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全,馬素杰,張永錄,周海曉,丁志杰
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王小全,馬素杰,張永錄,周海曉,丁志杰
(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目的 探討血清總膽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與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相關性。方法 依據既往暴力史及修訂版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得分將患者分為有攻擊行為組(研究組)和無攻擊行為組(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并對研究組血脂水平與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MOAS得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有攻擊行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TG、CHOL、LDL-C水平均低于無攻擊行為的患者,TG與MOAS中的體力攻擊呈負相關(r=-0.371,P<0.05),CHOL與MOAS中的言語攻擊、體力攻擊呈負相關(r=-0.28、-0.27,P<0.05),LDL-C與MOAS中的言語攻擊、體力攻擊呈負相關(r=-0.28、-0.29,P<0.05)。結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與TG、CHOL、LDL-C水平呈負相關。
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血脂
筆者發現[1,2]有攻擊行為的首發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總膽固醇(CHOL)水平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高,并且CHOL與修訂版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中的軀體攻擊呈負相關,與言語攻擊、自身攻擊呈負相關。為進一步了解其相關性,我們進行了大樣本量、跨年齡、跨性別、跨病程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所有患者均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入住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符合國際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ICD-10 F2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3],年齡15~45歲,排除合并軀體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壓、過度肥胖或內分泌系統疾病。研究組為入院前因沖動傷人毀物送住院,并且MOAS[4]加權總分>5分,70例。對照組為既往無攻擊行為,MOAS加權總分<5分,55例,其中5例因入院后出現躁動、傷人脫落。所有患者至少3個月以上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藥物或停用抗精神病藥物,入組前簽署知情同意書,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基礎體重、婚姻狀況、疾病分型等一般人口學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量表評定方法 患者于入組第二日采用MOAS(包括言語攻擊、財產攻擊、自身攻擊、體力攻擊4個因子)評定攻擊行為,每個因子分為0~4分。其中加權分計算方法為:言語攻擊×1,財產攻擊×2,自身攻擊×3,體力攻擊×4。4個因子加權分總和為量表總分,總分越高說明攻擊行為越嚴重,某因子分值越高說明該患者此項攻擊行為越嚴重。以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5]評定精神癥狀總分及各因子分,分為1~7分,包括焦慮抑郁、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激活性、敵對猜疑5個因子,因子分值越高說明該患者此項癥狀越嚴重,總分越高說明病情越嚴重。

表1 兩組患者一般人口學資料
1.2.2 血脂水平檢測 兩組統一飲食控制3天,于第四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3 ml,凝固半小時后4 000 r/min離心5 min。用羅氏COBAS-5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試劑盒為羅氏提供的配套試劑盒。正常參考值:CHOL:2.10~5.20 mmol/L;TG:0.59~2.26 mmol/L;HDL-C:0.78~1.70 mmol/L;LDL-C:1.16~2.59 mmol/L。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7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采用Pearson和Spearson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
2.1 兩組BPRS得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BPRS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BPRS得分比較(±s,分)
注:組間比較,*P<0.05,**P<0.01
組別 焦慮抑郁 思維障礙9.56±2.25 8.30±2.57* 2.86敵對猜疑 總分研究組對照組t值4.39±1.09 4.42±1.14 0.14缺乏活力5.54±2.79 7.20±2.70* 3.25激活性6.66±1.70 4.04±1.11** 9.70 10.47±2.14 5.58±1.68** 11.36 38.27±4.27 30.80±3.50** 10.23
研究組患者BPRS總分以及思維障礙、激活性、敵對猜疑因子分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而缺乏活力因子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表3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注:同表2
組別TG LDL-C研究組對照組t值0.97±0.14 1.52±1.09** 4.23 3.52±0.77 4.08±0.77** 4.00 CHOL HDL-C 1.23±0.28 1.26±0.36 0.05 1.98±0.64 2.27±0.73** 14.50
研究組TG、CHOL、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
2.3 相關性研究
2.3.1 研究組MOAS、BPRS得分的相關性分析(見表4)MOAS加權總分與BPRS總分呈正相關(r=0.43,P<0.05),激活性、敵對猜疑與言語攻擊呈正相關(r=0.35、0.38,P<0.05),焦慮抑郁、思維障礙、激活性、敵對猜疑與自身攻擊呈正相關(r=0. 31、0.27、0.37、0.32,P<0.05)。

表4 研究組BPRS、MOAS得分的相關性分析
2.3.2 研究組MOAS、BPRS得分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分析(見表5)TG與體力攻擊呈負相關(r=-0.37,P<0.05),CHOL與言語攻擊、體力攻擊呈負相關(r=-0.28、-0.27,P<0.05),LDL-C與言語攻擊、體力攻擊呈負相關(r=-0.28、-0.29,P<0.05)。
研究發現,有攻擊行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CHOL水平較低[6],膽固醇水平的降低使5-羥色胺(5-HT)水平下降,從而引起攻擊行為[7]。另有研究顯示,5-HT水平下降,可致5-HT2A受體活性降低,使多巴胺(DA)脫抑制性釋放,加重精神分裂癥癥狀[8]。我們通過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并且同時發現,有攻擊行為的患者TG、LDL-C水平均較低。研究組思維障礙、激活性、敵對猜疑因子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缺乏活力因子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有攻擊行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BPRS總分與MOAS加權總分呈正相關;焦慮抑郁與自身攻擊呈正相關,思維障礙與自身攻擊呈正相關,激活性與言語攻擊、自身攻擊呈正相關,敵對猜疑與言語攻擊、自身攻擊呈正相關。也進一步證實郭民等[9]的研究結論:敵對猜疑可能是攻擊行為的促發因素,有敵對猜疑癥狀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沖動行為。LDL-C水平下降可使肝臟中的膽固醇向血管運送減少,從而導致外周血管出現低膽固醇狀態[10]。我們知道甘油三酯升高與機體活動量減少有關[11],而有攻擊行為的患者由于激惹性高、敵對猜疑、活動量大,故呈TG低水平狀態。
低TG、CHOL、LDL-C狀態能否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狀態指標,證據尚嫌不足:(1)分析發現,研究組TG與體力攻擊呈負相關,CHOL與言語攻擊、體力攻擊呈負相關,LDL-C與言語攻擊、體力攻擊呈負相關;而對照組LDL-C與焦慮抑郁呈正相關。這一點似乎可以證明其可作為攻擊行為的狀態指標。(2)有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CHOL水平升高[12],并且認為藥物對血脂水平的影響與用藥時間關系密切,一般在用藥后半年左右,血脂濃度發生明顯變化[13]。我們選擇的部分患者過去曾使用過抗精神病藥物,但入組前均停用3個月以上,可以忽略藥物對血脂水平的影響。(3)臨床發現,許多經抗精神病藥物系統治療且伴有高血脂、高血糖或糖尿病的患者病情復發后仍可能出現攻擊行為。從這一點來說,以低TG、CHOL、LDL-C狀態作為攻擊行為的狀態指標,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1]王小全,王曉峰,周海曉,等.首發精神分裂癥病人的攻擊行為與部分血脂水平的關系[J].四川精神衛生,2004,17(3):163-164.
[2]王小全,王曉峰,周海曉,等.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與血清膽固醇水平[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4,14(4):208-209.
[3]世界衛生組織.ICD-10精神與行為分類[M].范肖東,汪向東,于欣,等,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
[4]張作計.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 [5]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6]喻東山.膽固醇和精神障礙[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7(24):234-236.
[7]Engelberg H.低血膽固醇與自殺[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1993 (3):128.
[8]喻東山.五羥色胺與精神藥理[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2 (29):41-44.
[9]郭民,王小平,李純,等.精神分裂癥男性患者攻擊行為與沖動相關性[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1,31(2):98-102.
[10]王抒,李健齋.血清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相對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3,11(2):161-162.
[11]吳佳,沈東超,石玉芝,等.高甘油三酯血癥的評估與治療:內分泌學會臨床實踐指南(節選第二部分)[J].中國卒中雜志,2013,8(2):124-132.

表5 研究組MOAS、BPRS得分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12]袁浩龍,趙玉山,周蓓蓓,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水平的動態觀察[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3,2(3):84.
[13]瞿正萬,烏建民,王文玲.抗精神藥物對血脂水平影響的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5,4(5):168.
R749.3
A
1671-1246(2017)05-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