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絢然
有投資人王剛投資天使輪的運滿滿,也許是物流行業的新一只獨角獸。
12月11日,車貨匹配平臺運滿滿創始人、CEO張暉獨家對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透露,運滿滿已完成D1輪融資,融資金額達1.1億美元,由兩家國際著名投資機構聯合領投,多家機構跟投,其中包括早期投資人。該筆融資完成后,運滿滿成為眾多車貨匹配平臺中唯一一家完成D輪融資的企業。
目前運滿滿已啟動D2輪融資,同時張暉又透露,5個月前運滿滿還完成了由知名機構領投的5000萬美元C2輪融資。
當問到未來的物流行業是否會一家獨大,而這家就是運滿滿時,張暉一改往日回避的態度,說:“肯定。大局已定!”
匯集全國90%貨源信息、70%重卡司機
在創辦運滿滿之前,張暉在阿里B2B領域做了7年。因為出身于阿里,張暉一直被外界所稱道的就是他的地推能力。如今,運滿滿稱已匯聚了全國90%的貨源信息及70%的重卡司機,注冊貨主達80萬,司機達350萬。
但B2B行業在推廣過程中往往都會被用戶拒絕,遇到來自當地勢力的阻力,物流更是如此。那么,運滿滿是如何集聚到這么多用戶的?
張暉曾帶領一支線下“鐵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全面地推。一年前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采訪張暉時了解到,他們的地推人員平均每人一年跑20個城市。
有別于同類平臺的是,運滿滿從未做過任何補貼?!耙ㄟ^補貼才能吸引用戶,就說明平臺的效果有限。如果能夠為貨主找到性價比高又放心的貨車,他們一定不會拒絕使用的。”在張暉看來,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海量運力,也就是說要成為中國最大的運力平臺;
二是極致體驗,通過數據挖掘為用戶提供智能匹配服務;
三是誠信保障,有糾紛可以從中進行協調。
那么,車貨匹配平臺要先推廣貨源方(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部等)還是貨車司機?張暉的答案是同步進行。他說:“要達到動態的平衡,兩端用戶要同步累積,傾斜任何一方都是錯的。”
從單一流量積累到精準匹配
如今,司機平均找貨時間已經從傳統的2?3天縮短至1小時之內,司機到園區之前就可以開始準備回程的貨物。運滿滿已經從純粹的流量累計轉為提升匹配效率,并根據兩端用戶畫像進行精準匹配,工作的重心也轉向了數據化運營以及內部誠信體系的搭建。運滿滿的地推人員則已經逐漸轉向了服務型崗位,包括處理糾紛、讓物流環境更好、更誠信等。
從一開始,運滿滿就希望能夠減少空返率,但物流行業由于供大于求,每條線路的貨量并不均等,因此,想要按照原有方式減少空返率很難?!坝捎趯Υ髷祿姆e累,運滿滿可以通過智能推薦線路的方式來優化司機線路,降低空返率。”張暉解釋,這也就是說,司機從A到B后,從B到A可能無法拉到回程貨物,但如果在返程時先從B到C,再從C到A,就可以順利拉到貨物,將傳統的公交車模式轉為計程車模式,使路線更靈活。
一直以來,車貨匹配平臺被詬病的問題是存在虛假貨源,為了杜絕這種情況,運滿滿采用了多項措施,如貨主在注冊時,平臺會驗證貨主身份的真實性,包括驗證固定電話、營業執照、門頭、名片、運輸合同、身份證等等,同時還要進行視頻認證才能出貨。
此外,在運滿滿的平臺上也布滿了誠信入口,一旦有人發假貨就立即會被投訴,平臺通過算法可以識別出這些用戶。張暉說,運滿滿已經完成信息閉環,形似物流界的“淘寶”,訂單雙方會通過平臺交付訂金,平臺會記錄整個流程并產生信用評價,從而杜絕虛假貨源。
發力物流保險和人工智能
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運滿滿發布了“全國干線物流智能調度系統”,實現了智能車貨匹配、智能實時調度、智能標準報價,以及對物流信息的全程追蹤和可視化,讓匹配的效率更高,智能線路規劃更加準確,減少了配貨時間和空駛率。
據了解,通過數據挖掘,目前運滿滿的匹配成功率比一年前提升了30%,匹配效率提升了2?3倍,糾紛率減少80%。
而這背后都離不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運滿滿已經同阿里云達成合作,將借助他們的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針對公路物流的大數據展開研究。
張暉說,目前運滿滿每一個用戶身上都捆綁了上百個畫像,包括司機一個月跑了哪些地方,在某個地方逗留了多長時間,跟誰通過交易電話,最終跟誰生成了運單并進行線上支付,評價如何,在卸貨地點的等待時長,等等。根據這些數據,運滿滿可以更為準確地測算運價,甚至還能推演出未來幾天的價格。
除此以外,運滿滿還同平安保險進行合作,提供基于用戶場景與需求的保險解決方案,共建包括金融服務體系、支付結算體系以及信用體系在內的物流金融新生態。
“接下來,運滿滿將通過大數據的數據挖掘繼續深化對整車干線整個生態的優化,包括提高配貨的效率,降低空駛率,把它做到極致?,F在還有空間?!睆垥熣f。
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了解到,目前運滿滿還未實現盈利,但張暉預計明年將能實現盈利。而對運滿滿而言,這萬億級的市場也充滿著無限想象空間。
運滿滿融資情況
2013年11月,獲由天使投資人王剛所投的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2014年11月,獲500萬美元A輪投資,投資方為光速安振;
2015年5月,完成億元以上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及光速安振;
2015年8月,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馬云旗下云鋒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及光速安振跟投;
2016年6月,完成5000萬美元C2輪融資;
2016年12月,完成1.1億美元D1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