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嵐
摘 要:云南是我國重要的水稻種植區域,而病蟲害問題的出現,會對云南的水稻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云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本文以云南普洱市江城縣地區為例,對水稻病蟲害的特點和防治原理進行分析,探討水稻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防治;管理
水稻病蟲害的發生,會對水稻的生產狀態以及產量等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若不能夠及時加以有效的防治,會對水稻種植造成嚴重的損失。普洱市江城縣地區是云南當地水稻種植的重要區域,為了更好的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和經濟效益,為當地提供優質的水稻,普洱市江城縣地區相關部門應當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積極做好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促進水稻的健康生長。
1 水稻常見病蟲害的特點
1.1 病蟲害種類多、數量大
我國水稻的病蟲害種類有30余種。尤其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都遠遠多于北方地區,并且由于南方的氣候以及環境的差異,導致在南方地區有著集中和比較多的害蟲種類,普洱市江城縣地區就是如此。由于病蟲害的種類多,數量大的特點,導致預防病蟲害成為了非常困難的問題,一般的藥物預防只能在很少的程度上對幾種常見病蟲起到效果,無法達到一對一的作用,而且這種預防手段只是在小范圍內有效,無法大面積起到作用。
1.2 病蟲害持續時間長
水稻與其他作物不同,水稻在生長的各個時期都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在普洱市江城縣地區,在水稻秧田期會遭到立枯病、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影響。水稻在種植中,容易受到惡苗病、稻飛虱、細條病等病蟲害的影響。在水稻的抽穗期,稻飛虱的狀況依舊存在,并且在這一時期又會出現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紋枯病等災害。這種病蟲害的輪番襲擊會讓水稻沒有一個好的有利生長環境,會讓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對水稻的優質、高產生產是非常不利的。
2 水稻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原理
2.1 種植防治
種植面積過密會導致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沒有十分良好的生長環境,盲目大面積過密種植只會讓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不斷下降。為了緩解這一現象,在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良種優植”,只有充分的貫徹了這一理念,才能在接下來的防治中,取得明顯的效果。
2.2 物理防治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是離不開溫度和水分的,水稻生長的這一特性就要求我們在生產種植過程中,需要合理的對其進行肥水管理,也就是要對其進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的基本點為時間的把握和保證溫度適宜。時間的把握是指許多病蟲害的發生都有其特定的時間段,只要我們能在病蟲害發生之前或者是病蟲害剛開始的階段就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治,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的影響,保證水稻的生產數量和質量。
2.3 合理用藥
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對其進行合理用藥是保證水稻健康生長的外部因素。發現水稻出現病蟲害是需要及時的對其用藥,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吃虱、稻蜷象等害蟲和稻穗頸瘟等病害。所以,在對水稻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保證在各階段水稻的生長都是健康的,這是增產增收的前提和保障。
3 水稻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3.1 立枯病防治
在普洱市江城縣地區水稻種植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應當定期檢測苗床土壤的實際酸堿水平,針對與種植要求不相符合的,應當及時進行調節處理,可以以調酸肥料來對土壤的PH值進行適度調節,并以標準配比的敵克松適量,均勻的噴灑在水稻苗床上,以促進水稻苗的健康生長。在實際播種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應當對播種量進行合理化控制,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播種過密而導致的弱苗情況出現,從而對立枯病進行科學化防治。在以藥劑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當以標準的稀釋倍數對敵克松或立枯靈進行稀釋,并每隔五天左右將藥液噴灑于水稻葉苗上,并在此期間保持土壤處于濕潤狀態,進而最大程度上對立枯病浸染死苗情況進行有效的防治。
3.2 稻瘟病防治
為了更好的提高水稻種植效果,普洱市江城縣地區相關種植人員在選苗的過程中應當堅持選取優良的高產抗病水稻品種,并堅持合理搭配的原則,實現水稻種植的適期更替,并加強對水稻種植情況的精準化監測,確保水稻種植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展水稻疫情,并及時進行科學化的處理。那么在對水稻常見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當在種植之前做好種子的消毒工作,避免水稻種子帶菌而引起侵染性病蟲害。與此同時,相關種植人員應當積極加強水稻田間科學化管理,充分做好施肥、追肥等工作,在此基礎上以藥物來對水稻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通常情況下,以稻瘟靈、富士一號以及豐登可濕性粉劑等藥物來進行防治,具有比較明顯的防治效果。
3.3 紋枯病防治
水稻紋枯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尤其是在水稻與病原菌的相互作用下,會產生一定的物理和化學反應,導致水稻對紋枯病產生一定的抗性。普洱市江城縣地區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應當有限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水稻品種,在大面積打藥,將田外深埋的病草及時清除,同時施加氮磷鉀肥,切實開展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相關研究資料顯示,以噴灑藥物的方式來對水稻常見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時間,大多集中于6月中旬-7月中旬。普洱市江城縣地區大多以井岡霉素水劑以及愛苗乳油來對紋枯病進行防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4 稻曲病的防治
在普洱市江城縣地區水稻種植的過程中,在結合當地土質特點以及病蟲害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主要以百優1025和特優582等抗病性較高的品種來對稻曲病進行防治。在實際防治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應當對水稻種子進行重復的消毒,并以標準稀釋后的百克或浸種靈來浸泡種子,將浸泡時間控制在5小時左右。在此基礎上,對水稻種植過程進行科學化管理,并做好施肥工作。若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氣,應當及時噴灑藥劑,來對稻曲病進行有效的防治,避免病蟲害的發生而影響水稻產量。
3.5 二化螟的防治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為了更好的二化螟病害進行有效的防治,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應當堅持統防秧田,綜治本田的原則,充分做好早春耕灌水工作,及時殺死越冬的幼蟲。與此同時,通過滲水灌溉和浸泡的方式來消滅大量的二化螟,切實提高水稻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相關種植人員應當加強種植管理,切實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并做好二化螟天敵的保護工作。
3.6 稻癭蚊的防治
稻癭蚊主要為害水稻生長點以及附近的腋芽。禾苗受害后,只長蔥,不長苗,不結實。其主要防治方法有兩種:一是加強農業防治和健身控制栽培。早稻收割后,及時犁田耙漚并鏟除田基、溝邊雜草,消滅雜草及稻根腋芽、再生稻上的蟲源。施足基施,施分蘗肥,促進禾苗早生快發,及早分蘗夠苗,減少為害。二是科學用藥、撲滅為害。重抓秧田防治關,可減少本田受害和防治難度。秧田防治采用毒土畦面撤施方法,效果好。每畝秧田用10%益舒寶1.2公斤,或3%米樂爾1.5公斤,或3%呋喃丹5至7公斤,拌細沙15公斤均勻撤施。施藥時秧田要保持水層,并讓其自然落干。旱育秧田使用噴霧法。每畝用三唑磷250克,或殺蟲雙200克加樂果150克加水50公斤,隔5天噴一次,連噴3次。水育秧也可用此法。
結束語
就普洱市江城縣地區水稻種植的總體情況來看,科學的病蟲害防治優勢有助于提高水稻產量,那么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應當加大對水稻種植的關注力度,在優選水稻種子的基礎上,對肥料、藥劑等進行科學化管理,充分座高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水稻產量,促進當地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春芝.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現狀及改進措施[J].北京農業,2016(02).
[2]羅亨強.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相關對策[J].農技服務,2015(12).
[3]石兆云,唐志敏,李寧.云南省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化農業,2016(03).
[4]張玲紅.淺析水稻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