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珊,盧國英,陳 帥,呂紅兵,張 明,黃曉晶
構建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的研究
雷麗珊,盧國英,陳 帥,呂紅兵,張 明,黃曉晶*
(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目的 探討Delphi法在構建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中的應用。方法 采用Delphi法對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及實習生帶教工作的專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經43名專家3輪咨詢后,篩選出符合要求的評價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的4個維度(醫德醫風、醫患溝通能力、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臨床操作能力)。結論 Delphi法篩選的評價條目較好地滿足了構建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的需要。
口腔內科學;臨床實踐技能;實習醫師
口腔內科學內容涉及面較廣,包含大部分口腔臨床基礎治療,操作性強,診療過程復雜,學習難度大[1],加之醫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存在學習時間短、學習內容多、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因而實習效果不理想。臨床帶教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綜合能力強、能夠廣泛適應社會需求的口腔醫生值得探討。
目前,我國一些口腔醫學院已進行教學改革試點[2],但如何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的報道不多,其難點在于如何建立一個科學、重復性好的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近年來,Delphi法在醫學領域應用較為廣泛[3]。為了適應教學改革趨勢,我們探索采用Delphi法建立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以問卷調查為反饋形式,對考核項目進行評估。通過建立該評價體系,及時發現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利于調整后期實習計劃,增強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獨立診療能力,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1.1 對象
從承擔口腔專業實習醫師培訓的單位隨機挑選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及實習生帶教工作且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專家。
1.2 方法[4,5]
1.2.1 咨詢方法 第一輪咨詢:將80個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備選評價條目作為首輪咨詢內容交給選中的專家,說明研究目的,廣泛征求意見。
第二輪咨詢:根據第一輪專家反饋意見對評價條目進行修改、補充或刪除,形成第二輪咨詢表,并交給上一輪即第一輪有回復的專家。
第三輪咨詢:將第二輪咨詢專家評價意見進行匯總并分析,形成第三輪咨詢表,再交給上一輪即第二輪有回復的專家。
1.2.2 可靠性評估方法(1)使用回收率反映專家積極性。
(2)使用權威系數反映專家權威性,即判斷系數和熟悉系數的算數均值。判斷系數分為理論依據、實踐經驗、國內外資料和直覺,熟悉系數按等級(不熟悉、不太熟悉、一般、較熟悉、很熟悉)進行賦值。
(3)使用協調系數反映每輪咨詢專家意見的一致性程度。
1.2.3 條目篩選方法 請專家按照評價等級(很重要、比較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別賦予條目相應分值,再以專家對該條目的權威系數為權重,得到專家對該條目重要性的評分,并以所有回復專家對某一條目重要性的評分均數反映該條目的重要程度。收到專家回復后,根據各條目的重要性得分均數和變異系數,集體評議后篩選條目。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
2.1 專家基本情況
隨機抽取專家43名,由于各種原因最終實際參與專家為39人,均有口腔內科臨床及實習生帶教經驗(見表1)。

表1 專家基本情況(n)
2.2 專家積極系數
第一輪發放咨詢表43份,回收39份,有效回收率為90.7%;第二輪發放咨詢表39份,回收37份,有效回收率為94.9%;第三輪發放咨詢表37份,回收36份,有效回收率為97.3%。
2.3 專家權威程度(見表2)

表2 各條目的判斷系數、熟悉系數和權威系數
2.4 專家意見一致性程度
第一、二、三輪專家對各條目重要性判斷的總協調系數分別為0.22(χ2=1124.94,P=0.00)、0.35(χ2=547.56,P=0.00)、0.44 (χ2=289.68,P=0.00)。
2.5 條目的篩選
根據3輪專家咨詢,獲得專家對各條目重要性的評分均數及變異系數,結合專家意見不斷修正、補充或刪除條目,最終得到4個維度(醫德醫風、醫患溝通能力、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臨床操作能力)40個條目。
臨床實踐技能是口腔專業學生從事臨床工作的必備能力,但對口腔專業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考核和評價仍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6]。傳統的臨床能力考核主要以量來衡量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缺乏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考核,教師對學生的評分往往是印象分,不能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在這種考核方式下培養的學生往往獨立性差、創新意識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差、不能適應醫學的快速發展、醫患溝通技巧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差、綜合素質低,許多學生畢業幾年之內不能獨立開展診療工作,不能勝任復雜的臨床工作。究其原因在于臨床實習期間未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也沒有制訂個性化實習計劃去彌補實習中存在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科學、規范的臨床實習質量評價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課題組成員近年來對口腔醫學教育的研究[7],結合國外大學教學評價體系[8],我們主要從醫德醫風、醫患溝通、操作考核、理論考試4個方面考核學生綜合能力。在采用Delphi法建立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過程中,應考慮到:(1)專家人數:一般情況下專家人數不得少于13人,咨詢結果的精確度與咨詢人數呈函數關系,考慮到專家人數在咨詢過程中有減少的可能,本研究選取專家43人,實際參與39人。(2)專家權威性:本研究選取的專家都有口腔內科臨床及實習生帶教經驗,且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熟悉實習生在臨床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具有學科代表性。一般認為權威系數≥0.70為可接受權威系數,本研究3輪權威系數均大于0.70,有效保障條目的可靠性。(3)專家積極性:本研究中3輪咨詢的專家回復率均大于90%,明顯超過滿足分析和報告起碼條件(50%),在反映專家參與本研究積極程度高的同時,也體現了專家都認識到了目前口腔內科實習醫師在臨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期待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性。(4)條目的篩選:采用Delphi法對條目進行篩選是構建本研究評價體系的關鍵,專家咨詢次數少于兩次會造成信息交流缺乏,從而導致條目構成不合理,進而不能準確反映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情況。本研究經過3輪咨詢,第三輪重要性得分均數>4,變異系數<0.3,協調系數為0.44,說明專家意見的一致性可以接受,最終得到4個維度40個條目。
構建一個好的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提升醫學生對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應試能力,還可提高其心理素質。本研究構建的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能顯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教師在今后的帶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為其將來成為優秀的口腔專業人員打下堅實基礎。然而,一個完善的口腔內科實習醫師臨床實踐技能評價體系的建立還需更多的實踐和時間檢驗,目前此項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需要對指標與體系進行進一步調整,并在教學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1]熊世江,王青,孫欽峰,等.口腔內科學實驗教學手段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5,9(3):253-255.
[2]張紅艷,張黎,趙春暉,等.口腔內科實習醫生臨床綜合能力考核項目及評估體系的建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4):85-87.
[3]平衛偉,譚紅.Delphi法的研究進展及其在醫學中的應用[J].疾病控制雜志,2003,7(3):243-246.
[4]蘇建軍,錢偉國,彭偉,等.Delphi法在醫學重點學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經濟,2009,28(5):73-74.
[5]王冬,邢曉輝,陳清.Delphi法在篩選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評價條目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22):2499-2501.
[6]閆翔,蘇寒,孫衛斌.構建標準化口腔臨床實習質量評價體系的探索和實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1):66-68.
[7]黃曉晶,蔡志宇,陳江.加強口腔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7):109-111.
[8]詹合英,羅寶珍.美國大學教學評估體系及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現代大學教育,2017(1):49-56.
(*通訊作者:黃曉晶)■
G424.74
B
1671-1246(2017)05-0027-02
注:本文系福建醫科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J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