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 要:外宣翻譯即是對外宣傳資料的翻譯,主要是迎合經濟發展需要,進行以各公司、企業報表、合同、報價等材料的翻譯。譯者在此過程中應發揮主要作用,其具備的素質也成為外宣翻譯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影響因素,從外宣翻譯的特點出發凸顯譯者的地位和具備的素質,能夠更為合理有效的對外宣材料進行準確的翻譯。
關鍵詞:外宣資料;翻譯;譯者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083-02
目前,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中國一直在不斷提升自身“文化軟實力”,其中翻譯始終作為重要的媒介和工具以達到與世界交流的目的。我國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對外介紹和宣傳我國各個領域的成就,從而提升國際形象。對外宣傳資料是海外人士獲取有關中國信息的窗口,其翻譯直接關系到我國對外宣傳的效果和國際形象。當前,外宣翻譯的質量使許多外國朋友深感不滿,引起了國內翻譯界人士的憂慮。因此,本文就外宣翻譯中譯者所應具備的素質提出了相關看法。
一、外宣翻譯的含義
外宣資料即對外宣傳資料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而外宣翻譯(overseas-targeted publicity translation),就是對以上領域和方面對外宣傳資料的準備翻譯,是通過語言之間的對等交換實現溝通和交流的目的。我國的外宣翻譯是中文翻譯為英文或其他外文資料,通過翻譯讓世界了解我國,因此,這幾年的外宣翻譯已經成為翻譯學界研究的熱門話題,但我國學者對外宣翻譯的理解卻還并未完全統一。
沈蘇儒曾經認為翻譯工作應該成為對外宣傳的重要部門;黃友義提出外宣翻譯就是把大量有關中國的各類信息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由中文翻譯為外文,甚至還可以通過國際會議來對外發表或傳播。外宣翻譯也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廣義的外宣翻譯涵蓋更多的領域,涉及更多的內容,幾乎包括各個方面、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的翻譯活動,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任何一個部門只要與經濟、文化有關系,都會存在外宣資料的翻譯問題。而狹義的外宣翻譯主要是媒體報道政府文件或相關文獻,包括企事業單位簡介、公示語、產品說明書或者廣告詞等翻譯。
二、外宣翻譯的特點
外宣翻譯是翻譯的一種特殊形式。首先,外宣翻譯基本上都是中譯外,是把大量有關中國的信息翻譯成外文,并通過各種媒介,對外發表或傳播,讓外國讀者準確地理解譯文所傳遞的信息,從而更好地了解中國。在我國,外宣翻譯的主要任務是將中文翻譯成英文,或者其他外文,向世界傳播中國民族文化。凡是同外國人有來往、有接觸,影響到外國人在中國的吃、住、行等方面的翻譯活動都可稱為外宣翻譯。因此,外宣翻譯是一種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交際現象,譯者在翻譯外宣材料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進行跨文化的交流工作。
其次,外宣資料的目標讀者——外國人,其性質和任務也決定了外宣翻譯就是通過譯者的翻譯使外國人充分了解和認識我國的文化和經濟產品形式,更好地實現中國與世界的溝通,讓世界全面了解我國的實際情況。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官方交往日益密切,但國外民眾或國會議員仍對我國具體情況知之甚少,那么外宣翻譯就非常有必要。關聯理論創始人Gutt指出,缺失背景文化而去將思想傳遞出去幾乎不可能,面對受眾的差異,說話的方式和思想的傳達都要借助翻譯來實現,必須注意采用目標受眾易于接受和可理解的方式去獲取認同。可以說,外宣翻譯的譯者素質直接決定了翻譯的效果。
三、外宣翻譯中譯者的地位
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對外交流越來越頻繁,外宣翻譯的力度也隨之加大。傳統的翻譯觀認為翻譯是從屬性的跨語言活動,譯者是隱形的,因此,譯者在翻譯活動中的作用長期得不到認可,顯得較為尷尬。20世紀70年代翻譯文化的介入使“譯者主體性”問題進入研究范疇。事實上,譯者在語言形式、意義傳達及文化傳播方面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凸顯出來,與傳統翻譯相比,外宣翻譯的譯者應著重不同語言在風格、邏輯、文化方面的差異,以對方語言為依據使譯文受者更能理解譯文信息。但由于譯者素質不高,外宣翻譯中常出現較多難以容忍的錯誤,影響了對外宣傳效果,可能導致某些對外經濟項目的損失,甚至損壞我國的形象??梢哉f,譯者在外宣翻譯中已經占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外宣翻譯同其他文本翻譯相比也要遵循基本的翻譯特性和標準,對譯文同樣要做到精確無誤,譯者為了達到為政治發展服務、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傳播我國文化等宣傳目的,必須打破原文限制,發揮譯者的主體性,而不能按照中文逐字逐句地翻譯,必須根據受眾思維習慣及接受心理進行加工,譯者也可以人為加入大量編碼,使譯文流暢,清晰易懂,因此,外宣翻譯工作關系到國家形象,也關系到文化交流,對譯者素質提出較高要求。
比如,上海世博會“海寶”翻譯成“Haibao”,雖然海寶一詞的英文翻譯是它的漢語拼音,但這基本采用音譯法,受眾讀者一看就能記住這個有鮮明特色的漢語名稱;再比如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譯文為“Five Wa”,當然,曾經的翻譯是“Five Friendlies”或 “Friendlies”,“friendlies”是我國自創的詞匯,而英語中friendly是形容詞,不能有單復數的變化,因此外國讀者看到也許會認為是語法錯誤,或者聽起來很別扭,但也能理解“友好、友善”的意義;然而“福娃”和 “Friendlies”給人的聯想就差太遠了,其中的“福祉、福佑”之意完全喪失,福娃的象征之意也完全失去,因此“Fu Wa”此譯文更好地傳遞了中國民族文化之內涵,使外國讀者能夠聯想,從而記住這個詞匯。
四、外宣翻譯中譯者應具備的素質
1.譯者需要具有扎實的語言功底,熟悉外族文化,了解異域人民審美心理。外宣資料其實也會注意語言的優美,需要譯者在翻譯時能夠充分發揮和體現這種優美。在翻譯時盡力向譯入語受者傳遞這種美,需要譯者具備較高水平的語言功底,語言不同,其形式、詞匯、表達和結構都有極大差別,譯者必須具備語言駕馭的能力才能做到翻譯準確,避免遺漏或歪曲原文主旨,減少翻譯不當或失誤造成的麻煩或損失。
例如,我國常用于出口的干電池商標叫“白象”,被譯為“White Elephant”就是較為準確的,但“White Elephant”是固定的英文短語,主要被理解為“沉重的負擔”(a burdensome possession)或“無用累贅的東西”(useless)。我國“金雞牌”鬧鐘具有較高的國際聲譽,但其譯名卻欠缺“雅”的成分,因為“Golden Cock“中的Cock在英美等國家除了“雄雞”之意,還有“雄性器官”的意思,這樣的譯名就顯得過于粗俗,為使譯名變得“雅”,最好的辦法是把cock變成rooster,這樣的改變就可以使原文讀者與譯文讀者獲得相同的審美感受。
2.譯者在向譯文讀者忠實轉達原文信息時,需要適當地進行文化轉換。為使譯文讀者得到與原文讀者相同的文化信息,翻譯過程中遇到文化差異較大的情況時,用直譯無法準確將譯文信息有效傳達,譯者就要仔細尋找相應的文化表達方式,進行各種轉換的嘗試,做到意譯。不少語言都有以動物為內容或作比喻的習語,同一動物在不同語言的含義也是互不相同的。英國人有愛狗的傳統,中國人卻崇敬龍的標志,那么,中英兩國對狗和龍的心理反應就不同,特別是通過很多熟語反應出來的譯文更是如此,翻譯的思維轉換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例如:“望子成龍”常譯為“long to see one son succeed in life”或者“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win success in the world);北京外國語學院在《漢英成語詞典》中對此英譯解釋為意譯和直譯,但直譯后仍加了意譯或解釋,這種增加非常有必要,因為英美人對“龍”的印象非??膳?,根據《圣經》,他們認為“龍”是罪惡的象征,而中國人卻認為“龍”是神圣、帝王的象征。
3.譯者要具備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譯者不僅吸收了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優秀文化,從而讓中國人更廣闊地了解世界,也承擔著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的使命。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外宣翻譯所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給外宣翻譯中的譯者賦予了更艱巨的使命。外宣翻譯也是我國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境宣傳的具體體現,要求外宣翻譯中的譯者必須做到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其治學態度和職業道德必須具備操守,不能馬虎草率地翻譯。在外宣翻譯中,譯者應堅決杜絕與業務能力無關卻與主觀態度不認真有關的低級錯誤。當外宣材料譯者都具有嚴格的治學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外宣翻譯的質量和水平才會提高,才能更好地發揮翻譯的作用,達到宣傳和溝通的目的。
總之,隨著我國對外交流活動的頻繁,外宣翻譯本身的重要性不斷得以凸顯,譯者素質必須隨之提高,需要譯者主觀上具備翻譯的道德觀,并規范國內翻譯市場,才能真正提高外宣翻譯水平,真正起到對外宣傳的效果,密切我國與世界的往來,讓世界感受我國的民族文化,也讓我國緊跟世界的發展潮流。
參考文獻:
[1] 姚小玲.對外宣傳英譯及其策略研究[J].新聞戰線,2015,(3):215-216.
[2] 沙莎.外宣材料英譯淺析[J].英語廣角,2016,(6):41-42.
[3] 朱理.地區對外宣傳材料的翻譯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12):251.
[4] 聶泳華.語域分析與對外宣傳材料的翻譯[J].海外英語,2014,(10):155-157.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