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晚竹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針對混交林在營林生產中的優點以及缺點進行恰當的討論,并且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彌補出現的不足,筆者依據多年經驗以及實際情況提出相關建議,互相學習交流,僅供參考。
關鍵詞:混交林;營林生產;利弊分析
我國林業發展的整體狀況,通常是對天然林的使用以及損害開始的,從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手段來對天然林進行恰當的保護和限制,接著對天然林或者是人工林做好保護措施。經過長時間造林有關實踐可以得知,為了能夠讓森林的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來確保樹林具有一定的抗逆強,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混交林的開發,旨在能夠保護生態平衡的和諧發展。
1 混交林發展的趨勢
在造林事業中,營造混交林的顯著效益,一向為國內外林業界所重視。從世界造林的歷史和現狀看,人工營造混交林已成為當代營林發展的趨勢。
國外對混交林的研究和營造,早在18世紀初期就已開始。某國科學家就發現林分內混交闊葉樹種有許多良好作用。至19世紀80年代,就有對混交林經營作出過評價,進入20世紀,研究進一步發展。40年代,某國科學家將混交林分為永久混交和臨時混交兩類來指導造林。50年代,有關組織對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混交林工作做了總結。同時各國對混交林的營造日益重視,從30~40年代開始,相關國家已對混交林開展了試驗并著重營造工作;某國家也從營造純林失敗的經驗教訓中,進一步重視混交林的經營;近年來,某些國家已把發展針闊混交林列為一項國策。
我國營造混交林的歷史悠久,早于南北朝時期,已采用混交方法來培育楮樹,還有杉桐、茶桐混交等傳統經驗。但人工營造混交林及開展專門研究,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50年代以來,我國某些省份開始營造杉檫、杉松和荷松混交林。60年代,混交林營造進一步發展。近年來,以杉、松為主要樹種的混交林營造的更多,取得的成果得到推廣。
2 混交林能夠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樹冠恰當的分層是為了能夠讓林分達到高產量的目的。樹冠分層不但是森林整體狀態的重要標志,而且同樣也是生態結構的標準。各種不同的樹種而形成的混交林,對陽光和水分的索取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并且生長的速度也是有區別的。
喜歡光照的樹種和耐茵樹種采取混交的形式,喜歡光照的樹種長時間是位于林冠上方,而中等耐茵樹通常位于中層,還有一些耐茵樹種居于下方,在不同的樹層都是依據生態特征而組成的。各種樹種對環境情況的適應能力也是不同的,喜歡光照的樹種通常在林冠上面的很多,能夠得到充足的陽光,進而提高生產效率。然而耐茵樹種普遍度會在陽光照射的中層可以很好的產生光合作用,這樣可以發揮出混交林的作用,從而將生物產量得以提升。
3 混交林能更好地維護和提高地力
因為林分地力保持一定的維持性是對樹木養分吸收以及相應的歸還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林木養分歸還的主要形式是來自枯枝落葉的分解,由于林木養分歸還肥土效果的不同對枯枝落葉所產生的效率存在一定的關系,倘若枯枝落葉分解速度的快慢會對養分循環帶來重要的影響,假如腐殖質化分解的速度快,那么養分循環的速度同樣變快,反之就會慢。通常情況下針葉樹種沒有很多的落葉量,也沒有存在較多的灰分,而且分解不易。在相關的樹層逐漸積累,從而形成粗腐殖質,對地力衰退帶來不利影響。闊葉樹有較大的落葉量,并且含有足夠的灰分,分解起來較容易,這是因為闊葉樹混交林能夠有效的將地力提升。
4 混交林對外界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抗性
因為不同的樹種與樹種之間合理搭配出來的混交林會比純林的生態結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出現食物鏈長的現象,并且結構也很繁瑣,對鳥類繁衍帶來益處,從而讓不同的生物種之間有效的約束,避免出現病蟲害的發生。
混交林因為樹冠層次的不同或者是葉子形狀存在區別,相互交錯的生長,地下的根系相互配合比普遍的純林具有一定的牢固性,所以起到抗風的效果。避免出現風倒的情況出現,從而讓干形保持通直的狀態。
在高溫季節的情況下,混交林的溫度不高,在干旱時期,混交林溫出現較大的情況,因此不同種類的可燃物不會輕易出現著火的情況。由于針闊混交林受到闊葉樹的阻隔,進而能夠避免引起地表著火的情況,比如在松樹純林中很容易發生火災的現象,并且隨著地表迅速的蔓延從而造成較大程度的損失。然而,松樹與相關的樹種進行混交,就可以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倘若發生也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將火撲滅。
5 混交林調節水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強
混交林具有較好的理水功能和防蝕作用,其原因是林冠結構比較復雜,層次多。混交林一般由兩種以上樹種組成,多形成多層林冠呈垂直封閉,降水經過樹冠層層攔截,延緩了降水下落到地面的速度,一般情況下樹冠可截留降雨量15~40%。樹冠截留的雨量多少因樹種組成、密度、年齡、降雨強度不同而異。混交樹種組成復雜,密度較大,因此在同樣的降雨強度和林齡情況下混交林的攔截雨量大于純林。
6 混交林有利于環境保護
由于工業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森林是凈化環境防治污染的凈化器。但是不同樹種其抗逆能力和耐污染的生態幅度也不同。營造混交林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用途和不同抗性的樹種進行搭配,達到防護和經濟效益并重的目的。
在城市綠化中,從減少噪音和防治大氣污染的效果看,也以混交林為好。某一人員對關于林木減噪模擬研究結果認為:在城市綠化中闊葉樹種以及針闊樹種混交配置對全聲頻,即包括高、中、低聲頻的減噪都能起較好的作用。結合景觀,防治城市大氣污染和不同高度的綜合減噪效應,建議北方城鎮綠化應以針、闊葉樹種為綠化類型的主體。從風景觀賞效果看,也以多樹種混交搭配較為理想。城鎮風景名勝、保健療養地帶綠化,是以觀賞保健效益為主要著眼點。不同地點、位置、建筑類型,不同季節的景觀都有不同的要求,因而需要選擇不同的顏色(葉、花、果)不同形態的樹種,進行組合搭配,才能表現出美學的觀賞效益和實用價值。
結束語
通過以上不同的觀點可以得知:混交林具有較多的優勢,然而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對此進行認真的研究,并且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落實到混交林建設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由于混交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培育中所使用的技術也是較復雜的,因此相關人員應當從多方面來對混交林做好充分的考慮,如氣候情況、樹種生態狀況、樹種搭配是否恰當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混交林的生產量。
參考文獻
[1]陳立華.混交林營造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12).
[2]蘇付保.人工混交林營造技術淺析[J].林業實用技術,2010(02).
[3]婁勝德.談混交林優點及營造原則[J].林業勘查設計,2009(01).
[4]張利梅.關于營造混交林的探討[J].河北林業科技,2008(04).
[5]陳際伸.混交林營造及其機理的研究概況[J].江西林業科技,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