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鈞
【摘 要】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綜合課程、經驗課程,它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點。課標鼓勵提倡“綜合實踐活動在各學科中滲透實施”,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我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學科內容激發學生觀察、動手、實踐。
【關鍵詞】 小學科學;實踐活動
我們知道實踐活動是一門綜合課程、經驗課程,它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點。目前鼓勵提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各學科中滲透實施”,使綜合實踐活動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使各學科教師能齊頭并進、相互聯通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有機滲透的目的。如科學教師指導學生采集識別植物葉子,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葉子的天然形狀組合成巧奪天工的圖案,語文教師為它寫詩詞,音樂教師為這幅畫譜曲……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我根據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科內容激發學生觀察、動手、實踐……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較全面的培養。
一、結合教材,觀察實驗
課外的觀察、實驗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增強能力的重要途徑。按科學課的要求,有許多觀察、實驗活動需在課外進行,如向日葵的生長發育、根的吸水實驗等等。因此在課堂之外,經常指導學生圍繞課堂教學內容獨立進行觀察、實驗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有效途徑。
如遇到“花由幾部分組成”的問題,學生發表不同的觀察意見:“由兩部分組成”、“由三部分組成”、“由四部分組成”……此時,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概括出正確答案,由四部分組成的花是完全花,是典型花;由三部分或兩部分組成的花則是不完全花,帶有特殊性,最后統一學生認識。此時學生雖由觀察獲取到新知,但其任務并未完成,結論是否正確,只有在運用新知進行新的觀察實踐中才能得到驗證。因此,在課后可指導學生繼續觀察各種各樣的花是由幾部分組成。
再如,做種子發芽實驗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從選種、播種到澆水完全由學生獨立操作。當種子陸續發芽時,學生高興得奔走相告,都爭著讓老師看自己的豆苗。可見課外的觀察、實驗活動都是不可少的。
二、結合教材,采集制作
科學課涉及知識廣泛,內容豐富。在高年級教學中,經常會涉及到潛望鏡、風車、風向標、望遠鏡、儲蓄罐等小制作的自制。課堂上教師布置學生完成,能夠激發學生的自我創造欲望,充分發揮其潛能,他們也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困難,解決過程中他們會去查閱書籍、詢問家長、求教老師,這就使他們具備刻苦鉆研的品質、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迎接更大挑戰的勇氣。
結合動物、植物、巖石等知識的學習,帶領學生到野外采集、制作標本。如學習了植物種子的構造和種子的傳播方式后,便指導學生根據植物的生長期采集種子,幾個月下來,共采集百余種種子,并經過篩選分類制成種子標本。可見野外采集活動,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采集、制作標本的方法,更加深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結合教材,考查參觀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結合學科特點、做到課內外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的自然環境及有利條件,培養學生多種實踐能力。如帶領學生到野外考察水域、土壤,參觀工廠、計算機機房等。如學習有關水域污染的內容后,可組織學生對村附近的河流進行考察。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學會了水域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怎樣區分水質的好壞。還針對考察中發現的水域下游污染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寫考察報告。其中有一個學生在報告中建議:(1)村委會要合理使用河水,盡量不要有臟物出現;(2)要控制好河流附近造紙廠污水的排放。他的報告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增強了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加深了他們熱愛家鄉的感情。
四、結合興趣,組織活動
結合科學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立了各類興趣小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發揮他們的特長。如飼養小組的學生在用水槽飼養蝌蚪過程中發現,蝌蚪變成青蛙只有紐扣那樣大小,且身體是黑色的,當他們提出為什么時,我便讓他們去觀察池塘中青蛙的生活環境并和他們用水槽飼養進行比較。經過分析、比較,學生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室內光線不如池塘充足,水槽活動范圍小、又缺少綠色,所以青蛙長得又小又黑。于是他們把青蛙放回了池塘。
五、科學實踐,教學相長
融洽師生關系——在科學實踐活動中,改變了傳統課堂上師生角色的單一性,在共同探討問題、共同操作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與教師的相互合作精神,師生交流機會增多了,彼此間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從而保證了實踐活動繼續開展。
提高學生的素質——每參與一次實踐活動,學生就要通過上網、閱讀科普書籍、報刊,或向專業人員咨詢等多種途徑,以獲取相關知識,并且親身實踐。學生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方式。既培養了動手操作、觀察實驗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駕馭知識的綜合能力。
當我與學生一起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時,我也充分體驗到做社會人的感受,而學生在各種能力方面也充分得到提高,實踐活動給了學生一個實在的經歷過程,一個自主活動空間,是每一位學生需要的成功過程。實踐活動既讓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興趣、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科學實踐活動使我們走向更為遼闊的空間,使我和學生愛上了科學、愛上了大自然、愛上了生活。
總之,小學科學課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從小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學生科學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像課本上說的那么簡單,教學要適應時代的改革,現代科學教程需要學生多多實踐,力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科學真正服務于學生,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