定預算,也可稱其為靜態預算。固態預算編制的工作量相對較小,但是關系較為緊密。但是,市場經濟體制下,若變化較快或是較大,容易出現偏差,故此,對經濟活動控制及評價的能力較差。通常情況下,固定預算適用于業務量活動水平平穩或是變化小的企業。
通常情況下,彈性預算適用于成本、費用及利潤預算的編制。在業務量不能準確預測的情況下,將本量利間有規律的數量關系作為依據,進行伸縮預算編制。
2. 增量預算及零基預算
將以前期實際執行得到結果作為依據,與未來情況相結合編制的預算為增量預算。此種預算不能對以往期不合理的費用開支進行優化,反而會使其惡化。
將零作為基礎的預算為零基預算。零基預算就是重新進行預算,對所有業務進行重新的分析、審查、考核。
3. 定期預算及滾動預算
通常情況下,以會計年度為預算期的編制為定期預算。能夠使會計年度內的預算數與實際數對比更清晰,利于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及評價。此種預算的誤差相對較大,出現問題時不易及時調整,指導性、連貫性及靈活性較差。
預算期內,固定時間或是連續進行預算編制的方式稱之為滾動預算。此種方式能夠彌補定期預算的不足之處。通常情況下,一年為滾動預算的固定值,每過去一個月或是一個季度,就填充進一年或是一個季度,持續滾動。實行滾動預算的依據是生產經營活動是持續進行的,預算的依據也應持續更新。
四、以K制藥公司為例,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具體分析
K制藥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為我國某省重點中成藥企業。企業注冊資本12455.65萬元,現有員工1500余人,廠房面積超過12500平方米,年處理中藥飲片的生銷產能力超過2000噸。年產值超過15億元,母公司于2012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直線職能式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一)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
預算組織體系是全面預算管理實施及實現預算目標的前提條件,組織結構的設置可將公司各主要部門設為成員,財務部門為預算的重要部門,組成預算管理小組,并定期舉行預算會議,制定合理的預算編制。
全面預算編制程序:經營預算—資本性支出預算—財務預算。銷售部主要負責經營預算,對業務發展目標及各項構成要素進行反映,將業務發展、客戶需求及市場競爭情況作為依據,進而制定出經營發展的目標;計劃部主要負責資本性支出預算,對全年建設投資支出以及資金的來源進行反映,將經營規模、市場需求以及資金承受狀況作為依據,進而確定全年投資建設的時間、規模及資金籌措方式;財務部主要負責財務預算,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進行綜合反映。各專業預算,密切相關,相輔相成,構成完整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以此幫助公司內部控制及管理目標的實現。
(二)預算流程的制定
預算的編審流程從預算管理小組提出預算初步目標開始,一直到最終實施方案的全過程。
通常情況下,制藥公司預算年度的上一年11月初,依據有關的財務數據及下半年經營計劃,預算小組對年度預算的原則及目標進行初步制定,之后在對成分目標進行分解,進而制定出年度預算預案,接下來報財務部門進行審批,財務部門對預算的合理性進行再次審核,之后報公司領導層審核,最終下發年度預算方案。
(三)全面預算績效考評體系
制藥公司將財務分析作為中心,將國家經貿委、計委、統計局發布的工業經濟考核指標作為參考依據,進而確定公司的營業目標,也就是總預算目標,并將此作為企業績效評估的重要依據。
(四)選用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方法
固定預算、滾動預算、零基預算及彈性預算為編制經常使用的方法,在編制時各有優缺點。在實際的應用之中,制藥企業可以選用固定預算,對于一些特定指標選用彈性預算,間隔一段或是幾個預算年進行零基預算,對制藥企業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還要結合動態預算,制藥行業的動態性較強,要保持預算目標能夠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行業發展需求相匹配。
五、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帶來的效果
(一)提升管理水平
1. 預算內容及流程的編制上,能夠改變以往只注重管理費用支出預算,增加了銷售預算、生產預算及成本預算,全面預算還可進行預計利潤表、現金預算及資產負債等財務預算;績效考評體系的設置能夠對預算執行進行反饋,提升預算操控的合理性。
2. 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從預算組織設立、預算目標確立、編制預算到預算執行、管控及考評,這一過程,是制藥公司內部各部門間的合作,同時也是上下級間溝通協調的過程,能夠為預算控制深入各個環節打下基礎,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二)生產成本的控制
首先,預算目標要符合制藥企業自身的情況,對未來的發展進行合理性的規劃,使企業內部資源達到合理的配置;其次,根據企業中各部門特點,管理要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提升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協作能力;再次,將市場導向作為預算目標制定的出發點,對市場信息及變化進行及時的采集,提升預算目標的安全性、靈活性及穩定性,對預算進行動態管理,并及時的調整;最后,企業通過管理水平的提升,進而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全面預算管理水平隨之提升,對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及反饋。制藥企業成本控制包括直接支出成本及間接支出成本控制兩個部分,在保證藥品安全的前提下,全面預算管理能夠有效防止生產、銷售等環節上的浪費。
(三)激勵制度的完善
激勵制度是公司管控中有效管理的一種方法,同時激勵制度是全面預算實施的重要保障,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及滿意度,使員工的個人價值得以提升。運用及完善企業激勵制度需遵循以下原則:
1. 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二者相結合。員工的生活是將物質資料作為基礎,物質激勵不僅能夠滿足員工的生活需求,同時也達到精神需求;精神激勵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提升員工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將預算考核與員工的工資、福利及獎金等掛鉤,從不同程度上滿足員工的物質及精神需求,是切實可行的激勵辦法。
2. 個體差異與群體利益二者相結合。員工作為群體構成的個體,激勵對象不單純是個體,而是群體。因激勵對象的個體差異性,激勵的重點也應有所不同。獎勵的方式也應因人因時而定,對預算完成指標的不同給予不同的激勵,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預算管理中。
3. 成本與收益二者相結合。激勵制度實施的過程中,要進行成本收益的合理分析,防止成本節約過度,而導致激勵制度無法實施,最終無法完成預算目標的實現,同時還要防止激勵措施的投入過大,造成收益與耗費成本不成比例的情況。
除上述內容外,還需加強員工的培訓,培訓的內容由兩方面構成,分別是思想觀念與知識技能。全面預算是由多個部門構成,并且是全員參與,只有將這種思想落實到實處,方可保證全面預算的順利實施;員工知識技能的培養,特別是預算編制人員的專業技能,是預算質量及合理性的重要保障。為此,需對加強員工的培訓。
現階段,我國制藥企業處于市場經濟環境之下,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對企業財務經營狀況進行分析,以此提升制藥企業決策的準確性,同時對組織預算進行編制及考核,通過預算管控來實現目標利潤,但在實際的應用中還是受到了諸多因素得到制約,沒有充分發揮出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為此,必須對制藥企業全面管理進行響應的改進,使之落實到實處,以此使企業能夠避免財務風險,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海玲.生物制藥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提升路徑[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1).
[2]劉靜雅.我國制藥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應用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01).
[3]劉靜宜.分析制藥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與控制[J].財會學習,2016(08).
[4]曹潔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著力推進全面預算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5(30).
[5]劉善萍.制藥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下的生產成本控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6).
(作者單位:北京康仁堂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