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文
摘 要:豬肉是畜禽產品中需求量最大的產品,而湖南省作為生豬養殖大省,承擔著全國豬肉供給的重要責任。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湖南省生豬產業的規?;戎剡M一步增加,養殖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因此,根據區位熵來計算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度,并從相關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的影響因素,從而提出,應從穩定市場價格和提高抗風險能力,優化結構、提高規模養殖率以及培養大中型飼料企業、降低養殖成本三方面提升。
關鍵詞:生豬;產業集聚;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023-03
一直以來,生豬產業都是我國農業支柱產業,豬肉的消費占到我國肉類總消費的60%以上[1]。湖南省是我國的生豬養殖大省,生豬產值在湖南省的農業產值中占有較大比重,為湖南省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持[2]。眾所周知,產業在某一特定區域內的高度集中則形成了產業集聚,基于產業聚集可以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產業集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國內很多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研究,但多為制造業、金融業等,針對生豬產業集聚的研究少之又少。筆者查閱資料找到,雷仙云等(2013)針對全國生豬產業集聚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3],但是缺少地區針對性分析。本文擬對湖南省生豬產業的集聚程度進行測度,分析其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提升生豬產業集聚水平。
一、湖南省生豬產業現狀分析
2006年生豬生產遭遇了流行性高致病性藍耳病的嚴重打擊后,國家和地方分別出臺了鼓勵和保障生豬產業發展的系列政策,湖南省生豬養殖量又出現強勁回升,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據《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湖南省生豬的出欄量和存欄量不斷增加,2014年的生豬出欄量在全國排名第3。
2000—2014年間,湖南省生豬出欄數年平均達5 725.16萬頭,存欄數年平均為4 054.5萬頭。15年來,湖南省生豬養殖的總量在全國的占比十分突出,生豬養殖的總量每年占全國的比重都高于8.4%,平均占比達9.05%,而且2005年和2006年占到了10%以上。雖然2007—2014年湖南省生豬養殖占全國的比重比2000—2006年要低,但是總體還是穩定的維持在8%以上。
另外,從生豬養殖的模式來看,湖南省近年來規?;i養殖的趨勢不斷增強,逐漸由規?;i養殖模式取代原有的散養主導模式。據湖南省畜牧水產局發布的信息顯示,未來湖南省生豬養殖模式的具體形態表現為:中等規模養殖占比60%,散養和小規模養殖占20%左右,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養殖占20%左右[1]。
二、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情況
產業集聚是指產業在某一特定地理區域內的高度集中,在集聚過程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斷匯聚,從而形成產業集聚的優勢。在全國范圍內,產業分布越不均勻,則某些區域的產業區域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區域集聚程度越低(李太平,2007)[4]。產業集聚的形成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市場經濟的發展造就了企業為整合資源、提高競爭優勢,在一個地域內形成集聚群。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即生豬產業在湖南省這一地域內的高度集中。湖南省作為生豬養殖和出欄的大省,養殖大戶和養殖企業數量頗多,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強企業的交流合作,利用產業集聚發揮其規模效應、技術效應和增加就業等集聚效應。
計算產業集聚的指標有很多,筆者綜合各指標的優缺點,選取區位熵作為衡量生豬產業集聚的指標。區位熵即專門化率,用來衡量某一產業在特定區域內的空間分布狀況,多用于分析區域主導專業化(劉斯敖,2008)[5]。計算公式為:
LQij=(Eij /Ej)/(Ei /E)
其中,LQij表示j地區i產業在全國的區位熵,Eij表示j地區的i產業的相關指標,Ej表示j地區的所有產業的相關指標,Ei表示全國范圍內i產業的相關指標,E表示全國所有產業的相關指標。區位熵值越高,表示地區產業集聚水平越高;區位熵大于1說明j地區的區域經濟在全國來說有優勢,反之則沒有優勢。本文在測算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度時采用豬肉的產量計算。即LQij為湖南省生豬養殖的區位熵,Eij為湖南省豬肉總量;Ej為湖南省肉類總量,Ei為全國豬肉總量,E為全國肉類總量。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選取2000—2014年的統計數據,得出如表1的區位熵,并對其進行分析比較如圖1。
由表2可以看出,湖南省近15年的生豬產業區位熵都大于1,說明湖南省生豬產業在全國一直占據著主導優勢地位;其次,15個年份的區位熵都處于[1.27,1.33]的區間內,跨度很小,波動比較穩定。生豬產業一直以來都極容易受市場機制影響,湖南省卻能夠一直保持這種穩定的趨勢,說明湖南省的生豬養殖產業具有深厚的經驗和技術。從圖1可以看出,2000—2003年區位熵有輕微的下降,2004—2007年又快速上升。而在全國生豬受藍耳病影響嚴重的2007年,該省的生豬產業集聚卻升至峰值,也說明了湖南省作為全國生豬養殖大省的地位。
在全國范圍內,比湖南省的生豬出欄量和存欄量更高的則是四川省,但其區位熵卻一直比湖南省低。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筆者整理數據資料得出:在2000—2014年間,四川省的生豬產業區位熵一直在[1.13,1.3]之間,甚至在2007年四川省的生豬產業區位熵為1.16比湖南省低0.16。同時,從數據來看四川省的生豬產業區位熵的波動幅度明顯大于湖南省,相對而言,湖南省生豬產業區位熵波動平緩且專業化優勢更高。
三、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的影響因素分析
生豬產業集聚的形成與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所在區域的資源稟賦、政策影響、養殖模式等等,本文具體分析了這些因素對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的影響。
(一)資源稟賦
湖南省屬中部地區,資源相對豐裕。水資源充足、耕地面積廣闊,為湖南省生豬養殖提供了天然優勢。地處洞庭湖平原,四大水系湘江、資江、沅江、澧水貫穿整個湖南省,2014年水資源總量為1 799.4億立方米,居全國第四位;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4 153.22 千公頃,占全國耕地面積的3.08%。
飼料資源充裕。玉米和米糠是豬飼料中最為主要的兩大能量成分,湖南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加之水源充足,適宜種植玉米和水稻。其中,水稻產量在全國穩居第一,能夠提供大量飼料原料。2011年湖南省在全國飼料行業排名前30強的企業有4家,其中,唐人神股份有限公司的駱駝牌飼料近年來穩居全國前10,為湖南省生豬養殖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飼料的運輸成本。
運輸方式齊全。國道有15條全長6 068.434公里,其中含8條國家高速公路,水運通航里程達11 397.9公里,7大鐵路運輸線貫穿全省,交通運輸便利,方便生豬銷往世界各地[6]。
(二)政府補貼
生豬補貼政策能夠加速生豬規模化養殖[7],湖南省對生豬養殖戶的一系列生豬補貼政策,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2007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湖南省秉承國家政策對生豬養殖戶采取了以下4種主要補貼:(1)能繁母豬補貼;(2)能繁母豬保險;(3)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4)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前兩種是普惠補貼,對于散養戶和規模養殖戶具有同等效用,能夠切實的降低湖南省生豬養殖戶的成本從而提高湖南省生豬養殖比重;第四種是專門針對規?;i養殖的補貼,以此來促進生豬規?;B殖,從而直接促進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水平。這些政策使得湖南省生豬養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因而近年來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度能一直保持穩定。
(三)養殖模式
湖南省生豬養殖從2011年起形成了以中等養殖規模為主的養豬模式[1]。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湖南省的生豬養殖一直是以散養為主導模式,近年來國家開始限制散養戶的數量,提倡規?;B殖,湖南省作為生豬養殖大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湖南省畜牧水產局的生豬規模飼養數據表明,湖南省散養模式占比從2000年的77.49%降低到了2010年的37.09%,而且湖南省生豬規?;B殖的比重還在進一步增加。雖然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養殖比重的增長速度較為緩慢,但中等規模養殖的比例卻快速增長,因此,從整體上看,湖南省的規?;i養殖呈現出飛速增長的態勢。而規?;i養殖比例的增加,將進一步加速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的發展。
四、對策和結論
(一)穩定市場價格,提高抗風險能力
雖然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度基本穩定,但是深究2000—2014年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的變化,其中市場價格的變動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管是散養戶還是規模化養殖企業,都對價格十分敏感。在沒有國家支持的情況之下,企業和個人的抗風險能力依然很有限,國家和政府應該對生豬的價格進行實時監控并在適當時候給予調整。
(二)優化結構,提高規模養殖率
雖然湖南省生豬養殖的散養比重在逐漸降低,但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的比重還是太低,導致生豬產業集聚水平不但并沒有產生明顯的增加反而趨平。其主要的原因是,中規模養殖的比重增加大多是一些散養戶在國家政策的補貼刺激之下,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擴張為規?;B殖。相對而言,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養殖企業的產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原有規模養殖的基礎上擴張形成,另一種是由原來市場上的中小規模養殖場合并形成。比較以上兩種方式可以看出,第二種對于生豬產業集聚的提高幾乎沒有影響,而從實際看來第二種方式是主流,資金缺乏是最終原因。筆者根據湖南省的實際情況認為,由于國家和地方政府所能夠給予的補貼是有限的,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促使金融貸款加大對生豬養殖產業的扶持力度,這種扶持不能僅限于大型養殖企業,而應使得中小養殖企業貸款也更為便利,從而增加規模養殖率,提高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水平。
(三)培養大中型飼料企業,降低養殖成本
飼料業作為生豬養殖的上游行業,當地飼料業的發展關系著生豬養殖的成本,影響著生豬產業集聚程度的提高。湖南省的飼料業發展緩慢,無法跟上生豬產業的發展。雖然湖南省的唐人神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排名前十的飼料企業,但整個湖南省大中型飼料企業比重很小,而且存在小、散、差的缺點。本地的飼料企業無法滿足湖南省生豬養殖業的需求,最終迫使企業和養殖戶從外省購買飼料,無疑將增加生豬養殖的成本。因此,可以通過企業兼并、擴張來提高大中型飼料企業的比重,同時加大對飼料業的監管,形成與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成長相配套的飼料環境。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湖南省生豬產業集聚的發展情況良好,近年來通過發揮自身優勢保證了在全國的優勢地位,養殖模式的轉變將是湖南省未來在全國生豬產業占據主導優勢的核心競爭力。而在鞏固其地位的同時,可以從穩定市場價格,提高抗風險能力;優化結構,提高規模養殖率;培養大中型飼料企業,降低養殖成本這些對策來更進一步的提高湖南省生豬產業的集聚度。
參考文獻:
[1] 武深樹.湖南省生豬養殖主導模式的變化趨勢[J].飼料角,2015,(8):25-28.
[2] 楊亦民,羅小文.正視生豬產業發展現狀 穩定全國畜產品供應——以湖南省生豬產業發展為例[J].吉林農業,2015,(20):89-91.
[3] 雷仙云,侯思遠,常毅,李富忠.中國生豬產業集聚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13,(10):7-9,14.
[4] 李太平,鐘甫寧,顧煥章.衡量產業區域集聚程度的簡便方法及其比較[J].統計研究,2007,(11):64-68.
[5] 劉斯敖.產業集聚測度方法的研究綜述[J].商業研究,2008,(11):64-66.
[6] http://www.qstheory.cn/special/2012/hnkxfz/kxfzkcd/kxbhjcss/jtjs/201206/t20120628_166898.htm
[7] 周晶,陳玉萍,丁士軍.“一攬子”補貼政策對中國生豬養殖規?;M程的影響——基于雙重差分方法的估計[J].中國農村經濟,
2015,(4):29-43.
[責任編輯 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