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聰慧
(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從反洗錢風險管理框架和四大核心工作兩個方面闡述了保險行業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的基本情況,并且對現有的監管政策和最新的監管要求做了簡要的介紹。
反洗錢風險管理
一、引言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日趨復雜,恐怖事件頻發、金融犯罪呈現諸多新的特點。我國國內洗錢及其上游犯罪、其他金融犯罪有增無減,部分案件造成了重大的社會影響,同時,我國面臨著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FATF)第四輪反洗錢評估,國內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形勢日趨復雜化、嚴重化。保險公司作為重要的金融企業,在落實國家反洗錢政策、落實監管反洗錢規定、履行反洗錢責任與義務方面起著關鍵且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反洗錢風險管理就成為保險公司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反洗錢風險管理的基礎框架
對于保險公司開展反洗錢工作、加強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的目的至少有2個:第一是滿足監管要求,落實國家及監管政策;第二是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防范客戶利用公司正常經濟業務進行非法洗錢活動。為達到以上目的,保險公司應從組織架構建設、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監督與評估等方面開展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
(一)反洗錢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建設。按照《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的要求,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專門機構或內設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通常,保險公司按照內控管理原則,設置了科學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滿足內控管理三道防線的職能部門,僅需在此基礎組織架構上將反洗錢風險管理的各項職責合理的分配,同時,為了確保公司內部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有明確的領導組織,保險公司會在經營層設立反洗錢領導小組作為反洗錢工作的日常決策機構,并指定某部門作為反洗錢工作辦公室(一般為法規部門),牽頭開展各項工作。
(二)反洗錢風險管理制度建設。制度是公司落實監管政策、內部管理要求的重要工具。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會直接影響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按照監管規定,保險公司應至少制訂反洗錢工作管理、客戶身份識別、交易檔案的保存、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的報告、重大洗錢案件管理、宣傳與培訓、反洗錢案件協查、保密、審計等方面的制度,同時,保險公司需要將以上各項管理要求切實的落實到銷售管理、保險業務管理、財務管理、投資管理等各項經營管理中,確保各項反洗錢監管政策、內部管理要求有效執行。
(三)反洗錢風險管理文化建設。一個公司的行為取決于公司領導及各級員工的行為,每一個人的行為取決于自身的思想、眼界和意識。倡導和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培養公司員工主動的風險管理意識,推行風險管理創造價值,形成人人懂風險、人人控風險的合力,將對開展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監督與評估。自2006年《反洗錢法》頒布以來,各保險公司按照監管要求逐步建立起反洗錢風險管理體系,一般包括了成立反洗錢領導小組、建立內控制度、報送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落實客戶身份識別及交易記錄保存、建立客戶洗錢風險評估體系、開展反洗錢培訓及宣傳等工作,但經過將近十年的工作沉淀,各保險公司洗錢風險管控的效果又怎么樣呢?沒有一個合理的評估標準,可能這個問題是無法回答的。2015年至2016年,各保險公司按照監管要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逐步建立了公司反洗錢自評估體系,對公司宏觀的反洗錢政策、業績增長帶來洗錢風險的可能性、銷售管理中對洗錢的管控、業務管理中對洗錢的管控、財務管理中對洗錢的管控、反洗錢異常交易的識別與報告、反洗錢宣傳與培訓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自評估,同時,結合外部監管的現場和非現場監督情況。一定程度上可以對保險公司的洗錢風險管控效果給出一個客觀、合理的評價。
三、反洗錢風險管理的四大核心工作
反洗錢風險管理有四大核心工作,即客戶身份識別、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送、交易記錄保存、客戶洗錢風險等級評估。四大核心工作體現了在事中、事后各項業務管理環節的反洗錢管控手段。
(一)客戶身份識別。是反洗錢風險管理的基礎工作之一,要求保險公司在接受客戶業務申請且達到一定標準時,核對客戶關系、登記客戶基本信息、留存客戶身份證件影印件。這是貫徹“了解你的客戶”,開展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的前提。
(二)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送。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是監管部門總結的洗錢案件的特征,真實的洗錢案件一定會具備以上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特征,但具有以上特征的保險業務不一定是洗錢案件。所以保險公司在落實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的識別過程中,不能單方面的看這些特征,而是要結合客戶的基本信息、社會背景、資金來源、交易目的等各方面綜合信息,以判斷交易是否符合疑似大額交易或可疑交易。
(三)交易記錄保存。是一種防御性的風險管理措施,確保通過保存的交易記錄可重現客戶的一切交易行為,為洗錢案件的事后調查提供足夠的證據材料。
(四)客戶洗錢風險等級評估。是一種主動的風險識別手段,實時對現有的存量客戶和新客戶按照一定的風險評估標準確定洗錢風險等級,對高風險客戶采取限制性的管控措施,對低風險客戶采取簡化、高效的業務處理措施。按照2013年監管部門的推薦方法,各保險公司一般通過對客戶的基本屬性、業務發生地域的洗錢風險狀況、客戶申請業務的洗錢風險狀況以及客戶所在行業或職業四個方面來評估客戶的洗錢風險等級。
綜上所述,自2006年中國《反洗錢法》頒布以來,“十年磨一劍”,保險公司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已日趨成熟,形成了較為完整反洗錢風險管理體系和框架。2016年12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送管理辦法》(人民銀行令[2016]3號),進一步嚴格了監控標準、完善了反洗錢異常交易報送流程,為保險行業反洗錢風險管理工作提供了進一步的指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2006.
[2]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2006.
[3]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已廢止).2006.
[4]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2007.
[5]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戶分類管理指引.2013.
[6]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