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華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對于食品上的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有機農業在水稻免耕技術中屬于一項高科技培育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完全屬于有機食品生產規程的一種新型生產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于食品安全上的要求。文章通過水稻免耕栽培技術在有機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希望能給相關技術栽培人員帶來工作上的幫助。
關鍵詞:水稻種植;免耕技術;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在農業生產方式中屬于一種新型的生產技術。這種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不允許使用現代常規的化學合成農藥以及肥料。讓植物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不會受到高科技化學制品給植物生長帶來的污染,在保護環境與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還能讓產品的質量得到提升。
1 區域選擇
水稻在生產過程中對于土壤上的要求并不十分嚴格,無論是粘土、砂土或是其他土壤都可以進行種植,但是在幼苗時期,由于幼苗頂土上的能力比較弱,并且生長后期也害怕水分過多出現漬澇的情況,所以種植區域應盡量選擇在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并且ph值為中性的干燥通風地區。土質盡量為砂質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區域最為適宜。
2 主要技術
免耕栽培技術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直播或是拋秧的栽培方式對稻田不做任何翻耕上的處置,只是在播種前對稻田種植區域中的雜草以及其他種類的幼苗進行相應的處理,在處理方式上并不采用徹底清除的手段,這樣處理的原因是可以讓水稻秧苗生長狀態處于一種較為天然的環境,有利于保障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的生長與發展,讓稻田的生長環境周圍處于一種有益的生態模式。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害蟲天敵的產生,并且可以讓糧食生產與農田生態達到和諧共處的平衡狀態。
2.1 稻田整治和培育
2.1.1 稻田整治
在稻田整治過程中,免耕稻田上的雜草種類會比進行過耕除過的稻田含有的雜草種類要多,并且在密度與危害上會比處理過的耕地系數更高。免耕技術在水稻的畝產以及穩產上的威脅也更大。清除雜草上的步驟需要在晴天并且稻田中有水的情況下開展,此時可以使用藥物處理的方法,將藥物配備調和好以后使用甩滴方法對稻田整個面積進行噴灑上的處理。
2.1.2 施足基肥
為了讓水稻生長上的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在進行培育過程中需要對水稻進行及時的養料施用。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如果可以讓養料上的供給進行有力的保障,就可以保障水稻穩產高產。基肥中的原料主要由有機肥中的基本元素構成,這些基本元素包括氮、磷、鉀等微量元素。
2.2 育苗播種
栽培人員在對水稻苗上的品種進行選擇時,應選那些矮桿,耐肥能力強與抗倒伏能力強的水稻品種,播種開始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選擇,種子需要在陽光下光照兩到三個小時。播種時選擇那些顆粒飽滿、色澤金黃且沒有發生霉變情況的種子,這些種子開始進行播種步驟時,首先要在相應的消毒水中進行浸泡處理浸泡過的種子可以有效的提升存活率,消毒水也可以對種子上所攜帶的致病菌進行殺滅處理。
2.3 直播或拋秧
2.3.1 直播
在對播種方式進行選擇時,如果采用了直播的方式對水稻進行播種的話,此時要先保證的是稻田上的地面要保持平整,并且要將田畦上的耕翻步驟做好。稻溝系主要包含圍溝與橫豎鉤等模式。要先將為圍溝上的處理措施做好,然后每隔20m左右,開墾出一條橫勾,豎勾上的處理可以按照畦寬2.5m左右的寬度進行。畦構要保持20cm深,寬12cm左右,與此同時還要讓每條溝之間可以相互通融,保持排水上的通暢。
2.3.2 拋秧
拋秧應在晴天或陰天進行,秧齡宜在三葉一心至四葉一心,足帶泥帶肥,栽插大田要排水露泥,667m2拋插1.8萬叢左右,基本苗2萬克左右。
2.4 田間管理
2.4.1 水分管理
水稻喜溫、喜濕,生育期各個階段的需求不一,最適溫度2732℃;定根成活后,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弱,葉片極易失水干枯,甚至卷葉死苗,適度灌水提苗返青,減少死苗,一般水深3.0-4.0cm為佳;水稻分孽時要排水透光,促進土壤養分分解和稻株基部光照,保持水深1.5cm來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平衡;水稻稻穗期是需水最多時期,特別是減數分裂期,對水分的需求更加特別,保持大田水深3.0cm來減少穎花退化、穗短、粒少、空殼;水稻抽穗揚花期葉片停止長大,莖葉不再伸長,穎花發育完成,加強田間透氣力,減少病害發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葉片早衰早落。
2.4.2 肥水管理
水稻大田生產氮、磷、鉀施用以2:1:3原則,在拋插后5~7d進行,植株3葉期施氮肥、氯化鉀各4.0kg/667m2,促苗早生快發;6葉期施氮肥8.0~10.0kg/667m2、氯化鉀6.0kg/667m2或復合肥15.0kg/667m2,葉色轉淡基礎上施幼穗分化肥,主穗幼穗分化期施氮肥、氯化鉀、復合肥各3.0kg/667m2,應看葉色施肥,防止過量貪青倒伏,后期飽粒增質量一般不施肥。
2.4.3 滅害除草
播種前和孕穗期進行滅鼠,用0.500%嗅敵隆150g,3.752%殺鼠迷200g或毗蟲琳拌種,在稻田四周或溝邊進行投放,防止鼠害和稻薊馬;雜草處理使用滅生性除草劑,拋插后7d內要進行除草,可結合追肥使用,用丁節等復混型拋秧田除草劑或用丁草胺、稻草畏等除草劑拌細土或尿素后撒施滅草,并保持水田5-7d。
2.4.4 病蟲害防治
水稻免耕栽培做好“三蟲四病”防治。防治措施從源頭抓好起,明確區域不同生育期的主要病蟲害,培育不利于害蟲滋生的環境,合理利用自然條件,把控化學農藥的使用,推廣運用生物技術,選用抗病抗害優質良種,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其中,水稻主要害蟲為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水稻螟蟲,防治藥劑有25.000%毗蚜酮、20.000%異丙威、25.000%曝嗦酮、10.000%烯陡蟲胺、50.000%二嗦磷、20.000%速滅威、70.000%艾美樂和醚菊酚等,根據苗情及蟲齡及時處理。主要病害為紋枯病、稻瘟病、細條病、稻曲病等,防治方法:667耐用5.000%井崗霉素水劑100-150mL或井崗霉素高濃度粉劑25g,20.000%三環哩可濕性粉劑、40.000%稻瘟靈乳油、75.000%豐登可濕性粉劑或40.000%富士1號乳油對水噴防,3-5d噴霧1次,連防2次。
結束語
水稻免耕技術的出現,可以減少翻耕方式對于土壤結構的破壞,以及對土壤造成的水分流失。不僅提高了水稻種植土壤上的通透性,也可以改善土壤原有的生態環境。免耕技術的出現讓水稻種植上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節省了生產成本。與此同時,還可以對人工上的勞動強度進行有效的降低,緩解了勞動力不足的壓力,讓自然環境與生態平衡可以保持和諧的狀態。
參考文獻
[1]王慧芳,陳進紅,王儀春.湖州市水稻-水產種養耦合技術的發展與對策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4(02).
[2]章家恩.近10多年來我國鴨稻共作生態農業技術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01).
[3]張苗苗,宗良綱,謝桐洲.有機稻鴨共作對土壤養分動態變化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02).
[4]李仲華,步勤仲,李光,陳友純.有機水稻栽培中不同施肥量的對比研究[J].墾殖與稻作,2006(02).
[5]劉偉忠,張建英,趙亞夫.“越光”有機水稻種植模式與效益研究——以句容市為例[J].江西農業學報,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