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陶榮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一個班級也需要行為規范的約束。它是維系一堂課的樞紐。好,則課堂效率高;差,則上者誤區,聽者乏味。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究其原因,針對各因,進行規范,這樣才會在學生幼小稚樸的心靈中,烙下良好習慣的印痕。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則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學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使學生在后天的學習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古人也說過:“養其習于童蒙。”那么怎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行為規范?我覺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尋找根源,找出原因
行為規范通常是通過學生在平時與課堂上表現出來,一般較集中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如多動癥,自身的控制能力極差,常常不由自主地做出不合時宜的動作或發出不合時宜的聲音;有些雖不是多動癥,但也是非常的活潑好動,常常成為自身的行為障礙;還有些學生則是故意的,覺得很有意思,很能表現自己。
二、個別現象,各個指導
針對多動癥的同學,盡量多提醒,或以眼神,或以手勢,使其盡量意識到上課應專心、認真,同時稍有好轉,即用鼓勵性的言語進行表揚,使其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改進。又如針對活潑好動型的學生,除了不斷提醒,及時表揚以外,我覺得還可以通過小組與小組,個人與個人,男同學與女同學的競賽得以規范,使之得到良好的實效。再如針對故意調皮搗蛋型的學生,可以采用不斷表揚其他好的同學,以使其意識到這樣做的后果,也可以在課后找其面對面談話,究其原因,講理,使他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而后改進,并及時改正。
三、榜樣教育,榜樣效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行為習慣的訓練中,應注意在同學中樹立先進典型,對于作業書寫認真、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以及發生在班里的好人好事,一經發現就及時在班上進行宣傳表揚,并利用晨會課、班會課時間給這些同學發放小紅花,要求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并指導他們由仿效榜樣的行為過渡為自己的自覺行為。
四、獎罰分明,促使改進
每個學生對自身的榮譽看得較為緊張,每每在“雛鷹爭星”中得到一顆星就會欣喜若狂。針對這種情況,可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跟學生“約法三章”:1.上課認真,不做小動作,不開小差者,每節課都可以得到星。2.平時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不做危險游戲者,每星期都可以得到星。3.在平時的小組與小組、個人與個人、男同學與女同學的競賽中,給予進步的同學以獎勵。反之如違反了這些,則要適當地付出代價――扣掉星。對此,很多同學都積極爭取,而且形成你追我趕之勢,使他們有了自我約束的動力。
心理學告訴我們,先天素質是個性發展的前提條件,就一般人來說這種條件是相差不遠的;后天養成是個性發展的決定條件,而這種條件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從以上幾點,我相信學生能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能做到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自覺自主地形成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