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敏
縱觀現在的語文教材,很大一部分是以主題單元的方式呈現的。最近無論是外出參加學習,還是閱讀一些小學語文較權威的雜志,都會看到許多關于主題閱讀教學的文章。想必在小學高年級開展主題閱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自己也決定嘗試開展一系列的主題閱讀教學設計的思考與探索活動。
一、發掘——抓準主題,選好閱讀契機
1.文本衍生主題
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都是以主題單元的方式編排的,如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五下閱讀教材共26課,分為七個主題單元,分別是“春光無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親情依依”“八一壯歌”“人與自然”。這七個主題單元構成了一種文化的、開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質,有意境、有韻味、有情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心靈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單元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課外閱讀活動。
2.生活生發主題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要從他們的生活中提煉主題,就得關注學生最近的一些活動與思想狀況,然后生成一些主題閱讀的項目,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教育。最近學生都很關心春游遠足活動,我想可以設計一個“春天的足跡”主題閱讀活動。
3.課外選擇主題
教師在課外選擇主題設計中應關注學生的生活與興趣,是有關學生自主閱讀的設計。
二、探索——確定主題,選好閱讀材料
1.主題確定
五年級下冊的第六組課文三篇講讀課文中有兩篇(《七律·長征》《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寫長征的,練習中的“語文與生活”“誦讀與積累”“學寫鋼筆字”也都是以長征為題材的學習內容:“語文與生活”選擇了《長征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為學習的題材;“誦讀與積累”是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學寫鋼筆字”是選擇了《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片段。讓孩子們不忘長征這段歷史,是作者編寫的目的,順其自然,教學進行到此單元,我該如何設計引導學生重溫那段舉世震驚的艱難歲月,通過引領學生對各種教學資源的閱讀去感覺革命先輩創下的歷史奇跡。
2.選擇材料
作為主題閱讀,教師僅組織學生學習文本的材料肯定是不夠的,還必須組織學生開展課內與課外引通的閱讀活動。上網進入百度,一輸入“紅軍長征”字樣,界面上出現的網頁可真多,打開那些網頁瀏覽,關于長征的評述、評說、敘事、詩詞還真不少。細看看,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適合學生閱讀的,因為文字等都沒有經過細致的推敲。看到這么多的材料,想想作為語文學習的材料還是必須符合學生語言學習規范的,所以最終決定選擇《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豐碑》《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因為這些文章都曾被選入各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文字是由專家審定過的,內容當然也適合小學生的閱讀。且基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有表現的不同點,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紅軍將士的精神風貌。至于長征的詩歌,究竟選擇哪些閱讀的材料呢?恰巧,在網上看到了一篇名為《一路詩詞到陜北》。這篇文章詳細地介紹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寫下的每一首詩詞,并作了詳盡的賞析與評述。于時我就決定引導學生閱讀毛澤東寫在長征路上的詩詞,感受一代偉人的革命情懷。
3.設計教學
(1)讀故事,感受紅軍的精神品質。通過閱讀長征故事《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飛奪瀘定橋》《豐碑》《倔強的小紅軍》《七根火柴》《金色的魚鉤》等,感知長征的艱難;能通過抓住一個個情節,一個個細節,感悟長征中紅軍戰士的高大形象,感悟長征精神。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2)讀詩詞,感受偉人的革命情懷。通過閱讀毛澤東長征組詩《清平樂·會昌》《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昆侖》《七律·長征》及《長征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通過重點閱讀理解《七律·長征》,帶讀其他五首詩詞),初步感悟詩詞中所體現一代偉人的樂觀向上的革命情懷。
三、思考——篩選主題,選好閱讀方法
1.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因為課堂的時間有限,學生更多的閱讀是在課外,課堂大多只能做檢查反饋的工作。因此,課堂教學中的閱讀方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每一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因而也會有其獨特的閱讀方式。比如讀小說類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特別關注人物的言行,從人物的言行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品行特點。而詩歌的閱讀與小說故事的方式又是不同的,它更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揣摩詩詞里的意境,才能領悟詩詞的情感。
2.必須保證學生有充分閱讀的時間
對于主題閱讀,必須讓學生接觸閱讀多篇相關主題的文章。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生不能盡情地閱讀、接觸閱讀材料話,這樣的閱讀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就更不用說在閱讀展示課上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了。而且長時間這樣的閱讀,還會造成學生浮躁的閱讀心理,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3.同主題的閱讀材料還得讓學生分類閱讀
同一主題的閱讀材料往往會有多篇,學生是不是需要把每一篇文章都精讀細讀呢?我認為沒有必要,我們必須教會學生進行有效分類、選擇,告訴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幾篇精讀細品,其余作為瀏覽。有效選擇,才能讓學生的閱讀更加有效。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有一句話:“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棲居,是指人在精神層次上需要以一種積極、樂觀、審美的態度應物、處事、待己。當學生真正把閱讀當成一種休閑,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需求時,透過文字而傳承的文字、文化便會成為一首典藏心靈、溫潤生命、清新流動著的詩,那么,學生在閱讀中“棲居”就不再是一個神話了。讓閱讀真正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