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在體育教學中,除了遷移現象和遷移規律比較廣泛存在之外,運動技能的遷移的存在也可謂頻繁,通常最容易最忽視的是運動技能的遷移,然而運動技能的遷移卻與體育教學息息相關。因此,作為體育教學教師,應對運動技能遷移的規律進行熟練掌握,本文針對運動技能遷移的知識以及運動技能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進行一系列探討,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或建議,希望對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運動技能遷移體育教學
前言
各種運動技能在體育教學和體育運動訓練中,互相吸引、互相促進,呈相輔相成的關系發展,為了快速掌握運動技能遷移規律,必須對其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并進行科學化研究,從而促進運動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目前來講,對于運動技能的研究理論方面過于泛泛,但對技能遷移方面的各項目之間的論述卻只有寥寥幾筆,鑒于此,往往使學生在體育教學訓練中對各項目之間的遷移規律時常性忽略,由此遏制了學生能夠充分發揮運動潛能的機制,導致學生運動技能的訓練一直處于瓶頸狀態,無明顯提升,甚至運動技能有出現下滑狀況,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平時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幾點觀點,希望對廣大同仁有所幫助。
1通過運動技能正遷移促進體育教學
在體育教育訓練中,學生的對體育項目的認知來自于教師的合理引導和啟發。教師需要設置科學的教學程序,將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邏輯關系充分體現出來,對各個體育項目進行分化訓練,在此基礎上再加強綜合連貫性的訓練。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規律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必須保證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的接受規律,學生也能更好的掌握各個體育項目的動作。每個體育動作的形成過程分為若干步驟,因此教學程序設計需要一環扣一環,學生的基礎動作打牢固才能更好的做復雜的動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叉運用自己的體育技能,從而實現運動技能遷移的目標。例如:教師組織學生練習短跑技術時,需要先練習小跑步,擺臂和后蹬跑等輔助性動作,這些體育技能的遷移可以促使學生掌握短跑技術,可以促進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目標。
2創造時機開展運動技能遷移教學
體育教育訓練中,運動技能的遷移需要一定的條件。教師需要創設條件完成運動遷移教學。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并在課堂上合理安排教材內容,精心準備最佳教學方案。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主要是通過教材這一載體展開。教材內容都是由簡單技能到復雜技能。教師需要抓住體育教材中的重、難點問題,有效銜接容易發生遷移作用的兩種技能,并區分可能產生的干擾,讓學生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基礎上身心得到發展。此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引導學生克服定勢心理,從而實現有效的運動技能遷移目標。教師要讓學生打破以前由于自身經驗而產生的認知和心理狀態。在體育訓練中,學生的緊張程度和自信心會影響運動技能遷移效果,甚至這些因素會導致負遷移現象,教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方式消除學生的這一負面情緒,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體育教育訓練,從而達到正遷移的教學效果。
3教師要善于合并有關聯性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可以達到高效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同時也要保證能夠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體育教育訓練中要善于合并有關聯性的教學內容,可以將有關聯度的教學內容安排在一堂課。由于具有相似性的體育技能要求學生具備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基本相同,將有關聯度的教學內容安排在一堂課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學生也能更有效的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在乒乓球運動項目中,正手攻球動作和反手攻球動作具有相似的發力特點和技術結構,將這兩項教學內容安排在同一堂課和同一個教學單元,可以充分發揮運動技能遷移的重要作用,可以使學生同時掌握這兩種技能。此外,如果兩項運動項目需要的技能差距比較大,不能將其安排在一堂課,也不能將其安排在一個教學單元。這樣可以減少兩項技能和動作的相互干擾,防止出現運用技能的負遷移現象。
4總結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中各項運動技能都會產生影響,運動技能遷移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教師需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發揮正遷移的作用,防止出現負遷移現象,這就需要教師應用正遷移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文章主要從“通過正遷移促進體育教學,創造時機開展運動技能遷移教學、教師要善于合并有關聯性的教學內容”等方面探析運動技能遷移在體育教育訓練中應用途徑。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運動技能遷移在體育教育訓練中應用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向群.體育院系學生運動技能遷移規律的研究與應用[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8,03:58-62.
[2]鄧文雅.運動技能遷移視野下體育教學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3,24:65+67.
[3]袁曉松.表象訓練的廣闊前景——教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教學之斷想[J].文科教學,1995,01:139-143.
(上接第42頁)就業崗位提供得越多,經濟增長將以超過就業增長率的速度增長;第三產業的產出效率要遠遠高于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吸引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將使整個社會的總產出得到提高。提高勞動者素質,擴大第二、三產業就業容量。
參考文獻:
[1]王弟海.宏觀經濟學數理模型基礎[M].上海:上海三聯格致出版社,2012.109-137.
[2]姚程.基于索羅——斯旺模型的云南省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3,30:175-176.
[3]劉鑫.基于索羅模型的經濟增長實證分析[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8,01:32-33.
[4]沈陽.資本投入對重慶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