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一、傳統文化及當代中國藝術作品的內涵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同時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藝術奇葩。繪畫作為人類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衍生的精神產物,它的具體內涵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個性和特點。隨著社會科學技術及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文明不斷演化,繪畫發展到今天,其內涵已經具有多元化特征,它不僅是民族審美情趣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紐帶。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中國藝術作品中運用的不同階段
1.相互獨立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指2000年以前,此階段我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并不成熟,許多當代藝術作家作品沒有受到大家關注,而且當時繪畫主要都是效仿蘇聯的繪畫教學內容和方法,繪畫內容十分單一,主要包括油畫與素描兩種。因此,在此階段,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藝術作品二者沒有什么交集。
2.萌芽—沖擊—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指2000年~2009年期間,此階段我國的當代藝術全面復蘇,已經步入成熟時期,許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家喻戶曉,如張曉剛的《大家庭》《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血緣同志》等。在這樣的強烈沖擊下,當代中國藝術家陷入迷茫,繪畫內容逐漸趨向觀念化,市場活躍,出現拜金主義,而且繪畫很大一部分是單純的模仿、跟風,繪畫內容沒有深度,缺乏真實性,作者缺乏真情實感,完全是機械的模仿。
3.回歸藝術本質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2009年以后,當代藝術經過上一階段的發展已經進入“寒冬”時期,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陷入危機,因此藝術家進入自我完善、自我調整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創作者已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并將其廣泛應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在繪畫創作的基礎上融入真實感情,把握繪畫的靈魂,回歸藝術本質。
三、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中國藝術作品中的運用策略
1.創新創作方法,提高創作水平
現階段,隨著我國當代藝術的不斷發展,傳統文化也逐漸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在此影響下,當代中國藝術家應對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與時俱進。同時應該創新藝術作品創作模式,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多種模式進行創作,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創作者的興趣和熱情,同時還能發揮創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藝術作品的重要影響,將二者有效結合在一起。
2.了解當代藝術的主流,與時俱進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當代中國藝術創作家作為傳道授業的主體,必須摒棄落后保守的繪畫思想,要做到與時俱進。當代藝術逐漸朝著多元化、數字化方向發展,繪畫的整體創作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新時代的創作者也要使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進行繪畫,并且注重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當代中國藝術創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真正實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下,現階段當代中國藝術作品已經與藝術發展的大環境不相適應,發揮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藝術作品中的積極影響,把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二者有機結合,這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時期,只有清醒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其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才能夠進一步優化整個中國藝術作品的質量和水平,創新當代中國藝術作品的模式和效果,真正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中國藝術作品有機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的價值。總之,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代中國藝術作品中的運用屬于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藝術創作者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當代中國藝術作品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程 穎.淺議中國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具象符號[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9).
[2]陳 君.中國當代藝術中傳統文化符號的演繹[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