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振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信用卡在社會上的普及,信用卡不但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旅行等消費活動的體驗,也為我國的消費結構的升級發揮著特有的作用,并逐漸成為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經濟產品。但是由于信用卡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以及商業銀行為追求發卡量放低了發卡審核標準等問題,導致了信用卡使用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其中,違法套現是當前信用卡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本文主要從違法套現產生的原因和套現的手段入手,分析違法套現產生的風險,從而提出相關合理可靠的建議。
信用卡套現取現
一、信用卡發展的歷史與當前主要問題
1985年3月,中國銀行珠海市分行成立了我國第一家信用卡公司“珠海市信用卡有限公司”,并發行了國內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如今信用卡產業已在我國發展了30多年。現在信用卡作為現代消費工具已經越來越多的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國目前尋求以消費拉動全國經濟增長的背景下,信用卡在國家金融秩序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止到2016年年中,商業銀行一共發行了近59274萬張信用卡,其中2016年新增發卡總量為4976萬張。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信用卡交易總額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經超過60%。但伴隨著我國信用卡產業規模的急速擴張,信用卡風險問題不斷暴露,需要引起政府監管機構、商業機構、商戶和持卡人的重視。特別是信用卡套現,隨著信用卡在全社會的廣泛使用,已成為信用卡行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
二、信用卡違法套現
1、信用卡違法套現的原因
信用卡的授信額度是發卡機構根據個人征信、財務等資質綜合核準的額度,一般授信額度的50%可以進行取現,但每筆取現要收一定數目的取現手續費及從取現當時起就會對取現金額收取利息。以平安銀行為例,每筆取現的手續費為取現金額的2.5%,最低25元;自取現日起對取現金額按日利率萬分之五收取利息至還清日止,并按月計復利。發卡行對于取現的手續費及利息對比于普通刷卡消費的利息及寬限期等規定,明顯是不鼓勵持卡人取現。
從銀行本身利益來說,雖然取現也產生手續費和利息收益,但是銀行從商戶收取的刷卡消費手續費成本更低廉,而且商戶管理簡單,一般不會發生逾期違約等情況(目前清算機構、收單行、發卡行對商戶手續費按1:2:7進行分成收取)。其次,每個銀行的可授信總額度是根據銀行的資本情況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分配的,分配的額度一般只做授信消費額度。一旦取現,形成現金流后,不可避免的產生派生存款和派生貸款。以目前人行公布的存款準備金率來計算(大型金融機構18.50%,中小金融機構15.00%),每100元的存款可以產生至500多元的派生存款,如放任違法取現,將會積流成海影響國家宏觀金融秩序的穩定。
2、信用卡套現手段
目前,一些人在多家商業銀行辦理多張信用卡,為滿足以卡養卡、奢侈消費、周轉資金等需要,大量地進行違法套現活動。雖然中央銀行、銀行監管機構曾多次明確提示防范相關風險,對“代辦信用卡全額提現”、利用POS機“刷卡消費提現”等非法經營活動亮出“紅燈”,但這類犯罪活動仍十分猖獗,并隨著線上購物支付的快速發展呈蔓延之勢。目前主要的套現方式有如下幾種:
其一,不法金融“中介”機構或者“商戶”違法套現,“中介”“商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持卡人獲取套現資金。這些機構以“從事正常的商業活動”為由,向收單機構申請布置POS機,但實際根本不從事商業活動,POS機專門用來進行信用卡套現活動。如果是在持卡人的信用卡透支額度內套現,這些機構一般會收取1%-3%的手續費,且這些機構往往會極力唆使持卡人超過信用卡透支額度來套現,并對這部分套現資金收取15%以上的手續費。
其二,網上商戶通過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網站進行虛假交易來套現。隨著互聯網+在全國范圍的大力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已離不開互聯網,但是互聯網也成了虛假網上交易套現的大溫床。由于通過互聯網、支付網站進行的虛假交易很難與真實的網絡交易區分,這增加了執法機構和銀行對網上套現交易的審查難度,從而導致網絡套現迅速蔓延,嚴重擾亂的正常的交易秩序,產生的風險最后也只能由銀行承擔。
其三,不法分子制作偽卡,用偽卡進行套現活動。近年,不法分子通過“黑盒子”、ATM機回執單等手段制作偽卡,并將制好的偽卡專門用來套現活動,而提取的現金所產生的賬單卻需要持卡人支付,最終損失只能由持卡人和銀行承擔。此類違法活動不止在國內呈高發狀態,在東南亞地區更是猖獗。由于跨國報案偵察等成本較大,并且不法分子會盡可能的的套取信用卡的所有可取現金,使制偽卡套現行為成為危害最嚴重的犯罪行為。
3、信用卡套現的風險
信用卡消費和套現性質完全不通,前者是支付行為,而后者是借貸行為,后者風險遠遠大于前者,套現在某種程度上是涉嫌虛構事實的貸款欺詐。惡意套現對宏觀經濟造成了很大的風險和損失,具體來說有以下四方面:
(1)信用卡套現擾亂了金融秩序,增加了我國金融的不穩定因素。我國對于金融機構有嚴格的準入制度,對金融機構資金的流入流出都有一些列嚴格的監控措施。不法分子通過POS機套現進行不真實交易,變相從事信用卡取現業務的行為,背離了國家關于金融業務特許經營的法律規定,違反了中央銀行對現金管理的規定,地下錢莊也可能利用此類違法行為進行“洗錢”等活動,給我國金融環境的穩定增加了極多不穩定因素。
(2)銀行壞賬率上升,金融風險加大。2016年第一季度全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458.09億元,環比增長20.46%,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45%,較2015年四季度上升0.22個百分點。持卡人拿到的套現資金相當于一筆無息無擔保的個人貸款,而銀行無法追蹤這些資金的具體用途,信用卡的信用風險形態實際上已經演變為投資或投機的信用風險。
(3)違法套現會形成不良貸款,大量不良貸款將會破壞社會的誠信環境。誠信環境的破壞不止損害了金融市場信心,而且阻礙著信用卡行業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4)違法套現的蔓延,便利了不當資金的使用,并刺激非法融資的發展,降低中央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三、應對套現的辦法
建立在持卡人健康穩定收入現金流基礎上的取現行為,并不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而如果持卡人通過套現行為套取超過自身許可額度的金額則可能危及金融穩定。支撐這一行為的是商業銀行在惡性競爭過程中跑馬圈地式地濫發信用卡。最終持卡人所持有的多個銀行信用卡總額度很容易超出其總可支配收入的可用額度。一旦消費者套現過多,超過了持卡人的償還能力,則一方面讓銀行形成呆賬壞賬,蒙受損失,另一方面大量的現金流入市場,影響金融秩序的穩定。
1、完善立法才能治本
目前我國與信用卡業務相關的基本型法律條例包括了《刑法》、《民法通則》、《合同法》、《電子簽名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銀行卡條例》、《個人破產法》、《征信條例》和外匯管理制度、稅收制度中的法律規范等。《個人破產法》、《銀行卡條例》和《征信條例》是信用卡法律基礎的基本架構;《刑法》設定的金融犯罪主要包括金融詐騙罪和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是信用卡犯罪懲罰的最高警戒線。但是目前法律條例中還未明確詳細界定非法套現行為的出發基礎和構成要素,所以需要法律確立持卡人與發卡行之間的權利義務及發卡行、收單行、清算機構與商戶之間的利益平衡,并且這個法律效力層次要高。同時要解決執法不嚴的問題,否則就算相關的法律制定再全面,再細致,執法監督不力,那也只是一紙空文。
2、完善征信體系
由于我國個人信用制度尚不完善,缺乏完備的信用體系,發卡行須花大量成本用于調查個人征信信息,增加調查難度,從而增加了發卡成本。因此要完善以個人征信系統為主體的個人信息共享機制,研究設定個人總的信用額度,方便諸多發卡行查詢驗證,避免同一客戶反復超額辦卡。同時對有不良套現記錄的持卡人禁止發卡,將套現商戶列入屏蔽欄以杜絕其套現發展業務,并且將以上行為記入個人征信系統,直接影響其個人信用記錄,從源頭上遏制不良套現行為的產生。
3、解融資難,疏勝于堵
從源頭解決小微企業和個人貸款融資難的問題,逐步取消國內銀行對小微企業和個人貸款設置的多重枷鎖,大力發展個人信用貸款和無抵押貸款業務,從根本上凈化“信用卡非法套現”滋生的環境。并可借鑒發達經濟體的信用卡“CASH OUT”服務,即信用卡有條件取現服務,并相應提高信用卡取現比例,同時降低手續費和取現利息,那么“違法取現中介”的利潤空間會被壓縮,部分違法套現行為自然會凈化為取現行為,也就便于銀行、監管機構對現金流動的監控。通過疏導方式來解決“信用卡非法套現”問題,也可以為商業銀行帶來貸款業務新的商機。
參考文獻:
[1]陳建華.關于信用卡套現問題的研究與對策[J].中國信用卡,2014,05:69-70.
[2]王偉.信用卡套現的問題研究[J].大眾商務,2010,01:61.
[3]趙永林.信用卡安全機制與法律問題的理論與實踐[M],法律出版社,2009,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