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英
(中鐵隆昌鐵路器材有限公司)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進步顯著,其中,對外商業貿易功不可沒,對外出口的持續增長對我國經濟的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由于我國外貿模式和工業模式稅收的差異性,許多對外貿易企業開始重視對出口稅率政策的研究,開始進行出口退稅稅收籌劃,爭取為企業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對當前出口退稅籌劃及稅收籌劃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幾點對策建議,以期能夠為我國對外出口企業的稅負籌劃提供幫助。
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稅收籌劃
據相關部門調查顯示,14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生產總額的46.8%,同比增長7.9%。這一數據表明我國的對外貿易活動十分發達,已有很多企業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同時,我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免稅退稅政策來激勵出口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進一步促進我國生產總額的提升。但由于我國出口退稅制度還不成熟,部分企業對我國的出口稅收政策不不了解,不能夠做出合理的企業稅負籌劃,導致企業經濟效益受損,難以繼續運營。而也有些企業利用我國退稅政策的漏洞,偷稅、漏稅、欠稅等。長此以往,不僅損害其他合法遵守國家政策的企業的經濟利益,也不利于我國出口退稅政策的發展與完善,這些都是需要進行深入考慮的。
一、出口退稅稅收籌劃概述
1.出口退稅的含義
對于特定的區域或者國家,將已經報關離境的出口貨品所繳納的消費稅和增值稅進行返還的稅收制度,稱之為出口退稅,這種稅收制度有助于提升地區或者國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有助于各國之間的商貿往來。出口退稅通常分為零稅率和多征少退兩種,而零稅率原則在實際操作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以減免稅為代表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征管中的“漏洞”現象尤為明顯,這些問題導致出口產品的實際稅額與政策稅額存在不小的差距,使得退稅率小于或者等于政策稅率,進而使企業的生產成本有所增加,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2.出口退稅的形式
出口退稅一般有不免不退、只免不退、又免又退三種形式。不免不退是指國家對出口的產品,不退還銷售前所繳納的稅額;只免不退是指對于特定的產品在銷售時不征收相應的稅額,這類產品在生產或者銷售前一般是不需要繳納稅費的;又免又退是指對于特定的產品在銷售時不收取相應的稅費,而且退還銷售前繳納的稅費,以固定稅率的方式退還。
3.出口退稅稅收籌劃的意義
首先,出口退稅稅收籌劃可以有助于企業提升會計核算水平和會計管理水平,可以對企業的生產模式和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可以對企業內部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其他資源進行有機的結合、調控,達到對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其次,企業可以依據當今的稅收政策制定稅收統籌方案,減少所繳納的稅款或者達到免稅,進而在遵守我國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下,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企業出口退稅稅收籌劃的有效方法
1.利用產品加工方式進行稅收籌劃
合理利用產品的加工方式是企業進行出口退稅稅收籌劃的常用手段之一,多數企業在對外銷售產品的加工上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進料加工,這種加工方式是指由國外廠商提供原材料,而國內的廠商則負責生產,最后再由相應出口國的公司進行銷售任務;另一種是來料加工,這種方式是指從國外廠商獲取原材料,由國內公司進行加工和裝配,最后銷往國外。當兩種加工方式都是采用國內原材料時,由于退稅率一般低于征收率,此時采用進料加工則使產品的生產成本有所增加,采用來料加工時,原材料不需要支付外匯購進的稅率,出口時也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國內的原材料是可以抵扣免征的稅額的。因此,企業在進行出口納稅籌劃時,在國內原材料比例小于國外時,來料加工明顯更具有生產優勢。舉個例子來說,某生產企業從國外進口四百萬的原材料,國內原材料是十萬,免稅比例為百分之九十,關稅稅率百分之十五,退稅稅率百分之九,如果該企業出口銷售收入總額為六百二十萬,則此時采用進料加工時,關稅為六萬,當期繳納稅額十五點四二萬,稅負總成本二十一萬四千二百;而采用來料加工,采用同樣的計算方式,稅負總成本為三萬兩千元。所以對于企業來說采取不同的產品加工方式,則會導致產品生產成本的不同。
2.利用產品銷售模式進行稅收籌劃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時同樣可以從產品的銷售環節入手,合理的銷售方式可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當前,我國生產型廠商的銷售模式主要是出售給外貿企業或者是自營出口,同樣由于退還稅率通常低于征收稅率,這兩種銷售方式在出口退還稅收金額上也有所不同,實際操作中發現,此時采用出售給外貿公司的銷售方式,可以減少所繳納的稅額或者多退還征收的稅額;當征收比例和退還比例相同時,這兩種銷售方式繳納稅款相同。舉例來說,某企業耗用國內原材料六千萬,增值稅率為百分之十七,貨物銷售總額一億,退稅比率為百分之十三,可抵用稅額為一千零二十萬,則采用自營出口的銷售方式的時,增值稅率和退稅稅率所造成的缺口為四百萬,采用另一種銷售方式時,如果將其中八千萬出口至相應的外貿企業,則缺口為三百二十萬。因此表明,銷售方式的不同,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是不同的,企業的稅收籌劃也是不同的,具體要依據稅率的退稅率和征收率而定。一般來說,銷售至外貿公司所繳納的稅額比自營銷售要低。
3.利用申報期限進行稅收籌劃
多數生產企業的出口業務通常是穩定在某一時間或者是和國內業務循環進行的。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合理利用申報期限就顯得尤為重要。舉個例子來說,對某企業來說單證齊全的申報時間為三個月,且七月份和八月份公司業務差別較大。該企業六月份出口業務為一千萬,增值稅率為十七個百分點,退稅率為九個百分點,七八月份加大國內的訂購量,七月份采購原材料七百萬,銷售額為一千萬,預付款項兩百萬,且已預定八月份原材料一千五百萬,七月底,生產設備到貨一百萬并取得相應的增值稅發票,余下一百萬設備,八月初到貨,八月份銷售總額一千萬,七月份時已收齊上個月的出口單證,沒有期初留抵稅額。如此在不考慮國際匯率變化影響的前提下,當七月份單證齊全進行申報時,銷售稅額為一百七十萬,進項稅額為一百三十六萬,當月增值稅為三十四萬,無應退稅額,八月份銷售稅額為一百七十萬,進項稅額為二百七十二萬,留抵稅額為一百零二萬,免抵稅額九十萬,應退稅額九十萬。由此可以發現,企業可以通過合理控制單證申報上交時間來準確把握退稅的金額。三、提升企業出口退稅稅收籌劃水平的建議
1.保持籌劃的靈活性
稅務籌劃人員應遵守相關規定,著眼于宏觀大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合理制定稅收的籌劃方案,敢于探索,敢于發問。一個高素質、高水平的稅收籌劃團隊,應及時聽取各方面的批評與建議,時刻關注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采取更多、有效的計劃對策來降低的稅收籌劃的風險性,留出可控空間,使籌劃方案有足夠的靈活性,不斷進行籌劃內容的完善與更新。
2.依法進行籌劃
是否依法進行籌劃是整個稅收籌劃最重要的一環,也是稅收籌劃能否成功的重要標準,所以這就要求稅務籌劃人員,必須要懂得相關稅制的法律法規,時刻留意稅收政策的變動,能夠對稅收政策進行深層次的解讀,要保證所制定的稅收方案是受我國法律法規保護的。其次,要準確把握稅務籌劃和合理避稅間的關系,從減輕稅收負擔來看,稅務籌劃與合理避稅有相同之處,但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合理避稅是指稅務人利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手段和制定周詳的規劃,利用稅務法律的不完善,達到減少稅額目的的方式。這種方式是違背立法精神的,是與立法的目的不相符的。雖然很多國家對于這種方式并沒有明確的表態,但這種方式是被很多企業和國家所不齒的,甚至有些國家單獨制定相應的法律來進行制約。所以在制定稅收籌劃方案時,要合法且符合稅收政策的指導方向,盡量規避企業進入騙稅、逃稅的危險境地。
3.加強財務人員培訓
稅收籌劃是一個綜合性學科,涵蓋稅收法律法規、財務、經濟貿易、物流管理、投資貿易等多個專業,知識構架也較為復雜。這就要求稅收籌劃的工作人員要有較高的綜合素養,能夠有較強的綜合處理能力,能夠從多個專業中不斷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對于生產企業而言,要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稅務能力培訓,及時發放相關稅收政策的更新,在篩選稅收籌劃人員時,要從嚴篩選,不僅要從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考慮,也想從其綜合素質進行考量。如此企業的稅收籌劃才能更可靠、更完善。
四、結語
隨著對外貿易量的增加,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已日趨完善,對外出口企業應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做好企業稅負籌劃,合理利用國家政策的扶持,運用正確的納稅技巧,來降低企業的對外貿易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國外競爭力,為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孟祥東,班藝.基于法務會計視角下的企業稅收籌劃方案設計[J].商業經濟,2015(12).
[2]王文清.免抵稅額對生產型出口企業的影響與風險防控[J].財務與會計,2016(12).
[3]劉群.生產企業出口退稅及稅收籌劃[J].現代商貿工業,2016(14).
[4]常磊.淺談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出口退稅方式、流程及籌劃:以阿爾及利亞貝賈亞連接線項目為例[J].西部財會,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