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君
(山西大學 外國語學院, 山西 長治 030000)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劉麗君
(山西大學 外國語學院, 山西 長治 030000)
當前,如何將現代信息化科學技術與優質的互聯網資源有效銜接,進而融合于大學英語教學中,成為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以及構建多元化教學課堂研究的熱點。近年來,MOOC、微課、視頻公開課以及翻轉課堂等網絡與課堂相結合的先進教學手段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不僅對于推動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先鋒示范作用,而且極大促進了教學模式的創新,為培養綜合素質型和實踐應用型的英語人才做出了巨大貢獻。
互聯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創新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興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顛覆了傳統英語教學理念和模式。首先,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學習資源,極大地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和選擇性,這既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探索學習需求,又提高了學習興趣及主動求實的效率。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卻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即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因此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僅需要具備良好的知識底蘊,還需要能夠通過“互聯網+”掌握最新的知識,特別是英語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高素質人才[1]。其次,在“互聯網+”時代,對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以往英語課堂教學多以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得到保證,因此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學生的抵觸心理十分嚴重,而且學習效果也很難達到預期目標。而互聯網背景下眾多交互式學習平臺以及學習軟件的興起,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而且教師也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及現代信息技術,進而將教學內容組織變得豐富、實效。最后,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教學環境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觀念、業務和專業技能,從而有效應對新時期教學改革的趨勢需求。與此同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興教學手段也需要教師順應形勢,與時俱進,特別是要提高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整合互聯網資源的支撐能力,同時合理靈活運用教學策略的掌控力,進而將英語教學打造成為信息化大學英語課堂的新篇章。
目前,全面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重要保障。眾所周知,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地摸索前進,逐步實現升級與完善。與此同時,“互聯網+”為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了資源與的實踐來源,并創設了全新、實用、便捷的發展空間,因此利用好互聯網優勢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路徑。只有將教學改革與網絡信息化緊密聯系在一起,才會有效實現改革與創新成果的取得。我國現行大學英語教學包含兩種形式,一種是公共英語,即通過開設公共英語課程,使學生提高對英語的掌握能力,進而為今后的就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另外一種是專業英語,其培養目標是未來專門從事英語的專業性對口人才,使學生實現無差異化的執行英語工作。
伴隨社會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在關注經濟文化建設的同時,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了人才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高校只有培養出專業素質的英語人才,才會在社會需要的方方面面大展身手,進而為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以應用信息技術發展為契機,使之融合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十分必要且勢在必行[2]。
目前,多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十分陳舊且保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且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而且教師多以灌輸講解式教學為主,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影響了吸收的效果。同時教師講解時間過長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無法及時化解的現象廣泛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積累的難點也會隨之增多,從而造成學生厭倦或自暴自棄的想法。此外,授課式或演講式教學模式會造成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下降,在課堂上教師講解的口若懸河,卻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學生的興趣并沒有被激發,主動意識無法得到激活,因此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最后,英語教師較為重視書本理論和語法知識,輕視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導致英語專業人才畢業后呈現出“非專業”狀態的主要因素[3]。
(1)多媒體教學成為課堂的主導。多數大學英語教師單純的認為網絡教學就是應用多媒體,因此將多媒體教學作為了課堂的主導。一方面,將原有的PPT不做任何加工或稍加改動就轉化成為網絡視頻資源,進而持續進行播放使用,而且隨意性較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課堂緊張的氛圍,但是從實效性和針對性角度分析,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也會讓學生有種錯覺,就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并不專注,而僅是應付的感覺。因此學生會覺得對自身極為不尊重,進而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投入。此外過多的使用多媒體教學也不利于應用型英語人才的培養。這也是現階段大學英語課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4]。
(2)多媒體制作過分重視技術。由于高校定期都會開展教學評比工作,這為英語教師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另一方面也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和負擔。為了取得評比工作的成績,大學英語教師就要為公開課準備和設計教學課件,與此同時,為了凸顯新穎和別具一格,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配合參與性,英語教師就要在制作視頻軟件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計算機技術的比重,這樣就會導致對英語教學內容的忽視和偏離。眾所周知,教學評比的目的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教學創新的有力見證,而過多的強調和側重信息技術環節,卻忽視了實質性的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優化,這就違背了教學改革的初衷。
(3)受傳統教學模式思想影響較深。一直以來,大學英語教學受傳統固有模式所主導,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真正的確立,因此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信心和欲望并不強烈。而且過于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和手段,致使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吃力。由于傳統教學思想影響過深,這兩種教學模式很難結合,更加難以在學校中實施和開展[5]。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要想從傳統模式中走出來,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它不僅需要師生共同提高認識、協調配合,進而不斷嘗試和改進對網絡信息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還需要高校加大對英語教學的信息投入,進而創設出良好的軟硬件教學氛圍。
(1)“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應用全新的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優勢。首先,在課程形式上由于以網絡為基礎,因此教學操作更為便捷和靈活,可以實現自主化和個性化教學需求。同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感,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功效也十分明顯。其次,確保了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地位的教改原則的實現,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學習體驗也更加明確。最后,有利于多元教學手段的實現,通過“互聯網+”下的網絡教學,教師會不斷反思、發現和完善自我,從而找出自身的差距與不足,進而通過自我診斷和實踐逐步去優化。然而現階段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待于加強,對于教師面對面指導的依賴性較強,因此課下時間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很難保證,這也是“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面臨的關鍵問題。
(2)傳統教學模式。“互聯網+”背景下,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當然,傳統教學模式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并不能完全否定,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帶有一定的灌輸和強迫色彩,但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之前,還是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督促效果。目前,隨著高校擴招的持續進行,一些英語基礎差、底子薄的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情緒和偏見很大,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完全形成,因此,適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可以起到對這部分同學提高成績的效果,至少面對考試或考級環節,可以增加其基礎的能力與技巧。但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即學生不能夠發揮出自身在課堂上的主體優勢,而且很難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并會降低學習的效率。
(1)構建“互聯網+”環境下的教學模式。“互聯網+”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就是將網絡與課堂有效融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移動互聯+學習平臺模式的構建十分重要。在課堂上,師生需要共同探討,以提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課下,為學生制定學習規劃和方案,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將獲取的知識有效吸收,進而促進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
(2)積累個性化英語資源庫。“互聯網+”背景下,英語資源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全力讓學生接觸到不同類別的語言素材,是提升學生語言輸入渠道的關鍵所在。因此,大學英語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畢竟課堂時間有限。基于此,提高學生的認識,為學生創設個性化英語資源庫并提供指南是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要認真思考和面對的事情。而且要鼓勵學生持之以恒,養成自學的良好習慣。
(3)微課教學模式。微課是“互聯網+”背景下英語在線教學的新模式,通過錄制短小、靈活和精悍的知識內容,進而通過共享的方式可以方便于學生隨時學習。微課教學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和設計,并凸顯客觀性和主體性,從而營造多元化的教學氛圍。
(4)建立移動互聯網教學體系。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全面覆蓋功能,進而將教學管理、課程教學、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和學習評價統一整合,并建立完整的移動互聯網教學體系,以實現教學管理的高效、有序進行,確保互聯網教學體系能夠實現動態化、科學化和標準化管理,以推動教學管理的高效性、延伸性和持續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高校教育質量的關注與日俱增,這就對大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對于大學英語專業而言,構建創新的教學模式,旨在為提升教學效率而服務。因此,“互聯網+”背景下將網絡信息化創新并結合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其優勢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從學習者自身分析。長此以往,我國大學英語專業課堂教學中,沿用傳統教學模式的情況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觀,學生作為教學的被動者,學習主動性較低,難以實現實效化和個性化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知識的開放性和多元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通過互聯網教學,溝通也會及時、有效、便捷。此外,可移動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使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更為寬泛的網絡教學平臺會為學習者提供實時的教學內容及素材。此外,學生也可以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自身需要的課程類別,以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及水平。
(2)從教師角度分析。現階段,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同時對于課件的應用較為頻繁。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創新機制的構建首先要以教師作為突破口。教師既是課堂的引導者,又是微課、慕課等新興教學模式的使用者,只有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才會有效確保教學改革的深入落實,同時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3)利用開放課程方式共享教學資源。“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學模式的選擇空間不斷擴大,借助于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更多優秀資源的共享,進而構建開放式的網絡教學環境。大學英語課堂可以嘗試借助移動設備和APP應用,選擇一些規劃性強且具有英語教學實用價值的程序,將其統一下載使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和動機,使教學內容實現寓教于樂,進而在緩解學生畏懼心理的同時,還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在線授課方式細化教學內容。“互聯網+”時代下,智能移動設備逐漸普及,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利用微信群、QQ群等微媒體形式開展在線集中授課或一對一、一對多的答疑解惑。群內授課是時代發展的創新,也是遵循教學規律及學生心理的重要應對。在線授課不僅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同時有利于細化教學內容,使不同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講解,從而更好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及效率。
(5)重視課堂設計。“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課堂設計的好壞會直接決定教學進程及目標的成敗。因此,英語教師要加大對課堂教學精心設計的重視。既做到課程的合理分配,又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學情,凸顯差異化應對措施。此外,還需要對課前、課中、課后進行優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教學改革的創新優勢。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實踐證實,傳統教學理念、方式已經與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脫節,因此將網絡信息與英語課堂有機深度互融成為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而且高校英語教師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加大對信息化改革的重視,并以此為良機,大膽實踐與創新,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探索,不斷拓寬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資源的優勢,以確保大學英語教學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 張晴,朱哲.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材編寫和出版的傳承與創新:評《新思維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J]. 出版廣角,2016(22):75-77.
[2] 高爽,許雁鴻. 互聯網時代英語教學的創新研究:評《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5):2.
[3] 陳敏. “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作品分析與啟示[J].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75-78.
[4] 楊麗. “互聯網+”時代英語教學改革創新之力作:評《英語語言教學改革與創新:“互聯網+”教育探討》[J]. 大學教育科學,2016(4):145.
[5] 祁琳,紀楠,邵海燕. 網絡技術發展背景下的英語教學革新:評《英語語言教學改革與創新——“互聯網+”教育探討》[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6):2.
責任編輯:劉 琳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LIU Li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xi University, Changzhi 030000, China)
At present,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qualified Internet resources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ecomes the focus of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classroom teaching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advanced teaching mean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network and classroom teaching such as MOOC, micro class, open class video and flipping classroom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which not only plays a vanguard and exemplary rol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ut also greatly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s, making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terne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2017-03-09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題(02-304)
劉麗君(1982-),女,山西長治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研究。
G641
A
1009-3907(2017)08-0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