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穎
摘要:卡爾維諾以寓言的形式,主要講述了梅達爾多子爵在戰爭中被炮彈炸成兩半又復合的神奇故事。本文目的是通過研究《分成兩半的子爵》中善與惡對立統一的關系,從而挖掘其表達的現實意義,體會作者面對現代文明的異化時產生的批判和憂慮精神。
關鍵詞:寓言;善;惡;分裂
卡爾維諾在《分成兩半的子爵》的后記中寫道:“現代人是分裂的、殘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敵對;馬克思主義稱之為‘異化,弗洛伊德稱之為‘壓抑,古老的和諧狀態喪失了,人們渴望新的完整。這就是我有意放置于故事中的思想--道德核心?!雹俣≌f的主人公梅達爾多在戰爭期間被炮彈炸成了兩半,在這善惡的沖突對立中,作者展現了現代人的分裂和異質,并進一步表達了對現代社會下人類生存現狀的諷喻和擔憂。
一、極惡對社會的破壞--批判極權獨裁和戰爭主義
代表“惡”的右半邊梅達爾多子爵從戰場上先一步回到了泰拉爾巴,并開始了他血腥恐怖的獨裁統治。子爵用刀將許多動植物都劈成兩半;他將當時屬于輕罪的所有涉案人員絞死在絞刑架上;他把臨河懸崖上唯一的木橋鋸斷,害鄉民們跌落深淵;他還在城堡里放火,糟蹋自己的財產,并把老奶媽塞巴斯蒂亞娜殘忍地送到了麻風病人的村落。這些恐怖的現象體現了極端的“惡”對于社會的摧殘。上位者通過殘忍的方式進行著獨裁統治,摧毀了原有的統治制度,建立了一種血腥恐怖的倫理秩序。
“我們處于冷戰中心,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一種難以言表的不安,他們不具有看得見的形象,可是主宰著我們的心靈?!雹诳柧S諾運用豐富的想象力,以隱喻和象征的藝術手法,通過描寫梅達爾多統治下充滿恐怖和殺戮的氣氛,揭露了在現實生活中二次世界大戰對人們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也體現了20世紀以來西方的社會現實和冷戰時期令人恐懼不安的社會環境。就像文中說的:“我們大家統統都處于這個半邊身子的人的威力之下。他是我們服侍的主人,我們無法從他手中逃脫。”③戰爭使人性變得扭曲,惡的成分在不斷地進行作祟,并逐漸蔓延到人民中去,在這則寓言中和社會現實中都是如此。
二、善良比邪惡更可怕--批判宗教主義和現代文明
代表“善”的左半邊梅達爾多子爵回來了,凡是需要別人援助的人他都會去看望?!八街?,不再有山羊在峽谷里摔傷腿,不再有酒鬼在酒店里拔刀動武,不再有妻子受誘惑半夜里出去會情人?!雹茑l民們在好人那里感受到了仁愛,他們都歡迎愛戴著好人,但是逐漸好人也變“壞”了,左半邊梅達爾多子爵堅持宗教式寬恕和忍耐,無條件無原則地到處行善惠施,過于理想化的解決現實的矛盾問題。
帕梅拉對讀書一點興趣都沒有,她躺在草地上捉虱子,長久地打量自己的大腿。但好人卻眼睛不離書本,仍念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⑤,一心想要在這位村姑身上培養出文明高雅的風度。當鴨子跳上好人的書本時,好人連忙向后跳起,舉起那本已經合上的書。好人不顧愛人的喜好,并且有著禁欲的傾向,他追求著精神上的升華。這是一種在宗教觀念影響下扭曲的愛情。而且,《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屬于基督教英雄史詩,在好人心中它是神圣不可玷污的,所以在鴨子跳上書本時,即使書本已經合上,好人仍要跳起來將書舉起。
胡格諾教徒雖然在從法國逃出來時丟失了經書和圣器,但是他們仍懷著上帝降恩于他們的希望,不分男女,一起從早到晚地干活。但是,當好人來到胡格諾教徒居住地,看到骨瘦如柴的老人們在烈日下鋤地,便不問緣由地讓老人們不應工作,應該吃好喝好。好人的主張過于的自我意識化,他忽視了勞動和勤儉是胡格諾教徒的教義,沒有充分地理解教徒們。
好人經常去救助那些可憐的麻風病人,他不僅打算醫治麻風病人的身體,還打算醫治他們的靈魂。他總是對麻風病人宣傳著道德風范,插手他們的事情,不是表示憤慨就是進行說教。在壞人的統治下,麻風病人仍然能過著歡宴般的生活,但在好人的統治下,連那些獨特的樂器也被禁止,這使得女麻風病人的苦惱無法派遣,只能孤苦伶仃地在哭泣和絕望中度過漫漫長夜。麻風病人被正常的人們歧視,他們被社會所拋棄,他們通過尋歡作樂排遣自己的痛苦,用縱情尋歡麻痹自己以逃避現實。但好人絲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永遠不可能真正醫治好他們的靈魂。所以,“在這兩個半邊之中,好人比壞人更糟。”⑥
善良比邪惡更加不近人情,極惡被人們所摒棄,但極善也令人厭惡。就像卡爾維諾說道的:“邪惡的一半,那么地不幸,令人同情,而善良的一半,那么地愧疚,迂腐可笑。我從兩種對立的觀點出發,對以分裂作為真正生存方式的雙方都給予贊賞,并且痛斥‘愚蠢的完整?!笨柧S諾通過描寫極端完整的善和惡,體現了在分裂的時代背景下,人性被扭曲和分裂,具有著分裂意識。
三、善與惡的辯證統一
最后好人和惡人在爭奪新娘的過程中,重新融合成了一個完整的人。從此,梅達爾多復歸為既不好也不壞,善與惡俱備的人。卡爾維諾通過《分成兩半的子爵》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于是,當我寫一個完全是出自幻想的故事時,我不僅在不自覺地宣泄那個特殊時期的壓抑感,而且還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推動力?!雹咦髡叩淖髌肥欠e極的,它展現了具有活力的,強烈的樂觀主義。通過從主人公梅達爾多從分裂再到統一,作者都具有著強烈的現實諷喻性。邪惡是如此的令人恐懼,它給人們帶來了痛苦和折磨。但是善良雖然不像邪惡一樣殘忍血腥,但是他所謂的教化的文明引導讓人們也受到了捆綁與束縛。
四、結束語
梅達爾多的善良和邪惡歸于一體,彼特洛基奧多不再造絞架而造磨面機,特里勞妮不再收集磷火而治療麻風病和丹毒又去出海遠航,小說看似有了一個歡樂的結局,但是在小說最后,“我”仍然被留在了這片孤獨的荒島,“可是船隊已經消失在海平面以下,我留在這里,留在我們這個充滿責任和磷火的世界上。”⑧最后一切歸于完整,但“我”仍是不完整的,“我”被留在這里,繼續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著這一切,“我”仿佛就是作者,看到的是充滿責任和磷火的世界。
注釋:
① [意大利]卡爾維諾著;吳正儀譯.分成兩半的子爵[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第94頁.
② [意大利]卡爾維諾著;吳正儀譯.分成兩半的子爵[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第93頁.
③ [意大利]卡爾維諾著;吳正儀譯.分成兩半的子爵[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第41頁.
④ [意大利]卡爾維諾著;吳正儀譯.分成兩半的子爵[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第66頁.
⑤ 意大利詩人塔索寫的長篇敘事詩
⑥ [意大利]卡爾維諾著;吳正儀譯.分成兩半的子爵[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第78頁.
⑦ [意大利]卡爾維諾著;吳正儀譯.分成兩半的子爵[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第93頁.
⑧ [意大利]卡爾維諾著;吳正儀譯.分成兩半的子爵[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第87頁.
參考文獻:
[1][意大利]卡爾維諾著;吳正儀譯.分成兩半的子爵[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
[2]殘雪.輝煌的裂變:卡爾維諾的藝術生存[M].上海:上海文藝書版社,2009.
[3]劉會芳.卡爾維諾文學價值觀之“輕”探討[J],文學教育,2015.
[4]程撓撓.在寓言中召喚現實--卡爾維諾小說《分成兩半的子爵》的敘事策略[J].青春歲月,2013.
[5]鄧與評.徜徉在寓言與現實之間--論小說《分成兩半的子爵》的多元主題[J].時代文學,2011.
[6]王芳實;鄒建軍.從《分成兩半的子爵》看敘事視角的越界[J].當代外國文學,2008.
[7]王芳實.論《分成兩半的子爵》中不平等的“善”“惡”對立[J].外國文學研究,2007.
[8]王艷艷.在交流渴望中走向自我完整--《一個分成兩半的子爵》文本分析[J].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7.
[9]周小莉.《分成兩半的子爵》中的身體符號化及其悖論[A].邢臺學院學報,2012.
[10]王銀輝.《分成兩半的子爵》中的多元哲學寓意[A].綏化學院學報,2011.
[11]范冬梅,分成兩半的卡爾維諾--從《隱形城市》到《分成兩半的子爵》[A].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