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
本文以下簡要從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缺乏系統性,質量不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社會體育指導員種類較少三方面現存發展困惑出發,探尋幾點解決對策。
一、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的困惑
1.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質量問題。目前我國針對社會指導員的法制法規仍不夠健全,管理較為缺乏系統性,管理程序具有無序性。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雖已具有一定程度的速度和規模,各級體育部門對此也一直給予了支持。但是在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速度快、規模大所帶來的負面困惑,即發展質量不高。且我國較為缺乏指導員的再培訓機制,而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及進步,新的相關法律規章的出臺,則會影響社會指導員的工作質量。
2.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種類需求問題。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缺乏較為完整的種類劃分,僅僅按人員的各自工作特點與性質不同而大致劃分為“組織管理”和“鍛煉指導”兩種。雖然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已分級別培養,如分為國家級、一、二和三級。但其僅僅根據行政級別對應確定此級別。而不同年齡人群、不同職業人群等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要求均不同,但其并未充分給予考慮,從而不能較好程度上滿足各類人群的健身指導需求。
3.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文化程度問題。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中要求:作為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必須至少具備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雖然目前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社會資源的不斷擴充,但據統計,在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總體數量的近1/5,其中還有部分人是小學文化水平。此外,我國社會指導員隊伍的年齡結構普遍偏高,據統計,大多數社會體育指導員是中老年人。其中,大多數社會指導員工作年限均較短。此外,由于經濟、政治、思想等發展因素的影響,我國社會指導人員的地域分布也較為不均衡,我國城鎮、農村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存在很大差距,農村的社會指導員發展較為緩慢。
二、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的對策
1.注重社會體育指導員系統細致管理。我國在此方面的進一步發展對策,可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如日本。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可在進行系統化管理時,從年齡程度對此進行進一步細致化分,如:青少年、年輕人、老年人體育指導員等。再如職工、競技體育運動指導員等。健康人、醫療患者體育指導員等等。如此按照不同參照物進行相關的管理,制度的構建等,才可達到進一步系統化、細致化的要求。
2.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多種類別培養。在注重指導員素質提升的同時,也需注重多種類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這易給一些文化素質較低的社會指導員如以參加成人高考等方式進入學校學習此專業的機會,也在與此同時吸引青年人才走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專業,接觸此職業。
3.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高校專業培育。通過在高校設置社會體育指導員專業的方式,可結合高校這個資源豐富的平臺,培養人才。高校具備很多培養社會指導員的資源優勢,如體育師資力量較強,系統化的、完整的教學方法,種類齊全的體育設施及器材等等。隨著我國政治、經濟與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望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開始設置此專業,充分重視此專業設置對加強學科建設,對提高社會指導員人才隊伍質量,并且以此充分煥發此專業的發展積極性,對與此相關的一系列的內容均具有積極作用。此外,中國各高校還應重視結合自身特色實行此專業的設置工作,在大背景下,望此專業在高校的設置能夠廣泛實行起來。此外,其需與各高校的制度完美相融合,須得到不斷地優化。希望各部門均能夠各自進行積極地探索,對于高校此專業的講授教師等素質也須進一步地優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將在更大程度上地促進中國社會指導員工作的發展。相關人員在高校設置此專業時,須注重整體發展戰略與目標的緊密連接,應充分注重其與教育資源、師資力量等人員與資源分配的問題。與此同時,更好地進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專業來培養優秀人才的工作,也利于促進高校整體教學質量與水平。
在實踐中,須根據此專業類別與人員職責的不同,實行分別設置。最終不僅合理地設置了此專業,還有利于各高校的總體發展目標與水平。因此,在設置專業的同時,還須進一步配合建設出高水平的教學團隊,促進高校社會指導員教學質量的提高。以進一步有利于促進高校社會指導員人才資源的最優效的有效配置,也充分調動教師的社會積極性。具體明確而言,還應增強高校社會指導員專業教師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其自身教學能力,增強其自身責任感。以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意識發展,從而達成此專業設置的最初目標,同時提升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教育發展水平。
總之,文章以上從我國現存三方面社會指導員發展困惑出發,簡要總結了注重社會體育指導員系統化管理、在高校教育中設置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專業、注重多種類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等幾方面的發展對策,以望利于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發展水平的提高,進而更好地促進社會體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