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必須切實的轉變觀念,更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應對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
關鍵詞:新課程;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342-01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組織者,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及是聯系各科教師及學生之間的紐帶,又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橋梁。班主任對學生知識領域的開拓、個性的養成、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良好的養成教育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課程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1.要更新和轉變班主任思想
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對班主任明確了更"人本化"的教育方針政策。要求班主任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在教育管理上"以人為本";在教育活動中以"信任與尊重"為首要條件;在教育方式上以"自我教育"為主要形式。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活動、新的教育方式開展工作,成為新型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塑造者,實現班主任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上的根本性轉變。在進行班主任工作時:
1.1 班主任要強化民主思想,弱化權威意識。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夠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以"絕對權威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的管理者思想與致力于建設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的新課程理念格格不入,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變為引導者和合作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2 班主任要強化創新思想,弱化陳舊意識。新課改要求班主任必須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法。學生學習的關鍵是培養個性化的思維方式,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3 班主任要強化以人為本思想,弱化功利意思。學校評價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標準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一標準也決定著班主任獎金的高低,結果導致班主任只關注學生的分數和獎金,造成不良的影響和惡性循環。新課程要求班主任要正確樹立評價觀念,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分數的高低和獎金的多少。
2.要改進班主任自身的教育行為
班主任組織管理班級活動時,其具體的教育行為,影響班級活動的正常開展。新課改下的班主任,教育行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建立班級常規制度。把建立制度的過程,作為最初班集體建設的重點。其中最重要的是:從建立制度開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級活動,教師應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體的每一個成員的參與為原則。真正做到制度的建立和班級的活動,都是關心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孩子的主動發展提供重要條件。
2.2 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班級活動以達到教育目的為手段。班級活動可分成日常性班級活動和階段性班級活動。在班級活動中,嚴格要求與放手管理相結合原則。有目的、有計劃,大膽讓學生自己進行實踐,充分讓學生自己展示才能;發展自己的志趣和愛好,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習做人之道,從而促進每個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個性品質的形成。
2.3 班主任要負起協調各種教育力量的責任。開展班主任工作時,首先要協調校內教育力量。認真做好與認課教師的配合,主動與課任老師聯系,互通情況、交換意見、定期研究學生的思想、學習、勞動、課外活動情況。協調好學生集體內干部與群眾的關系;讓班干部起到榜樣示范作用,關心、幫助集體中的每一個同學;協調各種組織的關系。主動聯系家長、深入了解情況;做好家長工作,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統一認識、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總之,要形成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班級教育密切結合的局面。團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
3.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改進班主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在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的工作重點發生了轉移,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進行更新,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
3.1 批評教育要與表揚、肯定和鼓勵教育相結合。在班級中常有這樣一類后進生,對班級活動與班級工作熱情很高,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努力學習不夠,自覺守紀不夠,雖然班主任也能看到他們的長處,表揚他們的閃光點,但畢竟文化課的學習與課堂教學占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因此這部分學生學習上的惰性與紀律上的散漫暴露的機會要遠遠多于他們參加集體活動、關心集體的表現機會。當這類學生犯下這樣那樣錯誤時,班主任不應該對其進行斥責,而是要多為他們提供創造能取得成功的情境及自我表現機會,可以設置一些適合他們個性、長處的崗位或職務,利用其長處,發揮其潛能,抓住契機,多給予肯定,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并給予實實在在的幫助。如學業上的輔導、行為上的定期總結表揚、生活上的幫助和關心。對他們的薄弱之處的適時提醒、督促,讓學生在獲得成功的精神愉悅的同時,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即使是適當的批評后也應給予實事求是的一分為二的分析評價,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3.2 嚴格要求與適當寬容相結合。固然,嚴格要求對班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嚴明的紀律與嚴格的制度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助于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因此,為了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班主任往往動腦筋、想辦法、制訂各種班紀班規來約束學生。但班主任在工作中如果不能有分寸地重視個性差異,把握要求的尺度,就會嚴格要求多,適當放寬少,而造成教育的失敗。有的紀律制度的執行及學習要求的達標,對于一般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對于一小部分自控能力差、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來說,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可能會出現嚴中不切合"實際"的情況。因此,班主任需要極有分寸地做到嚴格要求與適當寬容相結合,堅持正面引導,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習改正錯誤,對后進生適當降低要求,增加感情投入,給他們以信任,使他們體會到教師的關心、愛心、苦心,否則容易造成師生間情緒上的對立。
3.3 教師角色與朋友角色相結合。班主任工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與管理者,應具有一定的權威,但在班主任工作中,除了權威以外,還應充當扮演學生朋友的角色,不然,教師居高臨下,威儀凜凜,使學生對老師只有敬畏之感,而無親近之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采用教師角色與朋友角色相結合的方法,既做學生的師長,更多地做學生的朋友。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幫助與支持,而這種理解、關心、幫助與指導需要通過朋友式的關系來給予與獲取,而這種朋友式的關系又需要教師通過愛心與真誠,良好的情緒,友好的態度,感人的語言而建立。一旦學生把教師當朋友,就會信任教師,主動撤除與教師間的心理防線,向教師吐露心聲,使班主任工作能對癥下藥而獲成效。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的共點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愛的藝術園地里對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在嚴格要求的同時,要有肯定之行、寬容之心、朋友之情,真正讓學生享受愛的陽光雨露而健康成長。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應轉變觀念,開拓創新,總結新經驗,時時刻刻進行反思。使新課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真正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橋梁,是心靈的火炬,是人格力量的來源!做一個真正熱愛班主任工作,體驗班主任工作幸福的教師!
作者簡介:朱芳(1989-),女,江西瑞金人,現為于都縣黃麟鄉于陽初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