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晏宗福
【摘要】作為一種大規(guī)模開放式的在線課程,“慕課” 自2012年興盛于美國以來,迅即在全球教育界風行開來,中國也不例外。盡管該課程不乏公認的種種優(yōu)點,但筆者認為有三個原因使得在全日制高校教學中,“慕課”不宜廣泛推廣。
【關鍵詞】“慕課” 全日制高校教學
“慕課”是大規(guī)模網(wǎng)絡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首字母縮寫的音譯名稱,其內(nèi)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慕課是指在開放平臺上提供的課程,包含講課視頻、習題作業(yè)、測試考試、論壇互動等元素;廣義的慕課還包括慕課的實現(xiàn)技術,以及不斷發(fā)展這類技術并推動在線教育發(fā)展的理念與實踐活動。其課程特征有四個方面。1、工具資源多元化:MOOC課程整合多種社交網(wǎng)絡工具和多種形式的數(shù)字化資源,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2、課程易于使用:突破傳統(tǒng)課程時間、空間的限制,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在家即可學到國內(nèi)外著名高校課程。3、課程受眾面廣:突破傳統(tǒng)課程人數(shù)限制,能夠滿足大規(guī)模課程學習者學習。4、課程參與自主性:換言之學習者可以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時間安排完成課程學習內(nèi)容。這些特征表明,慕課是一種基于新技術手段的全新的革命性課程,它會帶來教學上的變革,而且現(xiàn)實情況也是如此—--目前國內(nèi)幾乎所有高校都鼓勵教師參與慕課的開發(fā)與推廣。但是筆者以為,任何一種新方式必有其難以適用的地方,比如在全日制高校教學中慕課就不宜廣泛推廣,原因如下。
第一,慕課的設計制作投入時間和精力幾乎在技術層面。但是慕課首先仍需遵循著內(nèi)容為王的原則,到慕課平臺上選擇課程的學習者是抱著極大的興趣而來的。所以,對他們來說,最在意的是課程質(zhì)量。慕課內(nèi)容在視頻里是否做的漂亮,精美等等,這些形式上的變化對學生的水平提高影響不大。這就說明,內(nèi)容大與形式,學習者更重視的內(nèi)容質(zhì)量,而現(xiàn)在有些慕課制作者有意無意地降低水準和質(zhì)量去迎合慕課學習者。其次正因為慕課制作需要相當水平的高深技術作支撐,而普通老師包括大學教師往往缺乏這種能力,這勢必導致為完成一個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的慕課視頻,教師不可能單槍匹馬做成一門慕課課程,他們需要電腦專業(yè)人士,網(wǎng)絡管理人員甚至攝影師等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慕課在全日制高校教學中的過度運用,必然會導致大學教師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慕課的設計制作的形式上從而忽視本該下大力氣鉆研課堂教學內(nèi)容,這是大學對教育質(zhì)量的妥協(xié)。所以慕課不宜在全日制高校教學廣泛推廣。
第二,對于慕課風暴,嗅覺靈敏的人一定會洞察到與以往的廣播電視大學、視頻公開課等開放課程相比,它即將給高等教育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深遠的影響。但是并非所有課程都適宜開發(fā)成慕課課程,比如英語教學。語言學習最大特點在于強調(diào)師生互動以及學生間的互動。這種線上學習的情景的確難以構(gòu)建同伴圍坐在一起的學習感受,除非轉(zhuǎn)成線下的學習小組。其次,學習者與教師之間隔著屏幕的交流感遠遠低于面對面的交流感。學習者除了與教師有隔閡之外,實際上真正的交流也是不充分的。參與慕課的教師因精力有限,多數(shù)時候不能及時或無暇顧及解答學習者的問題,所以慕課會設置同伴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和論壇,以分擔教師的壓力,但單靠同伴的效力仍是有限的,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啟動學習者堅持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因為每個合格的教師都知道,授課不僅是傳授知識信息,同時也有關于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技能。這就需要因人施教,而不是采取同樣的教學方式。所以慕課倡導者宣稱的慕課將會在未來某天解散大學,會擺脫掉真實課堂和教師的口號不會那么輕易實現(xiàn)。同伴學習的約束力有限,面對面交流感的確失如何彌補?于是慕課希望在課程中融入同伴學習的情景設計,以減少單個人面對網(wǎng)絡的孤獨。這也就是為何慕課課程會設置有大量練習題,學習者提交后,出了教師評分外,學習這門課的人之間相互評閱。另外,慕課課程還需要設計課堂論壇,鼓勵同伴在論壇中互相交流和答疑。但無論如何英語學習,尤其是口語練習的特殊性需要真實的情景,這是任何人機交流不能模擬的環(huán)境。所以至少在英語教學中慕課不宜廣泛推廣。
第三,慕課的接受效果不很理想。一方面,有學生提出推出慕課學習的理由包括課程投入時間太多、課程難度過高或過低、課程講授無趣。也有的認為慕課課程更像是閱讀理解,而非大學課堂教學。很多慕課課程都采用網(wǎng)上留言的交流方式,但由于學生很多,導致有很多不錯的評論很快就會淹沒在眾多言論中。慕課課程具有較高的入學率,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輟學率,這就需要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按時完成課程學習內(nèi)容。另一方面,評價與測試是最大難點。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包括課堂討論、課外輔導、小測驗在內(nèi)的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測試與評估。但慕課顯然難以做到這一切。從目前看,慕課的測試方法有三種:機(器)(批)改的多項選擇題、測試與同學評議。所謂機改的多項選擇題,即使用機器來批改多項選擇題;而所謂測試,即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出題考試;所謂“同學評議”,是指在同學之間互相批改老師布置的論文。從整體上看,這些測試的收效都不大。因為其中的最大難點是無法有效地防止學生作弊。有參加慕課學習者就直言不諱地說,參加考試,自己可以很輕松地使用百度而知道答案。所以慕課不宜在全日制高校教學廣泛推廣。
綜上,筆者認為慕課最適宜非全日制面向大眾推廣,比如成人教育,甚至可替代廣播電視教育和函授教育,而不宜在全日制高校教學中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