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龍
考慮到建設現代生態農牧區,關鍵要發揮好政策導向作用,使得功能區的農戶和地方政府保護生態有效益、不吃虧,建議進一步從國家層面上統籌設計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政策。
一是優先把草牧業作為生態區的主導產業。北方農牧交錯帶是我國旱作農業或雨養農業的主要分布區,牧草植被有著廣闊的生態適應性,同時在多年生牧草覆蓋下土壤不易侵蝕,對季節性干旱也有一定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改善了該區域的生態環境條件。因此,北方農牧交錯帶要以發展高效草產業、高效低耗飼料業和草食畜牧業為核心,恢復和保護受損草地生態系統,達到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生產的協調發展,實現改善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的雙贏局面。
二是加大對生態農牧區利益補償。北方農牧交錯帶經濟發展水平低,生態環境保護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加快建立區域重要農業資源臺賬制度,對耕地、水、生物等重要農業資源進行調查監測、分析評價。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突出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建立區域間的生態補償機制,把生產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結合,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恢復的關系。
三是完善綠色生態導向的產業政策。農牧交錯帶農村經濟基礎差,社會經濟結構不合理,在該區進行生態環境建設不可避免地會與一些村民的經濟發展需求相矛盾,退耕還林還草必然使某些村民的耕地減少;封山育林、草場圍欄封育也會影響村民的生活和能源問題。要以人為本,把解決好村民的收入問題放在首位,統籌安排好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建設,制定鼓勵發展二三產業的政策,利用財政、信貸等宏觀經濟手段積極推進農牧交錯帶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走出依賴自然資源發展經濟的傳統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