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龍
(鄭州工業貿易學校)
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儀表言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記。這就要教師在課堂上展現出自己的獨具的個性形象和魅力,使課堂教學在師生融洽有序的環境中進行。教師在個性形象的完善上要注意自己的體式語言、要有儒雅的精神風貌,這些都需要學習感悟和積累。展現教師良好的個性形象,使學生投入到教師所展示的課堂學習氛圍中,身教言教的結合,會給學生帶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教師學生個性形象
一、教師應有良好的體式語言
教師的體式語言是一種十分有趣而復雜的無聲語言,它通過人的形體、態勢、表情來表達人的豐富情感。
1.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用眼神和學生交流
博厄斯說:“眼睛是靈魂的窗戶,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看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發現的眼睛和學生溝通,多用眼神和學生交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生能正確回答,可用和藹親切的眼神表示贊許,給學生以精神的鼓勵;學生緊張拘謹時,教師應用期待的眼光給學生以鼓勵,使他們自信說出自己的見解。這些眼神,都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活潑的氣氛中獲取知識。
2.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面部表情的變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 梅拉的實驗公式表明:人獲得知識的信息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這說明教師的面部表情在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神態自若是其勝任工作的外在表現,也是其知識、能力、氣質、機智、經驗的綜合反映。如果教師儀態大方、春風滿面,就會給學生和藹可親之感,使學生樂意聽講,師生關系融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反之,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臉色陰沉、面孔呆板,就會給學生壓抑之感,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二、教師要有儒雅的儀表風度
1.教師著重應大方得體
在現代社會里,著裝是一個窗口,著裝的訣竅不在于華貴與時髦,而在于得體與和諧。目前有些教師的著裝越來越時髦,但極少數教師因未能準確把握度,反給人華而不實之感,引起學生對教師的非議,影響課堂教學氣氛。教師穿著既要趕得上潮流、不落伍,又不失學者風范。為此,教師在服飾打扮上應做到:端莊大方,個性鮮明,文雅瀟灑。
2.教師課堂用語要優雅規范
“言為心聲,語為人鏡”。優雅的用語,是一個人知識、修養、文明程度的體現。具體而言,教師優雅的用語要具有直觀性、動態性及簡潔性。用直觀、形象的描述給學生以美感,;抑揚樣頓挫的聲調給學生以動感;以簡明生動、新鮮活潑的表達給學生以樂感。這樣一來,我們不難看出:表達清晰、用詞生動、感染力強的教學用語,再加上豐富多彩的手勢語言,將使教師的授課增添無窮的魅力。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朝氣
中專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喜歡別出心裁和標新立異,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強烈的創造欲望。有關研究表明,中專生的求異思維的發展非常明顯,而求同思維的發展則比較緩慢,這也是中專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原因之一。
針對中專生的個性特點,教師形象也要富有時代的朝氣,這種朝氣,集中表現為當代教師的精神面貌。那些創新能力強的教師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深受學生的擁戴。教師在學生面前的精神狀態,自然而然地成為審美客體,通過自己的形象示范,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
三、教師要注意個人品格、經驗、知識的積累和提高
1.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義在《續師說》中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未師矣。”“學為人師,德為世范”更強調了教師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科技的迅速發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諦,才能真正立足于社會。高尚的道德品質是教師贏得學生尊敬和信賴的首要條件,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責任的呼喚。為了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每位教師在工作中要勤于自我反省,勇于虛心學習,不斷效仿榜樣,自覺修煉,刻苦踐行,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廣泛涉獵個學科,各領域重要知識和最新成果,以提高自身的綜和知識素質;在教育實踐上的基礎上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轉變教育觀念,形成與時代精神相通現代教育理念;苦練專業技能,努力提高業務能力。
2.教師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
陶行知:“愛滿天下,以身作則,自化化人,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自覺覺人,自勉勉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學生逆反對抗、違反校規校紀等具體情況。這要求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極大的耐心,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與科學的調適方法,避免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揚高尚、正義、真善美的價值觀念,把正直寬容、不驕不狂視為做人的準則,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理解學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決問題。
3.教師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的素質形象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去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因此教師也要有策略地提高師格修養,要公正、仁慈和有義務感,培養健康、健全、正直的學生。新時代教師必備的素質是多樣的,如電腦水平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彌補自身知識的欠缺和不足;在教育實踐中注重培養全新思考問題的方法,保持對新事物、新信息的敏銳感和好奇心,以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刻苦鉆研業務,大膽嘗試教改,勤于實踐,善于總結,增強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科學安排工作和休息,加強體育鍛煉,擴大興趣范圍,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以保持自身的身體健康。
教師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還應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轉變教育觀念,形成與時代精神相通的現代教育理念;苦練專業技能,提高業務能力。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形象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師的儀表風度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和審美標準。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教育論集[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朱德全.試論教師形象塑造的多維性[J]. 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4(6).
[3]王多明.教師形象與師生關系的建構[J].昌吉學報,2004(1).
[4]金紹榮,王德清.談教師課堂教學形象的塑造[J]. 中國電力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