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宏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74-01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如詩句所描繪的那樣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孩童時期,學生的認知還很薄弱,知識積累甚少。如果采取科學的方法,就會事半功倍。如:語文教學的識字要與其需要、興趣、愛好、價值觀緊密聯系起來,用多種方式、方法激起學生識字興趣,漢字的識記效果就會好;再如:故事引入,教學中再穿插故事,也會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再如:教學中的品詞析句,低年級教學側重教給學生方法,學生用方法品句,理解文本就容易了。
下面,我就孫曉婧老師一節低年級語文閱讀課,談談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思路。
1.識字教學的新思路
孫曉婧老師在 識字教學中,打破"集中識字"的教學常規,本節課采用的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詞的新思路。例如,課伊始,讓學生讀第一句話"更羸是古時候有名的射箭能手"。在讀通第一句話的同時,學習"羸"字,把"羸"字和同學們熟悉的"羸"字進行比較,而且加入朗朗上口的兒歌"亡口月貝凡"記憶字形,理解字義。使單一的識字教學變得更有趣味。學習"悲慘"兩個字時,通過聽大雁悲慘的叫聲體會其含義,又聯系到悲慘這兩個字的字形中都有"心"字,來釋義。學完字詞后,又把字詞回歸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使識字教學生動、有趣、而又沒有離開文本,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2.用成語來解讀成語故事
在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孫老師時刻沒有忘記這是一篇成語故事。她恰當、巧妙地引導學生說成語,在自己的教學語言中使用成語,來突出這篇課文的特點。這樣的設計不僅彰顯了成語在語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喚起學生對成語的熱愛和學習,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開頭的導語中,孫老師是這樣設計的"現在是什么季節,你能說幾個和春天有關的成語嗎?"同學們積極發言,勾起了其對已學成語的回憶。在整節課中出現的成語有幾十個之多。如茅塞頓開、如夢初醒、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恍然大悟、意料之中、目瞪口呆、大吃一驚……等等,這些成語的運用真是畫龍點睛之筆,使這堂課更有語文味。
3.教學中的品詞析句
教方法-抓住文章的重點段落,在重點段落中抓住關鍵詞語是這節課的又一亮點。品詞析句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孫老師在教學中注重的是交給學生方法。例如抓住了"慢慢地"、" 邊飛邊鳴"理解大雁的悲慘。抓住了"只要…就…"一組關聯詞,感受到了更羸的自信。抓住第五自然段的"嘣、拍、忽然和兩個直"引領學生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含義。學生不僅讀懂了文字的內容,而且讀懂了文字背后的內容。
總之,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思路,要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注重形象,突出興趣,讓學生多識字、多閱讀、多積累。多識字處進閱讀;多積累,鞏固識字,積累語言材料。為啟蒙中的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分析文龍明(貴州省德江縣共和鎮完小貴州德江565200)摘要:閱讀教學主要是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兩部分,指導閱讀應以課內為主,課外為輔。由內到外,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閱讀是拓展和補充,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要成為有機整體,這才是閱讀教學根本,那么如何才能把兩者有機地結合呢?這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方法指導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74-02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成功的閱讀絕不是讓學生機械地復述原文,而是通過一系列的閱讀實踐活動,達到培養學生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吸納能力、評價能力的目的。
如何達到上述目的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覺得起碼要做到如下幾點:
1.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是,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象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2.強化朗讀和背誦能力
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歸根到底就是通過閱讀,將字、詞、句、段、篇搞清楚,掌握必要的字、詞、句,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而要達到以上目的,關鍵在讀,閱讀一般分為朗讀、默讀及背誦。朗讀主要是為了訓練節奏、語感的掌握,體會作者的感情;默讀是消化的過程,在默讀中可以更用心地對原文加以感悟,把握作者情感動向;背誦是小學生的基本功之一,也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強化背誦訓練,交給學生必要的背誦方法。
3.創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在上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制電動課件等。這樣以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學習過程,其中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的教,只有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如情境教學法等。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滲透情感、美育等因素,借圖畫、音響、實物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使學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動情入境悟神,以達到明理的目的。教學中還要能夠設障立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他們發現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等多方面與課文的"信息差",然后進行適當疏通。要善于發現學生在閱讀中的積極因素,創造有利條件,使他們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從而獲得好成績,從內心產生閱讀興趣。
4.創造性閱讀
如果說,質疑性閱讀是較高層次的閱讀,那么,創造性閱讀則是更高層次的閱讀。這種閱讀要求教師順應學生的思維規律,并加以恰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散發,在閱讀中實行再"創造"。這種既能培養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深入理解作品的習慣,又利于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我在指導學生用求解法閱讀《田忌賽馬》后,為了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板書出一道思考題:假如齊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賽,假如你是齊威王,你能贏田忌嗎?一石激起千重浪,課堂上立即出現書聲朗朗,思潮滾滾,議論紛紛的場面。學生們爭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最終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隨機應變地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是可以反敗為勝的。
總之,語文是美好的,語文學習是美妙的,語文內涵是最博大精深的,可以在學習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讓學生的思想受到影響,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同時,語文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各種方法,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