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例
小李是一位32歲的外企白領,在某大城市投資銀行工作,常常熬夜,三餐不規律,有時因工作原因,還需要大量飲酒。雖然偶感胃部不適,但仗著年輕,小李并沒太在意。最近,小李感到胃部不適加重,便去醫院就診。醫生建議他做胃鏡檢查,結果發現他胃里長了一個1厘米大的腫瘤。小李驚出一身冷汗:一直以為癌癥是老年人的“專利”,沒想到自己這么年輕也會得胃癌!
胃癌正向年輕人襲來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 陳蓉 陸倫根(教授)
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近100萬,我國每年新發胃癌40萬例,死亡35萬例,新發及死亡病例均占世界的40%左右。按病死率統計,胃癌居所有癌癥的第三位。從發病到就診,在3個月之內占10%,3個月至2年之間占70%,2年以上占20%。目前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低于10%,遠遠低于日本(70%)和韓國(50%)。5年生存率30%-50%。胃癌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顯著升高,但這并不意味著胃癌距年輕人很遙遠。2009年,在我國衛計委、中國抗癌協會舉辦的“中國癌癥防治科普宣傳胃癌專題月”活動中,有報道數據顯示,我國19~35歲青年胃癌發病率較30年前翻了一番。國際上年齡小于30歲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患者總數的2%,而在我國,這個數字高達7.6%。
誘因有多種
胃癌的發生主要與不健康生活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家族史等有關。喜好高鹽、熏烤、辛辣刺激性食物,嗜好煙酒,常常熬夜等,都會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胃潰瘍發生,增加胃癌發生概率。
1.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因素。幽門螺桿菌可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發生。預防并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的重要環節。?
2.常食腌制或熏烤食物 腌制或熏烤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較多,進入胃內可能轉化為具有強烈致癌性的亞硝胺;燒烤時,食物受到高溫作用,會形成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吃火鍋和麻辣燙時,過燙及刺激性食物,可對胃黏膜造成反復刺激及損傷。
3.抽煙、過量飲酒 煙草中含有硫氰酸鹽,可以增加胃內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過量飲酒容易引起胃黏膜損傷,誘發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引起胃和十二指腸穿孔。
4,不良生活方式生活壓力大、精神緊張的人容易發生應激性胃潰瘍。生活節奏快、熬夜、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等均會增加胃腸道負擔,使讓其長期處于“應激”狀態。而勞累伴隨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也可能誘發胃癌。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而胃癌的早期發現率很低。特別是年輕人,由于胃癌早期癥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等到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年輕人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每天定時、定量就餐,不暴飲暴食,少吃辛辣刺激、腌制、燒烤等食物,夜間保證充足的睡眠。
此外,年輕人還應加強胃癌篩查。有胃癌家族史、煙酒嗜好、飲食不規律的年輕人,若出現食欲不振、上腹部飽脹感、隱痛,或出現不明原因消瘦、黑便,應引起足夠重視,盡早去醫院就診,接受胃癌篩查。胃癌篩查最直接和準確的方法是胃鏡檢查,可發現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
陸倫根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常委,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脂肪肝學組副組長。主要從事消化系疾病尤其是肝臟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工作,對食管、胃腸道疾病尤其是肝臟疾病有較多的研究和診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