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虹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存問題
1.對于翻譯教學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從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水平來看,大學英語教學受傳統因素影響較為嚴重,仍停留在粗放型階段,對于翻譯教學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過于重視培養英語寫、讀、聽及說的能力,造成英語翻譯逐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1]。同時,受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限制,在四六級考試中,翻譯所占比重低、分值少,間接影響了大學生對翻譯的學習熱情,不僅造成一部分英語教師縮短翻譯教學的時間,導致學生的翻譯能力差,還可能埋下其他隱患,例如,無法依據上下文的含義完成詞義判斷;無法把握文章結構,甚至由于語法錯誤,造成翻譯錯誤;無法完成完整的翻譯過程等。
2.英語翻譯的教學難度大
結合相關統計資料表明,20個世紀初我國便有學者已確定“信、達、雅”為翻譯標準,即忠于原文,翻譯流暢,文字雅致[2]。因此,如何開展“信、達、雅”的翻譯教學,是我國大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點問題。
二、以詞類轉換為切入點開展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多數大學生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受英文原文的限制,過于拘泥于原文,無法真正理解原文含義及結構語法,極易造成翻譯內容過于死板的問題。
詞類轉換指在翻譯的過程中,依據翻譯方的語言習慣完成相應的詞匯轉變的過程,特別是漢語與英語詞匯不是對應關系,漢語詞匯不存在詞形變化,但是英語詞匯存在,例如character,名詞,含義為“特點”,添加istic后綴后,成為形容詞,含義為“有特點的……”。
1.動詞與名詞的轉換
英語文章內動詞的使用率偏低,普遍使用抽象名詞來替代漢語內動詞的作用,并且存在動詞兼用的現象。但是漢語文章的動詞使用率高,語句結構多為連動式。因此要求英語教師在英語翻譯為漢語的過程中,將英文名詞轉換為漢語動詞;在漢語翻譯為英語的過程中, 將漢語動詞轉換為英語名詞。例如, They will miss the ritual interaction that goes with a welcoming cup of tea or coffee that may be a convention in their own country.將句中“cup of tea or coffee”轉換為漢語動詞“喝茶或咖啡”,翻譯為“他們懷念那種喝著茶或咖啡招待客人的禮節,這種禮貌的交際也許屬于自己國家的風俗”。
2.介詞及介詞詞組與動詞的轉換
英語文章內介詞的使用率高,介詞類型復雜,但是漢語的介詞數量少,類型簡單。因此要求英語教師在將英語翻譯為漢語的過程中,將英語介詞或介詞詞組轉換為漢語動詞;在漢語翻譯為英語的過程中,將漢語動詞轉換為英語介詞或介詞詞組。例如,A bill now before congress would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students with advanced degrees in science an engineering who want to work in United States.將句中“before”轉換為漢語動詞“呈交”,翻譯為“一份議案呈交至國會,要求為想在美國工作,具備理科高級學位的外國留學生提供良好的待遇”。
3.形容詞與動詞的轉換
要求英語教師在英語翻譯為漢語的過程中,將英語形容詞轉換為漢語動詞。例如,If you often are angry and overwhelmed,like the stress in your life is spinning out of control,then you may be hurting your heart.將句中“angry”轉換為動詞“感到氣憤”。
三、結語
通過文章的探究,認識到在英語翻譯的教學過程中,以詞類轉換為切入點完成翻譯技巧教學,不僅有助于師生共同成長,還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構建具有我國高校特色的翻譯教學模式,更好地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康英華.關于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換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26-227.
[2]解學林.跨文化視角下英語翻譯的詞類轉換技巧[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