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鴻
(濰坊十中)
低年級學生是養成良好傾聽習慣的最好時候,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比讓學生得到更多的知識還要重要。所以,作為教師更要一點一滴的努力,讓學生真正做到懂得傾聽、樂于傾聽,最終善于傾聽。
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在教學工作中,發現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聽課效果不夠好,注意力不夠集中。新課標對低年級學生提出的傾聽要求:低年級學生能聽別人說的一段話或簡單的事,養成認真聽課習慣。可是,低年級的孩子并不喜歡聽同學的發言,當老師提出問題后,很多孩子雖然善于思考,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但是對于其他同學的回答往往不會專心的去聽。當老師在講授新課時,有的孩子常常坐不住,腿腳不停地搖晃,手里不斷擺弄著鉛筆、尺子等東西。有的孩子看似非常遵守課堂紀律,坐得端端正正,其實如果點名回答,他卻回答不到點子上,根本不知道老師在說什么……這種現象,與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差和班額大有一定的關系,但也反映了低年級的孩子沒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小學六年級55人一個班,50人全神貫注傾聽老師聽講10分鐘,26人認真聽講20分鐘,13人認真聽講30分鐘,4人認真聽講40分鐘。最后,一節課40分鐘全神貫注聽講的卻是個位數,這樣的學生想學習不好都不可能。可其他同學呢?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知識,而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聽”是獲得信息、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會傾聽對學生來講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老師多半是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因此我們必須針對個性差異應采用相應的方法來培養其傾聽能力,從而縮短學生間傾聽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傾聽、樂于傾聽,最終善于傾聽。
那么怎樣著力于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呢?
1、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優秀的教師無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傾聽者。教師有效地傾聽,可以幫助學生傾訴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得到表達的機會。教師有效地傾聽,能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器重、認可和尊重。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給學生養成傾聽習慣樹立了榜樣。為了使得學生在心理上引起重視,在課堂中,我經常會這樣做,待學生表達完意見后,隨時請其他的學生復述前一位同學的回答,并讓其給予補充或評價。讓學生復述時,我采用激勵的語言問:“誰能把這位同學剛才回答的問題完整地響亮地說一遍?”“誰能比剛才這位同學更響亮更清晰地說出你的想法?”由此一來,學生的回答問題積極多了,更明顯的是學生為了能響亮地復述同學們的問題,他們都豎起小耳朵細心聽,從而減少了學生開小差的機率,培養了學生細心傾聽的好習慣。
2、激發傾聽興趣。“興趣”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關鍵。低年級孩子的年齡小,他們往往對其感興趣的故事、兒歌等百聽不厭,對其感興趣的游戲百玩不厭,但如果讓他們聽一些他們覺得沒興趣的故事、玩一些他們覺得無聊的游戲,他們就會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針對這個特點,教師應該組織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來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如學生都愛小動物和卡通人物,我們可以用小動物和卡通人物做教具,邊講邊演示,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化;再如學生也非常愛玩游戲,我們可以玩一些游戲來培養他們注意傾聽的習慣,如:傳話、按指示行動、聽聲做動作等游戲(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時可用);還有孩子也非常喜歡夸張的語言和動作,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富有童趣,還應配上相應動作和表情等肢體語言,使他們樂于傾聽。總之,學生感興趣能激發他們傾聽的欲望。
3、教給方法,培養聽的習慣。除了讓學生想聽外,還要讓學生知道從何而聽,這就要老師適時地誘導點撥,教給學生方法,使學生會聽。聽同學發言時,要求學生眼睛看著發言同學的臉,做到神情專一,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時,則以微笑、點頭表示贊同,要讓學生明白聽別人講話,不是只聽“熱鬧”,而是帶著問題去聽。一要聽明白,二要思考有無不認同的意見,三要給自己帶來啟發,在大腦中多問幾個“為什么”。還要把“聽”與“說”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合體,聽的目的不只是聽,傾聽能力更多是通過說話表現出來,有了專注的聽,才會有準確的說。而“說”不是只給自己聽,因此,要注重將聽與說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傾聽的好習慣。這樣把聽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傾聽習慣,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4、教師及時表揚認真傾聽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學生聽的時間不能持久,特別低年級學生傾聽時間更短暫,老師要適時地利用激勵機制。當學生有出現開小差的苗頭,我會及時鼓勵或指正“這位同學的眼睛一直看著老師,他聽講多認真啊。”“他能認真聽別人發言,并能指出不足,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他能認真聽別人的發言,并將自己的意見補充進來,真棒!誰能說的比他更好!”這樣的語言不僅表揚了部分學生,還能更好的調動學生認真傾聽的積極性,鼓勵那些沒有聽講的學生能發現自身的缺點,也向那些認真傾聽的同學看齊,以此來調動學生聽的興趣,逐步樂意傾聽,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5、教師應多提問,“提問”是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助手,在聽一個故事、一段音樂之前,教師可以提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們帶著問題來聽,迫使他們必須認真仔細聽;可以抓住時機與他們交流:“你聽到了什么?說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聽聽好嗎?”另外還可以要求學生的答案和別人不同,他們在這一要求下自然地注意聽別人說話了;還可以請學生復述故事的對話和情節等。總之孩子有了任務意識后,他們知道必須認真仔細地聽才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對老師的提問才能做出正確的回答,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
不注意傾聽是孩子學習中的最關鍵的“主題歌”而不是“插曲”。實踐證明,如果我們教師針對個性差異,采用了相應的方法來培養其傾聽能力,學生間傾聽水平的差距也就縮短了。低年級學生是養成良好傾聽習慣的最好時候,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比讓學生得到更多的知識還要重要。所以,作為教師更要一點一滴的努力,讓學生真正做到懂得傾聽、樂于傾聽,最終善于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