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茂盛+趙文娟
【摘 要】學術出版作為出版優秀出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創造出版品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做好學術出版并非易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多個工作環節。本文結合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學術出版工作實際,從八個方面探討高校出版社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學術出版工作。
【關 鍵 詞】高校出版社;學術出版;作者;制度;質量;隊伍
【作者單位】秦茂盛,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趙文娟,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我國高校出版社是學校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2012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的通知》,對學術出版提出了明確要求。高校出版社,有義務服務好教學科研工作,繁榮學術出版,打造高水平學術著作。要做好學術出版工作,筆者認為,高校出版社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建立一流的作者隊伍
沒有一流的作者,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學術著作。劍橋大學出版社享譽世界,就因為其擁有一大批國際一流的作者。高校有豐富的作者資源,出版社應主動聯系院士、學部委員、“千人”“長江學者”“杰青”等知名學者,緊盯自然科學基金、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專項基金等各類重大科研成果,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多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西安交大社)積極聯系高校知名教授,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教授,“973”首席科學家盧天健教授、王鐵軍教授,法醫知名專家李生斌教授等,先后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學術著作。其中,《熱流體測量技術》(英文版)通過國外專家審稿,對勵德-愛思唯爾出版集團實現版權輸出;《數值傳熱學》連續3年位于全國檢索前10名,并成為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先進燃氣輪機設計制造研究》《中華民族基因組多態現象研究》成功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并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二、做實社內選題論證工作
出版社要堅持“以質論稿”,強化社內選題三級論證制度,選題論證不流于形式,把選題論證工作做實,層層把關,使優質選題脫穎而出,最終達到出好書的目的。重點選題可邀請行業專家參加選題論證會,提前為選題的學術方向把脈。為此,西安交大社先后出臺《圖書選題申報管理辦法》《圖書選題申報管理實施細則》等相關選題管理辦法,同時根據選題分類原則,成立兩個專項選題委員會:自然科學圖書選題委員會和人文社科圖書選題委員會。對學術著作選題,以鼓勵學術創新為主,重點考察選題的內容質量、出版價值,同時嚴格控制學術質量一般及超學科范圍的圖書選題。通過三級選題論證,杜絕和淘汰了一批內容導向不正確、學術價值不高、臨時拼湊的選題,達到了優化選題,出版好書的目的。
三、服務作者撰稿工作
要想收到“齊清定”的學術書稿,規范和引導作者編寫書稿至關重要。只有為作者提供可參考的寫作規范(主要指初次出書者),作者才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出版社的要求來撰寫書稿。為了服務作者、規范編前行為,西安交大社組織編寫了《編輯作者簡明實用手冊》,詳細規定了稿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文前文后內容,各級標題,公式、圖表、注釋、索引、參考文獻、相關國家標準、著作權注意事項等,同時為方便作者使用,組編了簡版的《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編著譯者須知》。正因為提供了細致周到的編前服務,大部分書稿均能達到出版要求,便于編輯開展審稿工作,從而提高了圖書的質量和出書效率。
四、堅持專家外審制度
要確保學術著作的水平,就要堅持專家匿名審稿,只有這樣才能將“職稱書”“結題書”“人情書”杜絕掉,將“拼湊書”“劣質書”去除掉,把好書遴選出來。出版社要建立自己的同行專家庫, 通過匿名方式, 讓同行專家對稿件進行盲審,客觀評價學術著作的學術水平和出版價值。高校出版社依托母校,有豐富的專家資源,建立自己的專家庫比較容易。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幫助出版社進行學術著作內容把關,對于提升學術著作的整體水平起到了極大的保障作用。例如,西安交通大學俞茂宏教授的《強度理論新體系》《西安古城墻與鐘鼓樓:歷史、藝術與科學》,當時我社的編輯對書稿內容把握不準,對學術前沿研究了解不多,于是邀請同行專家進行審稿,專家給出了很好的建議,認為該書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出版價值,使得出版社有了出版的信心。該圖書出版后,俞茂宏的“統一強度理論”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強度理論新體系》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西安古城墻與鐘鼓樓:歷史、藝術與科學》得到學術界的一致好評,并獲“首屆陜西圖書獎”。
五、強化內部流程管理
要保障學術著作的質量,就要建章立度,嚴格把關,強化社內“三審三校一通讀”的出版流程。西安交大社先后制定《編輯工作手冊》《圖書生產流程及規范要求》《書號實名制度下的圖書出版流程》《重大選題備案管理制度》《圖書審稿要求》《圖書編校質量檢查辦法》等一系列有關圖書出版的管理制度。在保障圖書質量方面,出版社一貫堅持編輯專業化和責任編輯上崗制度,所有學科編輯要求必須具有相關的專業學科背景,二、三審工作由具有高級職稱且有與稿件內容相關學術背景的教師或資深編輯完成,校對工作由具有多年校對工作經驗的人員交叉進行,通讀由從事編輯工作3年以上、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完成,從多角度確保圖書質量。雖然要求比較苛刻,但是這些措施對保障圖書編校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注重編輯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
出版社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就是出版社的未來,因此隊伍建設應是第一要務。高校出版社依托學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每年均有一大批的優秀大學生畢業,也可以吸引優秀人才加盟。既然人才招聘來了,就要注重培養。出版社要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講座,提高編輯的案頭工作能力和選題策劃能力;鼓勵年輕編輯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或專業會議,拓寬視野,了解學術和行業動態,結識新的作者和同行專家;為年輕編輯在職學習提供便利條件,鼓勵其參加行業業務培訓、在職攻讀學位等;對新編輯實行導師制,由具有多年編輯工作經驗的資深編輯帶領,讓新編輯鞏固崗前培訓所學的編輯基本知識,通過實際編輯工作,提高對稿件的處理能力;為年輕編輯創造機會和平臺,讓他們盡早參與大項目,通過參與項目鍛煉策劃和組織能力。西安交大社不論資排輩,讓年輕人勇于擔當,通過參與社里重點項目,大大提升了年輕編輯的綜合能力,同時打造了一支能力較強的編輯隊伍。
七、做好圖書質量把關
圖書質量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出版社的聲譽和品牌,是出版社發展的生命力。高校出版社要充分發揮高校和自身的人才優勢,由專業人員完成初審和二、三審工作,強化校對和通讀工作,實施印前抽查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把好圖書編校質量關。當然,圖書裝幀設計也很重要,通常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另外,圖書出版后,及時修訂和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西安交大社為保障圖書質量,成立編審與質量管控中心,專門負責圖書審稿和質量抽查工作,30余位專職和兼職審稿人員,全部為具有高級職稱的高校教師、出版社退休編輯、兄弟單位在職和退休編輯;實行圖書質量定期檢查制,及時分析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圖書編校質量實行責任編輯終身負責制,1年內造成2種以上圖書質量不合格者或者連續2年造成圖書質量不合格者,3年內不能獨立發稿,不能參加社內職務晉級,情節嚴重者,調離編輯崗位甚至予以開除。
八、加大圖書宣傳力度
圖書出版后,適當的宣傳工作也是必要的,否則圖書就會成為“庫存書”或“壓柜書”。組織相關人員積極撰寫書評,通過網站、紙媒、微信等各類媒介宣傳圖書,可讓更多的專家和讀者了解圖書。例如,我社出版的《西安鼓樂》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果,該書出版后,出版社舉行了圖書發布會,邀請相關專家對圖書進行評論,并邀請有關媒體對“西安鼓樂”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專題報道。該書由于內容質量高,加之宣傳工作到位,最終獲得“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獎)”。
另外,學術著作內容的數字化開發也很重要。學術專著大都受眾面窄,采取預售模式,實現數字化同步,作用有三。一是方便多渠道宣傳和銷售圖書;二是可節約成本,實現零庫存;三是利于出版社建立自身的數字資源庫。當然,也要關注國家各類基金項目,力爭將基金項目成果付梓出版。
總之,做好學術出版工作實屬不易,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要歷經諸多環節。高校出版社只要堅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嚴格按制度把好質量關,做好每一環節工作,就一定能做好學術出版工作,打造自身出版品牌,最終出版一批優秀的學術著作。
參考文獻
[1]鄔書林. 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 扎實推進文化繁榮發展[J]. 中國出版,2012(22):3-5.
[2]桂曉風. 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從編輯工作做起[J]. 中國編輯,2013(1):32-33.
[3]秦茂盛,趙文娟. 高校出版社人事代理制人才機制研究[J]. 出版廣角,2015(9)上: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