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素瓊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小學課改也在不斷地加強,如何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正確地運用“層級教學”是留給當下小學數學老師們重要的研究課題。對“層級教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見“層級教學”的運用一定要得當,凡事過猶不及,本文通過介紹“層級教學”的概念和內涵,對在小學數學課堂正確運用“層級教學”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關鍵字】 層級教學;小學數學;內涵概念;意見建議
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要求學校教師要全面地創新課堂教學的設置,“層級教學”作為教學新形式,引起了小學數學老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充分發揮“層級教學”的教學優勢,要不斷地探討和試驗,因此,在課堂中“層級教學”的應用變得十分重要。
一、“層級教學”的概念內涵和重要意義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展”是當前教育提出的重要目標,因此“層級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浮出水面,總體而言,“層級教學”和古代提出的“因材施教”有異曲同工之妙。“層級教學”教學的提出是符合當下教改要求的教學模式,在課程引導中給予不同的教學輔導和幫助,實現了不同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共同發展的目標,因此是教育改革不斷發展的一種必然化的趨勢。
“層級教學”就是根據當下教學改革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素質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不同的需求制定符合全部學生的教學目標,同時展開教學輔導,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目標設定,給予不同的教學目標設定,學習基礎強的學生要求提升他們的思維素質,而且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側重讓其掌握書本的知識點,各有側重,因材施教,最后的目的就是實現不同素質的學生整體都得到提升。
“層級教學”作為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現實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不僅能夠讓不同學生得到相應的水平的提高,避免高難度,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制定“層級”教學目標,調動學生的整體積極性,提高教學水平。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正確運用“層級教學”的意見建議
為充分發揮“層級教學”的優越性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們要正確運用“層級教學”,結合實際經驗,認真分析探討,提出幾點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正確運用“層級教學”的可行性意見建議:
1.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可采取“分級”設置
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置時,要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目標,尤其是教材的難點,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性和學習興趣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已達到教學目標的設定效果。因此,老師在掌握教學重點、難點的同時,要結合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2.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層級”教學
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因此教師必須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際中分別對待不同的學生。如果說學生的課堂表現不一,對于表現活躍的學生,老師可以不用主動地調動,而表現沉默的學生,老師可以通過提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提高其課堂表現得活躍程度,這就是所謂在實際中,制定“層級”。
3.在課后練習中,實施“層級”教學
由于學生本身的接受能力不同,對于課本的知識點掌握程度就不同,所以對學生的課后練習的要求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說,在數學應用題設置時,可以設定選做題供有能力的學生練習,促進其能力的提升和延伸,而能力稍差的學生也不會因不會做題而犯愁或者尷尬。
4.在學生評價時,實施“層級”教學
現實中每個學生對待別人的評價時反應不一,有的可能面對積極的鼓勵后會比較驕傲,而有的學生可能會奮發有為繼續努力,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不同的對待。而且在對待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也應該采取“層級”教學,對于學習靠前的要給以壓力,繼續督促前進,而學習后幾名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增加學生自信,迎難而上。
層級教學作為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被不少學校老師所采納,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了具體學生具體對待,有利于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地運用“層級教學”模式,不能因為“層級教學”讓學生產生被歧視的想法,要通過“層級教學”讓所有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適應這種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成績的提升和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紅梅.小學數學分層級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4,(2):125-125.
[2]楊宇.實施異步層級教學促進學生最優發展——層級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1,(11):141.
[3]楚思成.樹主體之“的”,發主導之“矢”——淺談層級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2,(1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