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睿
摘要:課堂提問,是鞏固教學成果的一大方式和手段之一。在教學中,要想鞏固教學成果,除了課堂授課、課后練習外,當堂提問也有利于復習和鞏固。因此,提問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活躍學生思維活動的紐帶,是反饋教學效果一大標桿。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究興趣,能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享受,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然而,提問存在諸多問題。要讓提問不白提,教師應注意提問方法,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301-01
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課堂教學提問中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實際效果,主要表現為:問題未經設計,不假思索,簡單問答。教師過多地提出一些諸如"對不對"、"是不是"、"行不行"等問題。每講一兩句便問"是不是"、"對不對",形同口頭禪,發問不少,收效甚微;教師對提出的問題自問自答,與學生無關;教師先點學生名字,然后才提出問題。提問沒有面向全班,往往造成一個學生驚慌、其他學生松弛的局面等等。
1.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提問中的誤區
1.1 滿堂問將以前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中的"滿堂灌"已經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似應被徹底拋棄,然而,在"探究教學"、"自主學習"等口號下,很多物理課堂由"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在最需要認真實驗、靜心觀察、冷靜分析、深度思維的物理課堂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熱熱鬧鬧的提問。筆者曾經聽一位初中物理教師的課,40min的課堂上,教師單獨提問學生達32人次。整個課堂都是教師的提問和解答。
1.2 懲罰問不少。教師喜好賦予提問懲罰違紀違規現象的功能。教師將提問作為管理課堂紀律的懲罰措施之一,故意對那些聽課不認真、開小差的學生提問。例如,突然故意叫醒課堂上睡覺的學生,要求其回答問題。又如,對那些喜歡出"風頭"、"干擾教師教學思路"的學生,故意提問一些難題、甚至怪題,使學生出洋相。
1.3 急切問提問時不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分析時間。物理是最需要思維時間的學科。我們很多教師提出問題后,往往不能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分析解答時間,提問后很快就講評。有人研究過,一個具有物理思維容量的問題,學生回答的等待時間應該不少于10s,并且等待時間的增加,顯著改善學生回答的品質。
1.4 傻瓜問提的問題沒有任何思維容量。將機械的背誦記憶混淆為物理提問。例如,某一個物理概念、規律的學習或復習完后,教師立即提問學生,要求其敘述剛剛學習的概念、規律的內容。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瞬間記憶能力和短期記憶能力是很強的,但是很快就遺忘,因此,這種"即學、即問、即答"式的提問,即使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其有效度也很低。
2.如何更有效的提問
2.1 充分備課,有效預設問題。首先,設計有效的問題是提出有效問題的前提。課堂提問的數量、內容、對象等都應該是有準備的,教師在課堂上即興的提問往往在語言上缺乏嚴謹性,在順序安排上缺乏邏輯性。因此,在備課時,教師應針對具體的課堂做好相應的準備,這包括提問的目的,提問的內容,提問的對象,提問所用的語言,預測可能出現并擬定解決方案等等。其次,教師也要對所教學生的學情有比較清楚的了解,知道學生的學習需求,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和選題時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讓每一位學生聽到問題后都有事可做,有內容可學。教師在課堂提問之前必須做好一切與提問有關的準備,事先做好準備,才會取得好的效果。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發散性問題,這些問題的數量、提問的時機、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回答等都要充分準備。
2.2 把握好問題設計難易度。課堂所提問題要難易適中,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把人的認知水平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適度的提問還應該是班里大部分學生能夠應答得上的,只有難度適宜,問題的提出才有意義。例如一堂初三中考復習課——《物體的運動》教學中教師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問題1:"三個物理量"是誰?問題2:我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一個物理量呢?問題3:為什么用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問題4:住宅小區內對行駛的汽車有限速要求。一標志牌上標有"5",你知道道它的含義嗎?問題5:你能用"圖線"來表示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嗎?問題6:"一個相對性"的內容是什么?由于這是一節復習課,而且是初三中考復習的習題課。教師站在一定的高度,對這一章的內容通過六個難度適當的問題進行了整合,使課堂提問更加有效。
2.3 把握時機,適時發問。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堂設疑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課堂提問要有成效,必須抓住時機,相機而發。一般來說,課堂提問時機對學生的思維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表明學生處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時正是教師提問之機。例如在講《壓強》時,教師把一個吹足氣的氣球放在一塊均勻布滿細鐵釘的釘床上,然后在氣球上鋪一塊木板,問同學們:"你覺得木板上放幾個砝碼氣球會爆炸嗎?"學生會猜一個、兩個、五個……然后教師開始往木板上放砝碼,放到第八個、九個、十個砝碼時,氣球還沒破。然后教師把氣球取出,放在只有一根釘子的木板上,再次放砝碼,結果剛放到第二個釘子的時候,氣球就被扎破了。這個時候教師提問:"為什么第一次放10個砝碼氣球沒炸,而第二次只放兩個砝碼就扎破了?"此時學生思維處于困惑之時,這吋提問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3.結語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及時調整策略,多反思自己的提問行為,并把反思后的心得體會、感悟體驗記錄下來。那么,在此后的教學中設計出來的問題更加精彩,課堂提出的問題也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 雷霞.盧慕稚.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標準框架及特點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0).
[2] 樊雅平.黃生學.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0(3).
[3] 謝麗娜.在物理教學中應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素質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