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慧
摘要:運用調查問卷與選取動物醫學文獻檢索慕課學生成績為研究對象相結合的方法,對89名動物醫學專業,本學期學習文獻檢索的本科生進行調查,并基于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提出提高文獻檢索慕課教學質量的建議等。本文擬在用戶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在文獻檢索慕課獲取的成績,了解文獻檢索慕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更好地促進文獻檢索慕課的發展。
關鍵詞:文獻檢索 慕課 教學 效果
一、調查方法及對象
選取2015-2016第一學期,動物醫學文獻檢索慕課為研究對象,文獻檢索慕課主要由理論教學、檢索實習、網絡自學、聯機考試等四個模塊組成,學生學習最終成績由面授+網絡自主學習+實習報告+上機考試4項成績綜合而成,各項所占比重為15:30:30:25。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呈現給學生的最終成績:平時成績(面授+網絡自主學習+實習報告)75%+聯機考試成績25%。并且根據課程特點設計出問卷,于2015年9月-10月,對本人所帶89名動物醫學2014級學生在網上教學平臺上,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85份,有效率為95.5%,以上所有的調查較為可靠且有效。
二、調查數據及分析
(一)文獻檢索慕課聯機考試成績方面
(“優秀率”指成績在80分以上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由圖可知:聯機考試優秀率為37.08%(33/89),及格率80.90%(72/89),并且最高成績97分,最低成績40分,平均成績72.93分。我校的文獻檢索課屬于公共必修課,也是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主要方式,沒有學習基礎的要求。況且慕課教學的聯機考試,在教學第一周就給出了470道的試題庫,其庫中僅單選、多選、判斷正誤三種題型,試卷按單選:多選:判斷所占比重為40:20:40,隨機選出100題。因此,只要稍微用心,不應該出現不及格的現象。一是說明學生對此課程不重視;二是說明學生對課程概念學習沒有興趣或者不適應通過慕課方式對概念進行學習;三是隨擴招的出現,學生的學習素質和學習意識和歷屆學生相比有下降趨勢,在實行慕課之前,文獻檢索課程平時成績和最終卷面成績所占比例為30:70,試卷以整個課本為基礎,沒有試題范圍,并且卷面成績最終決定了課程成績,而歷屆學生文獻檢索課卷面成績及格率90%以上。
(二)文獻檢索慕課綜合成績方面
由圖可知:聯機考試優秀率為37.08%(33/98),及格率100%(98/98),并且最高成績92分,最低成績60分,平均成績79.88分。說明文獻檢索慕課的最終成績是由平時成績(面授+網絡自主學習+實習報告)75%起決定作用,及格率100%表明,學生對慕課這種自主學習方式較喜歡,也貼合當今網絡發展要求,但網絡自主學習存在掛上課時間現象和實習報告有抄襲現象。因此,對學生平時成績真實的判定存在一定的困難性。
(三)文獻檢索慕課教學效果調查
通過文獻檢索慕課學生成績,我們對文獻檢索慕課教學效果,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對文獻檢索慕課教學效果有更深的了解,本人對教授的動物醫學89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由圖可知,超過85%以上的學生認為,文獻檢索采用慕課教學方式較好,少于5%的學生認為不好。因此,學生對獻檢索采用慕課教學這種自主學習方式較喜歡也容易接受,和上述學生的慕課綜合成績的結論相一致。
由相關數據得出,文獻檢索課慕課教學方式比傳統文獻檢索課,受學生歡迎,但是50%學生選擇混合教學方式。因此,根據問卷文獻檢索課,應適當增加理論課的學時。
由相關數據得出,文獻檢索慕課學習討論(4學時)和實習教學(10學時)兩個模塊,屬于傳統教學,也體現了混合教學的內容,學生們認為收獲最大。網絡教學平臺自學,同學們也較喜歡。也有部分同學認為體現文獻檢索慕理論知識的試題庫,在慕課學習中收獲最大。
三、提高文獻檢索慕課教學質量的建議
據學生成績和問卷調查分析,文獻檢索慕課取得了與傳統教學相似的教學效果,并且學生較喜歡通過慕課方式來學習次課程。但為了提高文獻檢索慕課的學習效果,以適應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基于上文的調查數據與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文獻檢索老師要認真研究分析教材,使慕課的微課資源既聚焦重點、難點、疑點、困點,又能適應和超越學生需求,也可引進校外甚至國外名家、名師的精彩短視頻資源,來激發學生的興趣[1],并實現大學生認知、情感、思想的轉變。
(二)健全和完善慕課管理制度
建立網上教學檢查制度。利用網絡技術手段監控學生利用網絡日常學習情況,以避免敷衍掛機現象;通過自主學習和專門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采用一定的教學機制,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以利于引導學生學習并積極參與學生互動;并對學生進入網絡教學平臺課程次數、閱讀教學材料的時間、在線時長等情況,及時向學生反饋,以引起學生的警示,從而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
(三)建立交流、協作的教學理念
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這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文獻檢索教師團隊,需要更多的交流、協作,以適應慕課教學模式創新的理念的轉變,實現教師隊伍的個體學習、協作學習和團隊學習氛圍的形成,來更好滿足本課程對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學會學習、學會交流,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教學目的。
(四)根據文獻檢索課程特點,建立混合教學方式
根據我校文獻檢索課慕課教學具體做法以及學生的成績和問卷調查可知,教學模塊的時間還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以體現慕課線上學習的自主性和課堂教學優勢,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實現兩個課堂的融合,提高文獻檢索教學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羅珍.“慕課”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的實踐邏輯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2).
[2]羅國鋒.結合慕課的多評型文獻檢索課翻轉課堂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5,(23).
[3]黃燕華.黃常青.薛華.慕課輔助文獻檢索課的耦合教學研究[J].情報探索,2016,(06).
[4]劉峰峰.慕課環境下的高校信息素養教育[J].情報探索,2015,(03).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