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芳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小學語文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在我國語文應試教育的框架下,語文課程教育成為學生應付考試的工具,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嚴重影響了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同時枯燥無味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也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無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下降,無法滿足日益加強的素質化教學的需要,所以依據語文課程本身的教學特點深入分析語文課堂的教學本質,打造本色化的語文課堂教育體系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人文素養;教學體系
一、語文本色的具體展現
語文作為漢語言教學手段的一種體現,是培養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所在;同時語文作為學習其他課程的一種基礎性語言工具,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漢語言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其自身也有著獨特的魅力。通過語文自身文字凝聚的表現,可以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展現出世界多姿多彩的趨勢。語文的本色不應該是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對于學科本身的厭煩,而是老師要通過自身獨具風格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渴望學習語文,渴望語文知識的灌輸,通過語文課堂這個窗口主動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回歸正朔,深入了解語文的文化知識,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激發學生自身的求知欲,感受世界的豐富多彩。
二、語文課堂個體教育目標的確立
語文課程回歸課堂本質化教育,需要老師結合語文課本的自身特色來打造本色化的課堂教育模式。語文課程的本質化教育,首先需要老師結合語文課本,仔細分析語文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感性文字的領悟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需要以鼓勵、支持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其次是學習語文素養的發展指導,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并未達到其他學生的同等水平,其學習自信的缺失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學習能力方面的發展遲緩。最后是小學生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提升培養,課堂區域中觀察他人的方式即為自身模仿的一種表現,但是學生的觀察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這與學生自身對文字觀察能力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在進行個性化目標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尊重學生自身學習的發展水平、觀察行為并做出適當的個性化指導,以幫助提升學習素養,使學生更快地適應語文課堂本質化的體驗,并獲得符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提高。
三、層次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課堂本色化的回歸不僅需要教師對個體化學生進行著重輔助和指導;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層次化的區分,進行班級化語文學習氛圍的打造。培養學生的寫作和閱讀,針對學生寫作和閱讀的作品做重點點評和表揚,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在整體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小組比賽等形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高度的肯定。針對考試化的評價,許多學生在意的是老師給的分數,而不是自己在語言表達中出現了多少錯誤。
四、目標導向性語文課堂模式構建
在小學語文課堂構建體系中滿足學生多向化發展的需要,需要打造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在班級范圍內打造目標導向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要將學生優化分組,更需要將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進行差異化協調,樹立起目標層次的教學保障體系。由于是小組練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不僅僅是和小組內部成員的競爭,還包括了和其他小組之間的競爭,通過小組練習,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為達成既定目標,學生需要在特定語文教學情境下,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融為一體,這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達到既定目標,語文閱讀學習中的很多內容都需要學生合作來完成,比如,共同搜集背景資料、合作練習、角色扮演、辯論等等,這種練習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為了達成既定目標,學生還需要廣泛搜集資料,這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保證了學生人文素養的綜合提升,滿足了學生素質的全方位培養,激發了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潛質,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本色化回歸,不僅需要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在于課堂語文學習氣氛的打造和課堂教學思路的轉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切實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營造符合班級特點的人文語言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孫曉莉.有效利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童話教學[J].求知導刊,2015.
[2]張惠英.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
[3]呂雅慧.芻議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求知導刊,2015.
[4]陳縵琳.小學語文的趣味性教學探討[J].求知導刊,2015.
編輯 李琴芳