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蕾
摘 要:積極心理治療理論中積極的價值取向是核心也是重點,其主要倡導的是以塑造積極人格的方式來達到預防、治療心理問題的最終目標,為心理咨詢方面拓展了新的視野,尤其對高職心理咨詢意義重大,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積極向上人格與能力奠定了基礎,本文就以積極心理治療理論為基礎,分析其對高職咨詢的影響,以此來為高職心理咨詢為來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積極心理治療;高職心理咨詢;影響;分析;研究
近些年,積極心理學理論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和運用,其主要強調在心理咨詢與治療過程中激發來訪者積極心理與積極品質,對促進健康人格成長效果十分顯著,高職心理咨詢是高職院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開展目的是幫助學生激發心理潛能,提高學生心理品質,以發展學生最健康的人格為最終目標,目前為了進一步促進高職心理咨詢的效果與啟發意義,我國大部分高職心理咨詢已經著手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融入與實踐當中并取得了可觀效果。
1 積極心理治療的理論內涵
1.1 崇尚積極的價值取向
積極心理治療理論認為對心理問題的治療,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修補來為人類謀取幸福,而應集中注意力增進和培養人類自身的各種積極力量,主張一切從積極出發,用積極的視角看待個體的心理問題,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個體的心理或行為問題作出新的解讀,強調人類積極力量與積極品質的培養是心理治療的最好策略。認為在治療中只有激發個體積極能力,讓來訪者通過累積或發展自己的積極力量,才能最終擺脫心理問題或抑制心理問題的產生。
1.2 倡導“以人為本”的道德關懷
積極心理治療理論提倡積極的人性關懷,反對對被治療者施加道德以外的壓力,給被治療者身心帶來痛苦。強調在治療手段與治療方法的運用上體現道德關懷,要求在治療過程中不僅要接受被治療者過去形成的形態,也要肯定他們擁有未知的能力和發展的可能性。積極心理治療倡導對被治療者實施積極關注,通過激發起被治療者的自身力量來促使其改變對問題片面看法的治療思想,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觀點,彰顯了社會意義的博愛與人性。
1.3 推舉跨文化的治療視野
積極心理治療理論認為個體經驗的建立主要依賴于其對內外環境的體驗,不同的文化背景會使個體產生獨特的心理經驗,因此個體在與其他人打交道時都存在一個跨文化的問題。如果能使來訪者相信,同樣的行為在另一種文化或另一個時代會受到另一種尺度的評價,會被認為是異常的或受歡迎的,病人的視野就會得到擴大。因此,積極心理治療經常采用敘事方式,將來訪者心理問題外化,強調用另一種更合理的積極的文化對來訪者的問題作出解析,從而使來訪者產生新的認識(主要是積極的認識),形成新的積極觀念,激發來訪者內心的積極體驗,重建生活意義和生活態度。
1.4 強調整合的治療方法
積極心理治療在整合人本主義、精神分析、行為主義、敘事治療等多種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創建了自身獨特的治療階段理論。它把心理治療的全過程分為輔助與主導治療兩個部分。其中主導治療部分是整個積極心理治療的核心,共包含五個階段,即觀察和保持距離階段、調查階段、場合鼓勵階段、語言表達階段(著眼于以人際沖突的解決為媒介,發展來訪者欠缺的現實能力)、擴大目標階段(著眼于消除來訪者對某一事件認識的狹隘性,擴大其目標視野,學習在不轉移沖突目標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積極體驗)。而輔助部分著重發揮為主導治療部分提供準備與鞏固成果的作用,包括初始談話和輔助性治療。總之,在積極心理治療階段理論的框架中,強調多種咨詢與治療方法的整合,來解決來訪者自我價值與社會標準的沖突,鼓勵來訪者的積極品質,發揮來訪者的積極力量,挖掘來訪者的積極潛力,發展來訪者積極現實能力,培養來訪者的積極人格
2 積極心理治療理論對高職心理咨詢的影響
2.1 用積極視角看待學生心理問題
積極解釋是積極心理治療中始終倡導的,比如在抑郁的深入解釋一般為被動情緒低落,這樣的解釋過于負面也過于泛化,在積極心理治療中會將其解釋成為對沖突做出深刻反省。使用這樣的解釋來進一步激發來訪者傾訴的欲望,充分感受到自身某些行為的合理化因素,并認識到自身負面情緒以外的積極一面。高職學生正處于思想成長階段,并且自尊心極強,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些事情在內心積壓形成負面情緒或心理問題。使用積極視角去看待學生心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維護學生的自尊,用拓寬學生視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正視自己內心的問題,并將負面狀態轉變成積極心態,對于學生今后整體發展與高職院校心理咨詢的開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2 激發學生積極的現實能力
在積極心理治療理論中將人的現實能力劃分為兩類,愛的能力與認識能力。其中愛的能力包含耐心、信任、榜樣、交往等12種。而認識能力中包含有誠實、禮貌、準時、清潔等11種。愛的能力主要在日常生活中顯現,它控制著人的情緒變化,認識能力同樣在生活中出現,它是一種標準,幫助人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在積極心理治療中人為人的心理問題大部分都來源于這兩種能力在不同環境下的沖突中產生。學生正處于無法將兩者協調統一發展的時期,所以高職心理咨詢尤其重視學生的現實能力發展,對來訪學生的自身行為以及已經發生的事情用適當積極的方面去解釋,幫助學生樹立自身正確行為以及正確事件看法的堅定信念,用積極情緒與心理去抵消已經出現的消極情緒,從而組織組建學生現實能力,實現學生健康人格發展。
2.3 增進學生積極體驗
積極體驗主要是指個體滿意過去,可以面對回憶,并且帶著這樣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的挑戰的一種心理狀態。從積極心理學方面出發,如果個體曾經擁有并且正在經歷這樣的積極體驗,那么會在無形當中對自己形成更好的標準,并會通過努力對這些標準進行達成,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所以在高職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教師應該更多的將重點放于增進學生積極體驗當中,從接受學生各種不當行為開始,讓學生感受到被包容被鼓勵,以此來促進學生去正視曾經的過往,感受快樂的現在,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未來,在增強學生積極品質的同時增強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為將來走入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心理咨詢中,咨詢教師應該削減傳統心理咨詢形式,更多的將積極心理治療融入于其中,幫助學生化解內心的焦躁,用更加積極的心態去迎接的挑戰,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良好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尹秋云.積極心理治療理論及其對高職心理咨詢的啟示[J].職業時空,2010,6(4):148-150.
[2]潘曉娜.積極心理學視闕下高職院校心理咨詢取向探析[J].職業技術,2016,15(1):81-83.
[3]林乃磊,秦愛君.PERMA理論對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6,14(1):86-89.
[4]黃艷蘋,李玲,仝會芳.心理彈性理論對高職學生就業挫折教育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