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虹瑜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學校德育不僅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而且要求學校德育要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學校德育不斷向家庭和社會延伸,又要求德育活動社會化;同時德育管理要科學化。
關鍵詞:學校德育;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26-01
學校的德育目標應能較好地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代特征,變僵化的教育模式為靈活的教育模式,變封閉型教育為開放型教育。體現層次性和階段性,培養學生主動性、進取性,創造性個性品質,使學生能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范要求,能自覺將各項規范要求轉化為自己的需要和行為,善于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準確的道德評價,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需要學校有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德育內容是根據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德育任務,當前的形勢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確定的。現階段,我國中、小學德育內容主要包括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教育等。這些應是學校長期穩定的德育內容,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帶來了多種價值觀念的碰撞和沖突,迫切需要學校德育內容主動適應形勢進一步充實和改革,使學校德育內容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學校要在更新德育觀念的基礎上,拓寬德育內容,加強和充實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養成教育心理品德教育。
在當前,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自主意識和創造意識。
競爭意識是進取性與顯示性兩種個性心理因素的綜合反映,是人們在優勝劣汰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素質。競爭是強烈上進的體現,沒有競爭,社會就停滯不前,競爭意識,可以調動人們的一切內在的積極因素向著成功的方向努力,加強競爭意識教育可以促使學生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形成。學校教育應提供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獲得優勝的機會和可能,要讓每個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激勵他們潛在的上進要求,發展進取競爭意識,對競爭意識差、自卑心理嚴重的學生要啟發他們樹立起遠大的理想,有一個奮斗目標,并發揚"沙里淘金"的精神。細心觀察,抓住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給予表揚和鼓勵,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要教育學生徹底摒棄"安于現狀,抱殘守缺,與世無爭,不思進缺的舊觀念,逐步確立"積極進取,永不自滿、敢為人先,勇于競爭"的新觀念,還要教育學生確立正確的競爭動機。競爭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出人頭地,也不是為了整垮對手,而是為了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競爭必須在不損害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前提下,靠知識、技能取勝,還要教育學生有戰勝困難、不甘失敗,不怕挫折的心理準備。要有跌倒了再爬起來的勇氣,要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
自主意識是人的獨立性、能動性、創造性的基礎自主意識包括自強奮斗意識、自主學習意識、自主發展意識、自主創造意識、自我修養意識、自我管理意識、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完善意識。自主意識是一切積極因素的源泉,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動力。在培養學生自主意識的德育內容設計上,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發揚民主作風,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視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活動過程中,要放手讓學生組織、舉辦、參與多種的校內活動,鍛煉他們在組織、交往、工作、勞動、生活中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創造意識是敢為性與批判性兩種個性心理因素的綜合反映,在未來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與人的競爭,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競爭,更是創造精神創造能力的競爭。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需要科學技術的創新,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創造型人才。
我們應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天賦,教學中要把知識傳授與培養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多層次、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潛能。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德育不斷向家庭、社會延伸。大德育思想的樹立,全民德育意識的強化,給學校德育帶來勃勃生機。但是,學校、家庭、社會灌輸的思想經常撞車。家庭、社會在德育目標、德育內容上與學校還缺乏和諧統一。學校教育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勤奮讀書,努力成為"四有"新人,而相當一部分家庭的家長們在孩子面前談賺錢,議當官,論消費;社會上的某些不正之風、腐敗現象,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中的精神污染腐蝕著青少年的靈魂,給學校德育造成了困難,影響了學校德育的效果。就學校內部而言,不少學校未能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環境和氛圍,未能真正將德育工作貫穿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特別是教學的各個環節,全過程,各種教育因素、各種教育力量、各種教育影響、各種教育形式的全息大德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強化全員德育意識,樹立大德育觀念,使學校德育活動進一步向社會延伸,向家庭滲透,構建德育活動社會化模式,合作育人,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相互協作的社會教育網絡,形成全方位德育格局。
就家庭教育而言,作為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接待日,建立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形式,密切與家長的聯系,指導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把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道德教育、勞動教育、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主題內容,向學生家庭滲透,爭取家長的主動、有效配合,以防止家庭教育失當、失時、失度、失策,使他們能更好地有效地致力于培養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基本的道德修養,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就社會教育而言,要在發揮學校主體作用的同時,努力挖掘和利用社會德育資源,拓寬德育領域,創建德育基地,為德育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①要逐步建立與社會相互協作的教育形式,積極爭取社會團體和各種力量的支持,要通過軍、警、民共建活動,增強學生國防意識、法制意識、勞動意識。②要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群眾監督等手段,加強對文化市場和娛樂場所的管理;尤其是要依法對學校周邊的娛樂、商業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嚴格管理。③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由被動變主動地去掌握(領會、鞏固、運用)社會道德規范并形成道德行為,改變過去學校德育孤軍奮戰的局面,為德育活動社會化奠定堅實的基矗就學校教育而言,要堅持思想政治課教育與其他學科滲透相結合,個別教育與集體教育相結合,學科教育與活動教育、環境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相結合,領導重視與全員參與相結合的原則,拓寬德育渠道。
要通過升旗儀式、主題班會、傳統節目、文藝演出、板報、廣播宣傳、演講、展覽、參觀、游覽、影評、書評、讀書節等活動形式,豐富德育活動內容,優化學校德育環境,使學校成為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主陣地,使校園成為德育的樂園。
檢查督導是實施德育管理計劃、推動德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增強工作實效的重要環節。學校要定期、不定期地檢查各項德育管理計劃的執行情況,班級和團隊德育活動的效果,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和變化;各科教師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任務的完成情況,思想品德課和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檢查方式要遵循平時檢查、階段性集中檢查相結合,領導檢查和班級互查自查相結合的原則。采用聽匯報、看資料、搞座談等方法,并注意檢查、分析、指導相結合。以便及時了解德育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必要時對德育目標及實施計劃進行修訂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